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峰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景點。
萬歲泉,五台山泉水。般若泉別名。傳說康熙皇帝到五台山尋父時,走得唇幹舌焦,飲了般若泉水後,一切煩惱皆消,渾身說不出的舒暢。後曆次巡視五台山,欽命般若泉為飲用水。乾隆皇帝登基後,秉承祖訓,每次到五台山,也是專用般若泉水。般若泉遂被稱為萬歲泉。參般若泉條目。
萬年冰,常年不化的冰。五台山奇觀妙景。《清涼山誌》記載:“萬年冰。中台東麓,有冰數丈,九夏不消,地多靜居。”明徐霞客《遊五台山日記》裏敘述:“從(中)台北直下者四裏,陰崖懸冰數百丈,曰萬年冰。其塢J中亦有結廬者。初寒無幾,台間冰雪,種種而是。聞雪下於七月二十七日。”萬年冰,實際上距離北台更近,山腰岩石中,夾著厚厚的一層堅冰,在陽光照耀下,雪白如銀,閃閃發光,盛夏酷暑常年不化。更為奇特的是在萬年冰的周圍,盛夏季節伴生著綠草紅花,十分醒目,令人歎絕。
澡浴池位於山西省五台山中北二台之間的嶺上。古時,這裏有一眼聖潔的泉水,噴瓊迸玉,神膏畢沸,人們見了無不喜愛。傳說來此朝拜的人們,還可在天光雲影之際,或者看到飄飄欲來的天仙,或者看到杖錫而至的沙門,或者看到朵朵盛開的花朵。所以,人們以為這一清澈見底的玉液瓊池是菩薩沐浴之所。因此,來此瞻禮靈池的人們,在盛夏酷署之時,就拿香花,拭巾投入池中,讓菩薩沐浴淨身。後來,在寺旁邊新建了一座布局嚴謹的,雕梁畫棟的梵宇琳宮,名之“萬聖澡浴池”。入清之後,靈泉水曾斷。現在,湧泉依然,隻是水位下降了許多,且用石頭砌為水池了。現又重建大殿三間,單簷,四阿頂,內供“三大士”和釋尊師徒三人,還有精雕細刻的文殊腳印石刻,供人瞻禮。
5、出山
(1)八月初八
初八日老僧石堂送餘,曆指諸山曰:“北台之下,東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塢曰台灣今,此諸台環列之概也。其正東稍北,有浮青特銳者,恒山也。正西稍南,有連嵐一抹者,雁門也。直南諸山,南台之外,惟龍泉為獨雄。直北俯內外二邊,諸山如蓓蕾,惟茲山北護,峭削層疊,嵯峨之勢,獨露一班通斑。此北台曆覽之概也。此去東台四十裏,華岩嶺在其中。若探北嶽,不若竟由嶺北下,可省四十裏登降。”餘頷之。別而東,直下者八裏,平下者十二裏,抵華岩嶺。由北塢下十裏,始夷。一澗自北,一澗自西,兩澗合而群峰湊,深壑中“一壺天”也。循澗東北行二十裏,曰野子場。南自白頭庵至此,數十裏內,生天花菜,出此則絕種矣。由此,兩崖屏列鼎峙,雄峭萬狀,如是者十裏。石崖懸絕中,層閣傑起,則懸空寺也,石壁尤奇。此為北台外護山,不從此出,幾不得台山神理雲。
八月初八,老僧石堂送我,他指著一座座山峰對我說:“北台之下,東台西麵,中台中,南台北麵,有一個山塢名台灣,這就是各台環繞的結構了。這裏正東稍北的地方那泛著青色,銳利毅然的就是恒山。正西方偏南,,有何雲霧相連的山風就是雁門關一帶的山峰。一直向南延伸的群山除了南台之外,隻有龍泉關獨自稱雄。直至往北俯視內、外各方,群山如同花蕾一般,隻有這座山從北麵護著群山,陡峭層疊,山勢高峻,可見一斑。這是北台的概況。這裏距離東台四十裏,化岩嶺在途中,如果探訪北嶽恒山,不如直接沿華岩嶺被嚇,可以省掉上下四十裏的路程。”我點頭同意,和石堂告別後就往東走,陡直而下八裏,稍微平緩一點,走了十二裏來到華岩嶺。沿著北塢下行十裏才到達平路。一道河澗由北而來,一道自西而來,彙合之後又形成高山深壑中“一壺天”的勝景。沿著澗溝往東北行二十裏,名野子場。從南邊的白頭庵一直到這裏,數十裏以內都長著天花菜,從這裏出去就絕種了。至此,兩旁的山峰屏障般地排列開去,有層層閣樓突起,那就是懸空寺。這是北台外圍的護山,不從這條路出五台山,幾乎體會不到五台山的奇妙之處啊。
(2)白頭庵
在五台山最後一天的日記裏,接著老和尚的嘴,徐霞客把五台山的地形和結構梳理了一遍,以此解尾使得整篇遊記的考察意味更濃了。此外,還有一處值得一去的新地方——白頭庵。
