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3 / 3)

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隻見一人身著白衣,器宇不凡,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竟然是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製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親手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

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讚歎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那毛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鬆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的“夢筆生花。”

石筍峰位於黃山北海景區,峰下是石筍矼,這些不過是北海景區的一角而已。北海景區位於黃山中部,坐落在光明頂、貢陽山、白鵝嶺和始信峰之間,東連雲穀景區,南接玉屏景區,西可至釣橋景區,北近鬆穀景區,是一片海拔在1600米左右的高山開闊區域,麵積1316公頃。北海景區以峰為體,彙集了峰、石、塢、台、鬆、雲奇景,天工的奇妙布局,琉璃色彩變幻,構成一幅幅偉、奇、幻、險的天然畫卷,是黃山的風景窗。

北海群峰薈萃,石門峰、貢陽山,都屬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形如屏障,隔開南北。東海門在光明頂與石門峰之間;西海門位於白雲大峽穀東側山顛;白雲峽穀自回音壁始直下深淵,全長12.5公裏,神秘莫測;峽穀西側,群峰峻峭,下臨深壑,奇鬆怪石,雲霧縹緲,氣象萬千。

紫雲、石床、九龍諸峰,都在遠眺之中。鬆林峰鬱鬱蔥蔥,鬆濤滾滾;丹霞峰赭色的峰壁上照落霞光,色彩斑斕。景區四周,煉丹、石門、貢陽、棋石諸峰,高大雄偉,唯海拔1690米的獅子峰卻頭東尾西的橫臥在景區之中。始信峰雖不如天都、蓮花峰高,也不在36大峰之列,但雄踞險壑,豎立如削,三麵臨壑,懸崖千丈,峰頂拳拳之地,近攬遠眺,麵麵受奇,古有“黃山之雄甲宇內,幽秀靈齊聚後海”之句,更有“始信黃山天下奇”之譽

8、下穀

(1)二月初九

初九日逾午少霽晴。庵僧慈明,甚誇西南一帶峰岫不減石筍矼,有“禿顱朝天”、“達摩麵壁”諸名。餘拉潯陽蹈亂流至壑中,北向即翠微諸巒,南向即丹台諸塢,大抵可與獅峰競駕,未得比肩石筍也。雨踵至,急返庵。

二月初九,午後轉晴。庵中的僧人誇讚西南一帶石筍有“禿顱朝天”、“達摩麵壁”諸名。我到達山壑中,北邊就是翠微峰,南麵是丹台塢,大概可與獅子峰相媲美。雨突然而至,急匆匆的就返回寺廟了。

(2)黃山之怪石

翠微峰位於黃山西北端,雲外峰北,洋湖矼南,為36大峰之一,海拔1589米,是黃山群峰中一座形態奇妙的孤峰。徐霞客並未在此耽擱太久,遊記裏也隻是匆匆幾行字,還是讓我們再帶您逛一逛吧。

翠微峰上下,鬆林密布,鬱鬱蔥蔥,青翠欲滴,故名“翠微峰”。峰腳舊有翠微寺,為唐代麻衣和尚所建,久廢後於近年恢複。從翠微寺看翠微峰,諸峰皆隱而不見,唯有翠微卓然獨秀,時有時無,仿佛又是一個蓬萊仙境。宋贛縣人、著名高士、包拯先師陳炳有詩:“麻衣體作獅子吼,門外泉聲正拍空。三十六峰渾不見,翠微真在有無中。”峰下有翠微源、翠微洞、青牛溪等景觀。相傳古人曾在此追一青牛,牛入溪水後即不見。據《漢書》及《玄中記》載,此青牛乃千年樹精變化而成。宋人鮑溢齋有詩雲:“翠微峰上翠重重,異事多應采藥逢。溪畔青牛何處覓?分明入水化為龍。”今人亦有詩雲:“一峰孤聳眾峰底,直插蒼穹色翠微。鍾罄聲隨鬆徑繞,爐香煙逐殿牙飛。青牛溪漲三千尺,貝葉經翻二六時。滅佛風雷停息後,高僧猶自著麻衣。”

