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佑中,王沂公曾、呂許公夷簡為相,宋綬、盛度、蔡齊為參知政事。沂公素喜蔡文忠,呂公喜宋公垂,惟盛文肅不得誌於二公。晚年王呂相失,交章奏退,一日,盛文肅致齋於中書,仁宗召問曰:“王曾呂夷簡乞出甚堅,其意安在 ? ”文肅對曰:“二人腹心之事,臣亦不能知,但陛下各詢以誰可為代者,即其請可察矣。”仁宗果以此問沂公,公以文忠薦。一日,又問許公,公以公垂薦。仁宗察其朋黨,於是四人者俱罷政事,而文肅獨留焉。(《皇宋類苑》十六 )
宰相王溥父祚,少為太原掾屬,累遷宿州防禦使。既老,溥勸其退居洛陽,居常怏怏。及溥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學生勞賢者起避耶 ! ” ( 《皇宋類苑》卷二十四,《事文類聚》後集卷四,《錦繡萬花穀》前集卷十六、《合璧事類備要》前集卷二十四。案:又見於《澠水燕談錄》卷二 )
唐兩京皆有三館,而各為之所,所以逐館命修撰文字。而本朝三館合為一,並在崇文院中。景佑中命修《總目》,則在崇文院,餘各置局他所,蓋避眾人所見。《太宗實錄》在諸王賜食廳,《真宗實錄》在元符觀。祥符中修《冊府元龜》,王文穆為樞密使領其事,乃就宣徽南院使廳,以便其事。自後遂修《國史》、《會要》,名曰編修院。又修《仁宗實錄》,而《英宗實錄》同時並修,遂在慶寧宮。史館領曆日局,置修撰二員,宰相為監修。自置編修院,以修撰一人主之,而日曆等書皆析歸編修院。 ( 《皇宋類苑》卷二十五。案:又見於《春明退朝錄》卷中 )
唐時始有同中書門下三品,時中書令、侍中皆正三品。大曆中並升為二品。昔天福五年,升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二品。國初,樞密使吳延祚以父諱璋加同中書門下二品,用升品也。 ( 《皇宋類苑》卷二十五。案:又見於《春明退朝錄》卷上 )
凡節度州為三品,刺史州為五品。唐內臣為中尉,唯贈大都督。國初,曹翰觀察使判潁州,是以四品臨五品州也。品同為知,隔品為判,自後唯輔臣、宣徽使、太子太保、仆射為判,餘並為知州。 ( 《皇宋類苑卷》二十五。案:又見於《春明退朝錄》卷中 )
五
梁祖都汴,庶事草創,正明中,邕於今右長慶門東北創小屋數十間為三館,湫隘尤甚。又周廬徼道,鹹出其旁,衛士騶卒,朝夕喧雜。每受詔撰述,皆移他所。至太平興國中,車駕臨幸,顧左右曰;“若此卑陋,何以待天下賢俊 ! ”即日詔有司,規度左升龍門東北居府地為三館,命內臣督役,晨夜兼作,不日而成,尋下詔賜名崇文院,以東廊為昭文館書庫,南廊為集賢院書庫,西廊八經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庫,凡六庫,書籍正副本僅八萬卷,斯為盛也。昭文館本前世弘文館,建隆中,以其犯宣祖廟諱,改焉。淳化初,以呂佑之、趙昂、安德裕、勾中正並直昭文館,則本朝直昭文館,自呂佑之等始也。 ( 《皇宋類苑》卷二十九、《錦繡萬花穀》前集卷十二。案:又見於《青箱雜記》卷三 )
集賢有直院、有校理,端拱初,以李宗諤為集賢校理,淳化初,以和蒙為直集賢院,則本朝直集賢校理,自和蒙、李宗諤始也。 ( 《皇宋類苑》卷二十九。案:又見於《青箱雜記》卷八 )
史館有直館,有修撰,有編修,有校勘,有檢討。太平興國中,趙鄰幾、呂蒙正皆為直館掌修撰,而楊文舉為史館編修,是時修撰未列於職。至至道中,始以李若拙為史館修撰。雍熙中,宋炎為史館校勘。淳化中,以郭廷澤、董元亨為史館檢討。則本朝直史館、史館編修、史館修撰、史館校勘、史館檢討,自趙鄰幾、呂蒙正、李若拙、楊文舉、宋炎、郭廷澤、董元亨等始也。 ( 《皇宋類苑》卷二十九。案:又見於《青箱雜記》卷三 )
本朝三館之外,複有秘閣圖書,故秘閣置直閣,又置校理。鹹平初,以杜鎬為秘閣校理,後充直秘閣。則本朝直秘閣、秘閣校理,皆自杜鎬始也。 ( 《皇宋類苑》卷二十九、《錦繡萬花穀》前集卷十二。案:又見於《青箱雜記》卷三 )
三館謂 ( 字同宣祖廟諱上一字 ) 文館、史館、集賢院。建隆元年二月,避諱字,詔易名昭文館。端拱元年五月,詔置秘閣於崇文院之中堂。 ( 《皇宋類苑》卷二十九、《錦繡萬花穀》前集卷十二 )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鑾殿皆在其間。應供奉之人自學士已下,工會群官司隸籍其間者皆稱翰林,如今之翰林醫官、翰林待詔之類是也,惟翰林茶酒司止稱翰林司,蓋相承闕文。唐製:自宰相而下,初命皆無宣召之禮,惟學士宣召。蓋學士院在禁中,非內臣宣召,無因得入,故院門別設複門,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學士院北扉者,以其在浴堂之南,便於應詔。今學士初拜自東華門入,至左承天門下馬待詔,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閣門,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學士自東門入者,彼時學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東門赴召,非若今人之東華門也。至如挽鈴故事,亦緣其在禁中,雖學士院吏亦止於玉堂門外,則其嚴密可知。如今學士院在外與諸司無異,亦設鈴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 《皇宋類苑》卷二十九。案:又見於《夢溪筆談》卷一 )
秘府有唐孟詵《家祭儀》、孫氏《仲響儀》數種,大抵以士人家用台棹享祀,類幾筵,乃是凶祭,其四仲吉祭,當用平麵氈條屏風而已。 ( 《皇宋類苑》卷三十二。案:又見於《春明退朝錄》卷中 )
凡封贈父母祖唯降麻官用白背五色綾紙、法錦褾大牙軸,餘雖極品,止給白大綾紙、法錦褾大牙軸。 ( 《皇宋類苑》卷三十二。案:又見於《春明退朝錄》卷中 )
石曼卿天聖寶元間以歌詩豪於一時。嚐於平陽會中作《代意寄尹師魯》一篇,詞意深美,曰:“十年一夢空花委,依舊山河損桃李。雁聲北去燕西飛,高樓日日春風裏。眉聳石州山對起,嬌波淚落妝如洗。汾河不斷水南流,天色無情淡如水。”曼卿死後數年,故人關詠夢曼卿曰:“延年平生作詩多矣,獨嚐自以為平陽《代意》一篇最為得意,而世人罕稱之。能令餘此詩盛傳於世,在永言耳。”詠覺後,增演其詞,隱度以入《迷神引》聲韻。 於是天下爭歌之。他日複夢曼卿致謝。詠字永言。 ( 《皇宋類苑》卷三十四及卷四十六 ( 注名賢詩話 ) 。案:又見於《澠水燕談錄》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