五台山白頭庵,位於台懷鎮以南十公裏處的清水河東岸白頭庵村,與白頭庵相毗鄰的白雲寺、石佛寺、臥雲寺、普庵寺連綴成環南景區別具特色的佛教聖地的氛圍。白頭庵始建於宋,明朝重修,香火鼎盛。
白頭庵還有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一位白首童顏的比丘尼行腳至此,忽見文殊菩薩化現,種種瑞像,神秘偈語,令她不可思議。尼俯首叩拜,喜悅萬分,此後終止行腳,在築寺念佛,並將修築的寺廟取名“白頭庵”。到了明代,香火依然十分旺盛,無怪乎明代著名詩人性善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幡然一老叟,來自無何有。手攜紫節黎,飄飄鶴隨後。兩鬢帶秋霜,未疑年多壽。隱顯翠微中,樵牧傳之久。乞食向人間,結庵倚山阜。紫氣擁崖巔,丹砂煮星鬥。乘攆入蓬萊,相尋不相遇。提詩細谘詢,遣蹤果非謬”。
(二)實戰五台山
1、交通路線貼士
航空:太原武宿機場有飛往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桂林、南京、沈陽、西安等全國各主要大中城市的航班。從機場到太原市區迎澤大街158號民航銷售處有大巴車往返;另外也有公交車穿梭於太原市區和機場。在太原長途汽車客運東站常年有發往五台山的旅遊大巴。
鐵路:五台山站設有開往北京、太原、大同等地的火車。北京方向的遊客可以乘坐火車直達五台山火車站,然後再搭車上山。其它方向的遊客,一般乘火車到太原站下車,再乘坐太原到五台山的車。來往的車很多,交通方便。五台山站在繁峙縣砂河鎮,距台懷51公裏。
客車:在旅遊旺季,北京六裏橋長途汽車站、石家莊長途汽車客運站、大同長途汽車客運站都有發往五台山的長途旅遊車。太原長途汽車東站,忻州長途汽車站常年有發往五台山的大巴。太原到忻州的高速,車程約1小時。
自駕:從北京到五台山,可走京石高速公路到保定下高速,沿省道經順平、唐縣到阜平,上五台山公路即到。從太原到五台山可走原太高速—忻州下高速—定襄縣—五台縣城—茹村—清水河線—五台山南線進山口—台懷鎮。
2、住宿提示
五台山所在的台懷鎮有許多招待所可提供住宿服務,價格中等,設施尚可。
鎮上還有許多農家旅舍,房屋一般為“一堂兩臥”,即中間一間為堂屋,兩側的套間為臥室,每間設有床位四五張,房間內窗明幾淨,整潔清雅。
許多家庭旅舍備有火炕,適宜於體弱畏寒的遊客住宿,還有的家庭旅舍同時可為住客提供家常菜點,十分方便。
在南山寺附近有一片賓館群,設施比鎮上的要好許多,價格自然也要略高一些。除東台,中台以外,其它三台都可以住宿。
3、五台山美食
到了五台山的中心地帶——台懷鎮,就可以在鎮中的餐廳裏一享當地的美味,您還可以到家庭旅舍中去品嚐主人精心製做的具有地方風味的家常飯菜。
菜定襄蒸肉:用豬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麵、調味作料攪拌混合,放入碗裏再蒸。食用時加熱切成塊,味香迷仙。
高梁麵魚魚:本是普通高梁經過淘煮漂晾,碾磨成麵,用開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忻州的農家婦女們搓魚魚,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其做法是在麵案兩頭各擺五塊大似蒜瓣的麵疙瘩,然後用兩手掌按壓和搓動,由遠及近,逐漸靠攏,觀之手下10條魚魚兒由短變長,彙成一片。搓成的魚魚兒一般有高粱米粗細,盤起來放在一起長短一致,粗細均勻。高粱麵魚魚蒸熟後,配以羊肉或西紅柿湯調和,清爽利口,別具風味。
蓧麵窩窩:蓧麵,是由蓧麥加工磨製而成的,亦稱油麥、燕麥,是忻州地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曆史。蓧麵的做法很多,主要有推窩窩、搓魚魚、包餃子等。蓧麵窩窩的做法是,用手掌在光滑的板案上將和好的蓧麵推、卷成“貓耳朵”的形狀,長寸許,薄如葉。然後將一個個“貓耳朵”排列在籠裏蒸製。吃時配以羊肉湯或蘑菇湯,香馥異常,風味無窮。