而這天徐霞客日記中提到的“達摩麵壁”則是黃山怪石的代表之一。在獅子峰頂上向西眺望.有巧石屹立在丹霞峰前,狀如僧人,身披袈裟,麵朝峰壁。相傳佛教禪宗祖師達摩曾麵壁10年,苦心修禪,方成正果、人們據此傳說,將此石稱為“達摩麵壁”。此景雖在丹霞峰上,但隻有在獅子峰巔觀看最為神似。有詩曰:“達摩麵壁定功深,隻履西歸情未真。千載丹霞峰上坐,雲煙湧處見怫身。”

黃山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鬆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這些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 如仙桃峰、筆鋒,老人峰等,這些亦峰亦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於世的奇峰,蓋由於這些峰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子觀海”上的“猴石”,“鼇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致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如天都峰側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登梅”,若從皮篷的入口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它們個個巧奪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橫生。

黃山有名稱可指的 巧石多達120餘處。它們因以酷似的形態和優美的神話傳說結合在一起,使得個個有畫的蘊含,詩的韻味,可謂形神兼備,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令人神往,

為將白雲景區、鬆穀景區和北海景區聯為一體,黃山管委會組織開發了新景區——西海大峽穀。她位於西海群峰中,北起西海排雲亭,南至白雲景區步仙橋,景區總麵積約16、5平方公裏,這一景區是遊人仰視黃山的理想場所。

9、登崖

(1)二月初十

初十日晨雨如注,午少停。策杖二裏,過飛來峰,此平天矼之西北嶺也。其陽塢中,峰壁森峭,正與丹台環繞。二裏,抵台。一峰西垂,頂頗平伏。三麵壁翠合遝重疊,前一小峰起塢中,其外則翠微峰、三海門蹄股拱峙。登眺久之。東南一裏,繞出平天矼下。雨複大至,急下天門。兩崖隘肩,崖額飛泉,俱從人頂潑下。出天門,危崖懸疊,路緣崖半,比後海一帶森峰峭壁,又轉一境。“海螺石”即在崖旁,宛轉酷肖,來時忽不及察,今行雨中,頗稔其異,詢之始知。已趨大悲庵,由其旁複趨一庵,宿悟空上人處。

二月初十,晨雨如注,中午小了很多。握著拐杖我就出發了,越過飛來峰,在陽塢之中,山峰陡峭陰森,正好和丹台相繞。向前二裏就是丹台了,其頂很平坦,三麵是翠壁重疊,我在這裏留戀久久不舍離去。剛繞出平天矼到天門,就降下了大雨,泉飛馳而下,從人的頭頂潑下。出天門後,比後海一帶更加險峻,“海螺石”就在崖旁,今天在雨中觀景對其特異之處更有所感。

(2)黃山之魔界

二月初十,徐霞客又花了半日重遊了一遍黃山北海地區,小雨淅淅瀝瀝又是另一番風景。至此,黃山的風景幾乎被徐霞客逛得差不多了,所以有空重遊故地。若是在今天,黃山還有一處不得不去。那就是黃山風景區中的一塊尚在開墾的處女地——西海大峽穀。

西海大峽穀,因穀中有白雲溪,又稱“白雲穀”。此穀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飛來石,對麵的排雲亭、丹霞峰、鬆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龍峰、雲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圍成的空間。自釣橋庵至排雲亭下,全長約15公裏。為黃山有名的大峽穀之一。峽穀入口處是狹窄的蛟龍灘,長2華裏,寬隻有15米,兩岸峽壁陡峭,左為伏牛嶺腳斷崖,右為雲門峰麓斷崖,各高近百米,幽深駭人,名“夔門峽”。過峽入穀內,植物繁茂,奇石嶙峋,山洞幽邃,石林密集,溪水清澈,壁峭如劈,有人稱其為“魔鬼世界”是黃山風景區中的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

為了揭開這個峭險奇特、神秘未呈的狹穀之謎,1983年,黃山園林部門曾組織一支6人探險隊,由西海山腳下的老藥農陳篤水、李長發帶路,攀懸崖,冒艱險,對西海深穀進行了全麵的考察,終於初識了這神秘的世界。在穀中放眼四顧,可見那高山、中山和矮山;遠山、近山和腳下山。但見山邊山、山套山,層次分明,輪廓清晰、壯闊奇特,令人歎為觀至。絕非黃山已開發的景區可比美。有人說該處集黃山之錦繡,故被譽為“錦繡塢”,成為一處尚未被汙染的地境。

