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校勘記 (4)(2 / 3)

往時學士,唐故事,見宰相不具靴笏,至中書與常參官雜坐於客位,有移時不得見者。學士日益自卑,丞相禮亦漸薄,蓋 ( 一作並 ) 習見已久,恬然不複為怪也。

張堯封者,南京進士也,累舉不第,家甚貧,有善相者謂曰:“視子之相,不過一幕職,然君骨貴,必享王封。”人初莫曉其旨。其後,堯封舉進士及第,終於幕職。堯封,溫成皇後父也,後既貴,堯封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封清河郡王,由是始悟相者之言。治平二年八月三日,大雨一夕,都城水深數尺,上降詔責躬求直言,學士草詔,有“大臣惕思天變”之語,上夜批出雲:“淫雨為災,專戒不德。”遽令除去“大臣思變”之言。上之恭己畏天,自勵如此。

章郇公 ( 得象 ) 與石資政 ( 中立 ) 素相友善,而石喜談 ( 一作詼 ) 諧,嚐戲章雲:“昔時名畫,有戴鬆牛、韓幹馬,而今有章得象也。”世言閩人多短小,而長大者必為貴人。郇公身既長大,而語聲如鍾,豈出其類者是為異人乎 ! 其為相務以厚重,鎮止浮競,時人稱其德量。

金橘產於江西,以遠難致,都人初不識。明道、景佑初, ( 一作中 ) 始與竹子俱至京師。竹子味酸,人不甚喜,後遂不至。而金橘香清味美,置之樽俎間,光彩灼爍 ( 一作的礫) 如金彈丸,誠珍果也。都人初亦不甚貴,其後因溫成皇後尤好食之,由是價重京師。餘世家江西,見吉州人甚惜此果,其欲久留者,則於樽豆中藏之,可經時不變,雲“橘性熱而豆性涼,故能久也”。

凡物有相感者,出於自然,非人智慮所及,皆因其舊俗而習知之。今唐、鄧間多大柿,其初生澀,堅實如石。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 ( 榅桲亦可 ) 則紅熟爛如泥而可食。土人謂之烘柿者,非用火,乃用此樂。淮南人藏鹽酒蟹,凡一器數十蟹,以皂莢半挺置其中,則可藏經歲不沙。 ( 一作損 ) 至於薄荷醉貓,死貓引竹之類,皆世俗常知,而翡翠屑金,人氣粉犀,此二物,則世人未知者。餘家有一玉罌,形製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聖俞以為碧玉。在潁州時,嚐以示僚屬,坐有兵馬鈐轄鄧保吉者,真宗朝老內臣也,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翠。”雲:“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庫中有翡悴盞一隻,所以識也。”其後予偶以金環於罌腹信手磨之,金屑紛紛而落,如硯中磨墨,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諸藥中犀最難搗,必先鎊屑,乃入眾藥中搗之,眾藥篩羅已盡,而犀屑獨存。 ( 四字一作犀獨在 ) 餘偶見一醫僧元達者,解犀為小塊子,方一雨半許, ( 四字一作半雨許 ) 以極薄紙裹置於 ( 一無此字 ) 懷中 ( 一有使字 ) 近肉,以人氣蒸之,候氣薰蒸浹洽,乘熱投臼中急搗,應手如粉,因知人氣之能粉犀也。然今醫工皆莫有知者。石曼卿磊落奇才,知名當世,氣貌雄偉,飲酒過人。有劉潛者,亦誌義之士也,常與曼卿為酒敵。聞京師沙行王氏新開酒樓,遂往造焉,對飲終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所飲過多,非常人之量,以為異人,稍獻肴果,益取好酒,奉之甚謹。二人飲啖自若,慠然不顧,至夕殊無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傳:王氏酒樓有二酒仙來飲,久之乃知劉、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