智能電視,到底有多重要
專欄
作者:方興東
2013年中國互聯網亮點不少:微信的繼續崛起,小米和360的脫穎而出,華為、聯想、酷派等中國智能手機表現強勁,還有大V黃昏的熱鬧,以及阿裏巴巴千億美元IPO的一波三折。但是,我個人認為,2013年最值得關注的倒是智能電視的漣漪。雖然這次由樂視領軍攪動的熱潮還沒有掀起大波大浪,但是,智能電視的破局,對於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甚至對於中國整體的發展,都有著特別的戰略意義。
2013年下半年中國網民順利突破6億,未來十年將是下一個6億網民的機會窗口。過去10多年,我們已經習慣了網民的高速增長,每一個互聯網公司都享受著人口紅利的水漲船高。但是,很少有人關注我們網民增長將麵臨巨大的瓶頸。
讓我們考察一下中國網民的城鄉結構,就會發現問題的嚴重和嚴峻。最近幾年,中國城鎮的網民普及率已經達到73%左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目前美國網民普及率大約78%,新加坡以及我國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普及率大約75%。也就是說,中國城鎮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與新加坡和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持平,已經和美國相當,開始進入飽和階段,未來十年增長空間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截至2013年6月底,農村網民數量隻有1.65億,普及率27.9%。這個普及率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012年為35%),五大洲中僅比非洲的普及率(15.6%)略高而已。
即使不考慮數字鴻溝,單單從中國互聯網後續發展來看,不能找到農村互聯網的突破口,中國互聯網將後繼乏力。道理很簡單,目前中國6億網民中,將近80%來自城市,而隻有20%來自農村。而中國的下一個6億網民,80%將來自農村。隻有將農村這座富礦挖掘出來,中國互聯網下一個十年的輝煌就勝券在握。
眾所周知,在所有科技產品中,農村用戶是電視機的重度用戶。娛樂和生活性應用是農民的主要互聯網需求,通過電視機而不是PC與手機,才是農村互聯網突破的重點所在!
當然,除了網民數量,下一個十年中國互聯網主要增長力量還有人均上網時間的數量級提升:農村用戶通過電視進入互聯網時代,城鎮用戶通過電視提升互聯網使用時間。從這個角度講,智能電視的戰略意義就凸現出來。這是中國互聯網與美國互聯網進一步分道揚鑣的關鍵點所在。
2013年堪稱中國智能電視的元年。以樂視超級電視為突破點,智能電視的模式、理念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小米、奇藝、阿裏等互聯網公司的集體行動,電視機廠商的快速推進。機子(電視機)、盒子(機頂盒)和棒子(電視棒),一齊揮舞。硬件、軟件、內容,齊頭並進,破局之勢逐漸形成。
周有光說:“要從世界看國家,不要從國家看世界”。對於互聯網的發展,我們也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目前全球的智能終端大致格局是:2013年智能手機將占三分之二,達到65.1%,平板電腦占14.6%,第三位是筆記本電腦占11.6%,台式電腦則排在最後一位,僅占8.6%。電視的互聯網化,將電視變成互聯網的大屏終端,與手機的小屏,平板和電腦的中屏,形成三足鼎立。這是下一個十年全球範圍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全球100多個經濟水平與中國類似的發展中國家,電視的網絡化和智能化,力度和速度都將超越我們的想象。麵對當下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浪潮,我們該站在更開闊的角度思考下一個十年的智能電視浪潮,這裏麵的驚喜和意義,需要我們打破對互聯網的固有思維模式!
中國已經麵臨嚴重的數字鴻溝問題,大致的狀況就是中國城市的互聯網水平是美國水平,而農村的互聯網水平是非洲水平。一端是美國水平,一端是非洲水平,如此嚴重的數字鴻溝問題不但製約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更將進一步激化中國社會的階層差距和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