10、攀雲

(1)十月十一

十一日上百步雲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傾側崡岈,兀兀挺立高聳欲動,前下時以雪掩其險,至此骨意俱悚。上雲梯,即登蓮花峰道。又下轉,由峰側而入,即文殊院、蓮花洞道也。以雨不止,乃下山,入湯院,複浴。由湯口出,二十裏抵芳村,十五裏抵東潭,溪漲不能渡而止。黃山之流,如鬆穀、焦村,俱北出太平;即南流如湯口,亦北轉太平入江;惟湯口西有流,至芳村而巨,南趨岩鎮,至府西北與績溪會。

十月十一,登百步雲梯,雲梯直插天空,險峻兀立,從前因為有雪掩蓋其險峻倒也不是太明顯,現在在看就很是駭人了。上了雲梯又登蓮花峰道,在向下轉,由峰側而入,就是文殊院、蓮花洞。由於雨不停地下,也就下山去湯院泡溫泉。從湯口出來,到東潭時溪水暴漲已經不能渡船。

(2)黃山之蓮花

在黃山的最後一日,徐霞客登臨了蓮花峰,“骨意俱悚”是他站在峰頂的感受。徐霞客的描寫再精彩動人,也比不上我們自己親自走一趟。

關於蓮花峰,先來說一段神奇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觀音大士奉天帝之命,下凡巡視。當她手持淨瓶、柳枝二寶,乘著蓮花寶座來到黃山時,受到山神、水神、花神及仙猿、百鳥的熱烈歡迎。觀音見山奇水秀,便久久盤桓,不願離去,早把那森嚴寂寞的“天宮”忘得一幹二淨。一日,天帝派來“烏鴉使者”,催觀音回宮。觀音不願遵旨,天帝即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要治她“件旨”之罪。觀音也不示弱,立即取出隨身法寶,用柳枝蘸著淨瓶裏的法水,向對方揮灑。天兵天將素知法水厲害,因而都不敢近身。加之黃山山神、水神、花神、仙猿、百烏等齊為觀音助陣,因此,一場惡戰,直打得天兵天將丟盔棄甲而逃。天帝無奈,隻得降下“禦旨”,將其逐出天宮,責令她永住波濤險惡的南海。所以人們便稱她為“南海觀世音”。其實,觀音壓根兒就沒將天帝的“禦旨”當回事,讓她住南海,她偏要住在自己心愛的黃山。觀音怕天帝再來騷擾,就索性將自己乘坐的蓮花寶座,點化成雄奇秀麗的山峰,這就是後來的蓮花峰。

蓮花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連接蓮花嶺和蓮花峰的是一條長達一公裏半的蜿蜒小道,在到達峰頂前要過四個洞穴。蓮花峰上既有許多或似飛龍或似雙龍的鬆樹,也有著名的黃山杜鵑花。

明代吳悵曾有詩讚曰:“一種青蓮吐絳霞,亭亭玉立淨無瑕。遙看天際浮雲卷,露出峰頂十丈花。”峰上有飛龍、倒掛等奇鬆。絕頂處方圓丈餘,名曰“石船”,中有一池一稱“香沙池”。登上峰頂,如置身雲霄,江河一線,雲天一色,俱在遠眺之中。在晴朗的日子,可以東望天目,西瞻匡廬,北窺九華與長江。雨後初晴,四麵八方的雲海盡收眼底,無比壯觀。據傳,古代峰頂常有“天馬”出沒。

蓮花峰頂還有一奇觀,就是絕頂四周鐵索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鎖。它是年輕的情侶或夫婦攜手扣上的連心鎖,以示永結同心。黃山連心鎖不僅扣在高峰絕頂處,而且幾乎所有的護欄鐵鏈上隨處可見,不僅有兩鎖相扣、共鎖於鏈的“同心鎖”,還有大小不一、相互連結的“全家福鎖”和家人專為孩子係的“長命鎖”。

