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植物學家確認榔梅是武當山生存已久的本土物種,它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尚無記載,本身就具有神秘性。
5、登岩
(1)三月十五
十五日從南天門宮左趨雷公洞。洞在懸崖間。餘欲返紫霄,由太子岩曆不二庵,抵五龍。輿者轎夫謂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橋,可覽滴水岩、仙侶岩諸勝。乃從北天門下,一徑陰森,滴水、仙侶二岩,俱在路左,飛崖上突,泉滴瀝於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橋,始有流泉聲,然不隨澗行。乃依山越嶺,一路多突石危岩,間錯於亂蒨翠中,時時放榔梅花,映耀遠近。
過白雲、仙龜諸岩,共二十餘裏,循級直下澗底,則青羊橋也。澗即竹笆橋下流,兩崖蓊蔥蔽日,清流延回,橋跨其上,不知流之所雲。仰視碧落,宛若甕口。度橋,直上攢天嶺。五裏,抵五龍宮,規製與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後登山裏許,轉入塢中,得自然庵。已還至殿右,折下塢中,二裏,得淩虛岩。岩倚重巒,臨絕壑,麵對桃源洞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圖畫,為希夷習靜處。前有傳經台,孤瞰壑中,可與飛蒨作匹。還過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華山四麵皆石壁,故峰麓無喬枝異幹;直至峰頂,則鬆柏多合三人圍者;鬆悉五鬣,實大如蓮,間有未墮者,采食之,鮮香殊絕。太和則四山環抱,百裏內密樹森羅,蔽日參天;至近山數十裏內,則異杉老柏合三人抱者,連絡山塢,蓋國禁也。嵩、少之間,平麓上至絕頂,樵伐無遺,獨三將軍樹巍然傑出耳。山穀川原,候同氣異。餘出嵩、少,始見麥畦青;至陝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關,則驛路既平,垂楊夾道,梨李參差矣;及轉入泓峪,而層冰積雪,猶滿澗穀,真春風所不度也。過塢底岔,複見杏花;出龍駒寨,桃雨柳煙,所在都有。忽憶日已清明,不勝景物悴憂傷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後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為老母壽。
三月十五,從南天門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懸崖中間。我想返回紫宵岩,由太子岩經過不二庵,到達五龍宮。抬轎的人說迂回繞路不方便,不如從南岩下竹笆橋,可以觀賞滴水岩、仙侶岩等勝景。於是從北天門往下走,有一條幽深的小路,滴水岩、仙侶岩等勝景都在小路左側,懸崖向上飛突,泉水滴瀝崖中,懸崖中能容下靜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下到竹笆橋,開始聽到泉水流淌的聲音,但路不依著山澗行。於是靠著山走,翻山越嶺,一路上多是突出的石塊,高聳的岩石,雜亂無章的散落在亂草叢中,不是可以看到開放的榔梅花,絢麗的色彩映照遠近。
經過白雲岩、仙龜岩等處,一共走了二十多裏,順著石階一直下到澗底就是青羊橋。這裏的河水就是竹笆橋水的下遊段,兩岸山崖上草木繁茂、樹蔭蔽日,長長的清流彎彎曲曲,一座橋橫跨在上麵,不曉得這睡將流向何方。抬頭仰望天空,形狀如同甕口一般。過了橋,徑直登上攢天嶺。走五裏,抵達五龍宮,宮殿的規模和格局與紫霄宮、南岩相仿。從宮殿背後登山,走了一裏多,轉進山塢,到自然庵。不久就返回五龍宮殿右側,轉下塢中,走二裏,到達淩虛岩。淩虛岩背靠重巒,麵臨深淵,正對著的是桃源洞眾山峰,滿山的嘉數茂密得很,紫色和翠色交相輝映,宛如儒化,這是蜥蜴先生修煉的地方。前麵有傳經台,孤零零地俯視深壑,可以和飛升台相媲美。返回時經過五龍宮殿左麵,登上榔梅台,隨後下山到達草店。