原平鍋魁:是一種烤製的麵食,麵餅呈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根據包餡與不包餡可以分成空心鍋魁和實心鍋魁兩種。
河曲酸粥:相傳河曲酸粥的由來純屬一種偶然,李自成起義大軍進京路過此地,當地老百姓皆大歡喜,家家戶戶泡米為大軍士卒準備飯菜,誰知由於情況有變,大軍臨時改變路線,繞道而過,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時半會兒吃不完,放的時間長了就發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發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誰知意外地發現這用發酸了的米煮的粥並沒有影響其食用價值,後來人們便故意將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發現這種酸粥能開胃健脾,護膚美容,妙不可言。
4、五台山特產
台蘑:五台山蘑菇,又稱台蘑,是山西省的主要特產之一。台蘑資源豐富,尤以銀盤、香蕈為佳。台蘑菌肉細嫩,其味醇香濃鬱,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
台參:屬黨參的一種,因形如人參,產於五台山,故名。台參性味甘平,成份含澱粉、皂素及糖等,為常用中草藥,功效為補中益氣、生津、健脾胃、清肺、消渴,為強壯滋補藥,治療虛寒病症多用之。
金蓮花茶:五台山盛產金蓮花,又名金芙蓉,五瓣黃色花瓣,狀如燈盞,大小如杏花。夏天采集晾幹,製成金蓮花茶,開水泡飲,金蓮花便在水中舒展開來。黃色盡褪水中,水呈檸檬黃,氣味幽香撲鼻。飲之可清暑解渴,提神養性,久飲可耳聰目明,延年益壽。
五台山核桃:五台山東峪口、陳家莊一帶盛產核桃。核桃果型美觀,個大、皮薄。核桃仁形如團龍,似雙龍擁抱。吃時香脆可口,營養價值極高,是極好的滋補品,具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清肺潤腸,防治虛寒喘咳的功效。
蓧麵:五台山區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盛產蓧麥。五台山蓧麥色白、皮薄、粒飽、出麵率高。磨成的蓧麵吃水性強,色白味香,富含蛋白質,且含有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又是防治糖尿病的最佳食品。
五台山石硯:稱為台硯,與端硯、洮硯齊名。五台山段廟山所產石料分黑、綠、紅、紫4種。台硯利用天然紋彩,采用浮雕、透雕、本起胎等雕刻技藝,成為造型美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五台山建安紋石廠、工藝美術廠生產仿古硯、耳瓶硯、二龍戲珠硯、雙龍吸水硯、犀牛望月硯等共90多個品種。台硯質地細密硬朗,似晶如玉,細膩不滑,具有磨墨快、水墨交融好、汁不易幹、起墨益毫、揮灑自如、淡濃相宜、得心應手的特點,曆來為文人墨客所鍾愛,遠銷日本、港澳、東南亞等地。
木碗:五台山木碗生產曆史悠久。木碗用樺木根做原料,經製坯、粗鏇、細磨、上油、彩繪、蒸烤等7道工序精製而成,顏色有紅、褐、棕、黃色,品種分大中小型號。由五台山工藝美術廠生產,皆為精致美觀的工藝品。其特點是經燙耐用,盛開水而不裂紋,雖跌地而不易破,吃熱飯不燙手,不燒嘴,很適宜幼兒使用,尤為蒙藏牧民所鍾愛。
降龍木:俗稱六道子。戲曲《降龍木》或《斬子》中穆桂英拿的那條棍子就是六道子。六道子是一種灌木,葉小無刺,常叢生於山陰。其杆無心有結,每結自成紋路。紋路豎行,均為六道。灰皮去後,木麵光滑,呈白色微黃。六道子生長緩慢,木質堅韌,木麵光滑細密,且不易折。強力折之,斜茬似刀,鋒利如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