(二) 實戰黃山

1、交通路線貼士

航空:黃山機場位於黃山屯溪區西郊,是國家一類航空口岸。現開通有至北京、香港、廣州、上海、重慶、合肥、天津、海口、深圳、福州、杭州、武漢、西安、 桂林、昆明、廈門、珠海、澳門、濟南等城市的航線。

鐵路:皖贛鐵路線貫通黃山市全境,有多個車次直達北京、上海、青島、南京、合肥、景德鎮、南昌、廈門、鷹潭、 福州等地。南方省份的朋友可選擇在鷹潭或者杭州轉車到黃山。北方的朋友來黃山,南京是黃山旅遊最佳的中轉地。

水路:黃山的北麵是長江,長江上遊的省份如四川、湖北的朋友可以乘坐江輪經水路來黃山,乘船到貴池上岸,再乘汽車來黃山。

公路:黃山周邊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蕪湖都有直達的汽車班次往來黃山。

2、黃山美食

臘八豆腐:黟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製豆腐,民間將這種曬製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製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並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後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誓言,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幹,即成臘八豆腐。

一品鍋:黃山人冬季常吃的一種火鍋。相傳,此菜有明代石台縣“四部尚書”畢鏘的一品誥命夫人餘氏創製。一次,皇上突然駕臨尚書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餘夫人特意燒了一樣徽州家常菜--火鍋。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讚美不絕。後來,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鍋竟是餘夫人親自所燒,便說原來還是“一品鍋”!菜名就此一錘定音。“一品鍋”的烹調比較講究,在火鍋裏,鍋底鋪上幹筍子,第二層鋪上塊肉,第三層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層是肉圓,第五層蓋上粉絲,綴上菠菜或金針菜,加上調料和適量的水,然後用文火煨熟即成。

醃鮮鱖魚:製法獨特,食而得異香。相傳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帶魚販將鱖魚以木桶裝運至徽州山區。途中為防止鮮魚變質,采取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的辦法,經常上下翻動,如此七八天抵達屯溪等地。此時魚腮仍是紅色,鱗不脫,質未變,隻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淨後經熱油稍煎,細火烹調,非但無異味,反而鮮香無比,成膾炙人口的佳肴。

豆腐老鼠:徽州風味小吃。取上好精肉、白豆腐為主料,配以生薑、雞蛋、精鹽,剁細如泥,挾雞蛋一大團,置於碗內的小麥粉上,雙手捧碗,反複簸滾,使之裹成一個白團,然後投入沸水煮,待飄浮水麵,撈入事先配好佐料的鮮湯內即成。“豆腐老鼠”細嫩鮮美,老弱婦孺鹹宜,調養病體也是極佳的食品。

4、黃山特產

朱鄭荸薺:產於徽州區岩寺鎮、西溪南及歙縣鄭村一帶。荸薺肉嫩汁甘,是冬令時節食用的佳品,有清熱生津、化痰明目、消積之功。用於溫病消渴、咽喉腫痛、口腔炎、黃疸、熱淋,高血壓、肺熱咳嗽等。而且生食熟用皆宜,是徽菜的重要配料之一。

黃山靈芝:產於風景秀麗的黃山,集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是靈芝中的精品。經中國科技大學分析中心測定,黃山靈芝含有大量的有機鍺、靈芝酸、多糖體等60多種對人體有益成份;又經北京醫科大學、上海醫科腫瘤研究所進行多次臨床試驗證實:靈芝可治療頭暈、失眠、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等多種疾病,是殺死癌細胞的克星。

黃山蕨菜:是黃山有名的山菜,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日本,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黃山蕨菜”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無氮侵出物及鈣、磷等。此菜味甘、性寒、潤滑,根、葉及全草均可入藥。具有安神鎮靜、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止痛、強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黃山石耳:山菜珍品。俗稱“石衣”,屬黃山特產。黃山石耳是一種藥用山菜,在徽菜中屬上等名菜。黃山石耳的形狀和木耳相似,每朵直徑在10~20公分間,比木耳要大好幾倍。它長在懸岩絕壁陰濕處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長成。

§§第二篇 東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