華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腳也就沒有那種高大奇特的樹木;一直上到峰頂,鬆柏大多有三人合圍那麼粗;鬆樹全是五針鬆,鬆子和蓮子一般大,間或遇到尚未掉落的鬆果,采下來吃,又鮮又香。太和山則是四麵群山環抱,百裏內到處都是茂盛的大樹,遮天蔽日;靠近太和山的數十裏範圍內,三人圍抱粗的奇異的杉樹和老柏樹,連續不斷地長滿山塢,是因為朝廷禁止砍伐。嵩山、少室山之間,從平緩的山腳到絕頂,蜀門基本被砍伐的所剩無疑了,隻有三顆將軍柏巍然聳立。山峰、峽穀、河川、平原各種地勢,季節相同而天氣物象不一樣。我從嵩山、少室山出來才看到麥田青幽幽的;到了陝州,杏樹才剛剛開花,嫩綠的留條隨風輕搖;進入潼關,大陸平坦,高大的楊樹立在道路兩旁,梨樹、李樹高低不齊;等到轉到泓峪有變成了層層冰凍的山穀溝澗,真是春風不度的地方啊。經過無底岔時,又看到杏花開放,從龍駒寨出去,桃紅柳綠的,滿眼春色。忽然想起已經是清明時節了,不由得觸景生情。於是,從草店啟程,經過二十四天,在浴佛節第二天到家。用太和山的榔梅為老母親祝壽。
(2)奇幻南岩
徐霞客在武當山的最後篇日記寫得比較發散,並未拘泥於武當山本身,還對比了其他地方,作了一番總結。南岩成了他在武當山的最後一站,其實在前一天他已經到過這裏,最後一天又來到這裏,想必是對這裏的景物格外傾心。
南岩宮始建於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位於獨陽岩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築2l棟,建築麵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築物。主體建築天乙真慶宮石殿,建於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麵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前坡為單簷歇山式,後坡依岩,作成懸山式,簷下鬥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築鬥栱的做法。龍頭香,長3米,寬僅o。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穀,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南岩宮坐落在武當山南岩(又名紫霄岩、獨陽岩)絕壁之上,上接碧霄,下臨絕壑,周圍峰嶺奇峭,林木蒼翠,是武當山三十六岩中景色最美之處。南岩宮建築群始建於唐代,宋、元均有較大規模建築。明永樂十年(1412)敕建,賜額“大聖南岩宮”。嘉靖三十一年增修擴建,共有殿宇640餘間。南岩宮建築群在總體布局上匠心獨運,巧借地勢,依山傍岩;在手法上打破了傳統的完全對稱的布局和模式,座座宮室鑲嵌於懸崖峭壁,雖係人工,宛若天成,使其與環境風貌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營造了“天人合一”的至高意境。
南岩宮現存山門、龍虎殿、大殿、東西配殿、兩儀殿、皇經堂、石殿、八卦亭、禦碑亭等建築90餘間,其主體建築玄帝殿民國十五年毀於火災,200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撥款修複。修複後的玄帝殿重簷歇山,丹牆碧瓦,崇台高舉,巍峨壯觀,宛如天宮。大殿丹墀之下為青石墁地院落,中有一口古井,名甘露井,井台以青石雕製,六角飾欄,水質清洌甘甜,猶如甘露。從皇經堂到兩儀殿之間的長廊,遍布摩崖石刻,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數明嘉靖初年內閣首輔夏言和其弟子王顒所題“壽福康寧”四字。兩儀殿前有一石雕龍首,長2.9米,寬僅0.3米,從懸崖峭壁上橫空出世,麵對金頂,下臨深澗,頂端置一香爐,這便是號稱“天下第一香”的龍頭香。過藏經樓,即為建於元代的“天乙真慶宮”石殿,整體為石作仿木結構。南岩西側一峰突兀,名梳妝岩,上建“梳妝台”,相傳為真武大帝修道成功飛升之處。
南岩宮周圍還有滴水岩、仙侶岩、黑虎岩、洪鈞洞、雷神洞等景觀,移步換景,變幻無窮,
(二)實戰武當山
1、交通路線貼士
航空。武當山地區目前沒有民航飛機場。但距武當山較近的機場有兩處,一是襄樊老河口軍民航合用機場,距武當山90公裏;二是襄樊民航機場,距武當山約140公裏。開通了北京、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航班。
鐵路。武當山北麓有襄渝鐵路經過,從武漢去隻要乘火車到武當山站(六裏坪)下車即可,武昌至十堰鐵路間的“武當號”旅遊列車,其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比普通列車要好。此外,通過武當山車站到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重慶、成都、西安、鄭州等大中城市的列車有40多列。
公路。如果乘汽車的話一般都是先到十堰市,武漢到十堰車程約四五個小時;從十堰到武當山鎮有高速公路,全程隻需1個小時。316國道(漢十公路)、209國道橫貫武當山城區。漢十高速公路十堰至襄樊段開通,在武當山特區設有出入口。武當山至十堰、武當山至丹江班車每十分鍾一班;武當山至襄樊每半個小時一班。營運車有依維客、豪華大巴、轎車等。此外武當山還有發往全國各大中城市的長途班線。
2、住宿提示
武漢市的住宿服務業較為發達,賓館、酒店隨處可見,星級賓館亦不在少數。可供廣大背包族旅遊者住宿的低檔賓館、招待所更是不勝枚舉。小到價格便宜的旅館,大到設施中高檔的酒店。
在山上的烏鴉嶺一帶也有許多提供住宿的賓館飯店及大小旅館。一般價格稍低於山下。另外如果想體驗一下特別的感覺還可以在庵山寺裏宿一宿。
由於武當山的知名度日漸增加,來旅遊的遊客成倍增多,特別是在節日,周末和旺季都會比較緊張。遊客們往往選擇住賓館,但也有自助遊客選擇住宿家庭客棧。
3、武當山美食
武當山所屬地區以鄂菜和川菜為主,均屬中國七大菜係。而武當山特有的道家齋菜也頗具獨到之處,以菌類、豆製品、麵食為烹製原料,取佛、道兩家素菜烹飪之精髓,口味鮮醇,營養豐富,在紫霄宮和太和宮均可品嚐到。
武當道家齋飯與道教文化具有很深的淵源,是武當山道士日常飲食和香客信士用朝山進香的主要食物。以道教哲理融於日常飲食起居,增智開慧。
明代武當山道教享有特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為防止各色人等魚目混珠或滋事生非,明永樂皇帝特意委派內宮太監提督武當山外,還明令下旨,明確管理規製。
武當道教齋飯戒葷腥,忌食兔、蛇、黃鱔、牛、犬、豬肉及生蔥、蒜等刺激食物,而以自然食物為主。其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和果實(山內采摘和道士種植),諸如鹽幹筍、鹽幹鷹咀筍、鹿尾筍、九仙子、凍豆腐、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菇、黃精等,油料一律選用植物油(主要來源於香客貢送的芝麻油、豆油等)。
武當道教齋飯形成特點主要是素菜葷做,皆以素菜為原料,如麵筋、豆幹、蕨菜等各類野菜等做成魚、兔、牛肉、豬肉等葷菜造型並冠以葷菜之名,故曰素菜葷做。
武當山特色菜肴有廣水滑肉、黃陂三合、沔陽三蒸、襄樊糊辣湯、鄖縣網油砂等。
另外如果要吃武當山當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虛宮一帶的“永樂盛世”仿古街,那裏的小吃店鱗次櫛比。
4、武當山特產
武當劍。武林素有“少林棍,武當劍”之說。到武當山旅遊的首選紀念品,應該是武當劍。武當劍是用優質鐵合金鑄成,劍身兩邊有“龍鳳圖案”,劍鞘用木質鑲嵌銅花紋圖案,刻有“武當劍”三個字,劍的護手用黃銅縷花鑲嵌,手柄用優質冬青木製成。
萬壽藤拐杖。萬壽藤拐杖產於武當金頂相對的賽武當,這種藤木質好,韌性強,粗細適度,根莖形狀千姿百態,品種有金頂,壽星,龍頭,鳳頭,猴頭,鳥頭等幾十種。是旅遊登山和饋贈老人的佳品。
武當山大曲酒。武當酒廠用發源於武當山的劍河水生產的武當山大曲酒,屬窖香型,無色透明、醇香濃鬱、綿甜甘冽、尾味幹淨。
武當獼猴桃。武當山的獼猴桃品質很好,營養很豐富,主要分為有毛的和無毛的兩類,每類裏又分為圓形和長圓形兩種,其中光滑長圓形獼猴桃每個重達100克以上,果肉較為肥厚。
武當蜜桔。武當蜜桔品係繁多,以“尾強”和“龜井”為最佳品種。果實可食達67%,果汁占51.6%,每百毫升果汁含糖9.5克,酸0.67-1.04克,可溶固形物11.5%。丹江口市生產的蜜桔罐頭深受中外遊客歡迎。
武當山藥膳。武當山藥用植物極為豐富,素有“天然藥材寶庫”之稱。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考察,已知全山有各種中草藥600百多種,以麝香、天麻、猴結、黃連、黃精、靈芝、絞股藍最為名貴。
武當豆。又名雪豆,其味道鮮美,性平甘甜,肉質嫩滑,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 嫩莢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有鈣、鐵、磷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有茲養、解熱、利尿、消腫的功能。
§§第四篇 華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