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清時期特色建築(3 / 3)

厥風雨剝蝕折之象,磚瓦有破裂之形。榛莽荒穢,觸目蕭條。所以妥安神靈者安在也?至光緒十三載,有劉公筱山者特倡,備筵席請兩村人等若幹為修理董事之首,規模既定,經畫已明。於是鳩工庀材,百廢俱興。鬻本山之木以冀日糾首自備糧,攀蘿倚壁,盡職以供事。所謂公而忘家者非耶?吾因之有感矣。山之眾非落落也,間有逞乖妒忌流言者乎?曰:無有!且黨奸惡欺善良有欲敗乃事者乎?曰:無有!嗟乎,天道昭彰,公議凜凜,其敢不畏者誰?

土論筋(斤)以酬價,磚與瓦指數以償錢。一切諸物較村中之所費價倍二三,經理者兢兢業業,祇添設廚房一間,仍舊基而攻治之。新其架構輪奐美矣,飾以丹青彩色著焉。越十四年,仲秋上浣而工始告竣。向非倡率百人竊而損壞塌落未知伊於胡底也。今而後廟貌輝煌,神之精爽實二憑焉,至樂災捍患而迄用康年,此數有餘石。兩村長者囑予為文,予愧無如椽之筆,以寫不朽之功。幸嚐身予其事,樂其事之有成,而可傳於後世也。

辛莊東洞門外有永遠通山車路壹條

庚午歲進士靜亭氏李茂熏沐炎敬撰

邑庠生鬆生氏施廷棟敬書

大清光緒拾伍年歲次己醜桂月榖旦

附:《重修玉泉山碑記》(碑陰)

題首:福緣善慶

正文:

辛莊、小湖村糾首題名碑

會茶:武舉劉德荊、施桂榮

總理人:施學侃貢生李茂、閻泰、李菁、監生施守德、李森、郭秀升、候選同知劉珌泰、施守法、耆老劉建統、耆老劉元會、耆老王振基、王振財、貢生劉肯堂。

經理人:郭如岱、趙大望、施欽、劉清益、崔生玉、劉有德、施守建、劉維第、閻忠山、劉富基、施守有、王豐泰、武生郭均唐、劉贇第、閻書榮、劉誌銀、王振堯、劉尚誌、李翹、劉象珠、孟鶴齡、劉景宗、劉占蜀、高天福、劉際藜、劉廷魁。

大覺寺住持:法元文殊寺住持:本泰

木:施廷元石:邢承剛

泥:李人璜書:路士喜鐵筆:蔚錦繡

共賣樹錢:壹千

共花費錢:捌佰壹

禁止割草、割材、牧羊

割材草牧羊三宗,各罰斫伐樹木、放火焚山各罰銀

附:白龍廟題刻詩。最短的一行刻有7字,最長的一行刻有18字,共15行,全文179字。

聞道盂西境,村墟簇玉泉。螺盤濃欲滴,

鳥道細如懸。鬆石何多態,人家共一廛。

龍祠資灌溉,丹碧望無邊。桃源不可見,

試向此中過。花徑山腰出,溪聲洞口多。

良田半桑竹,比戶盡弦歌。如是堪高寄,

紅塵複幾何?更擅招涼處,淵泉麵一澄。

每當三伏日,如對萬年冰。錦水傳工部,

欹湖憶右丞。由來桑梓地,有興即須乘。

我生慕微尚,垂老誌難酬。悵矣睽千裏,

談之豁兩眸。雲林真畫卷,雞犬小丹邱。

何日排塵鞅,從君賦勝遊。

蒲州府儒學教授辛酉拔貢

塗水雨亭蘇於沛

注:蘇於沛:字雨亭,一字春圃,別號棲岩山人,徐溝人。嘉慶六年拔貢。有《賜綺堂詩集》上、下冊;《賜綺堂詩續集》上、下冊;另有《賜綺堂詩稿》,抄存嘉慶六年至道光十年的詩124首。其自序雲:“餘性好吟詠,年甫逾冠即棄帖括而從事焉。嗣後北遊燕代,南抵江淮,舟車之暇未嚐少輟。”綜觀其詩,無論在詩風或詩意詩境方麵,均屬上乘。故有詩序稱其詩“不特追玉溪、遺山之風,亦堪與青主、蓮洋共傳不朽”。在雍乾時期,他是一位重要的詩人,在晉陽詩詞史上,他的詩應該給予足夠重視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說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上承青主和蓮洋,下啟王錫綸、劉奮熙、喬尚謙、曹潤堂等。他的詩風樸質清新而流暢。

附:劉聲駿詩

玉泉山

(丙午秋七月,宗人寶森邀至其家,遊山五六日)

南山逼秋嵐氣清,虹銷雨霽夕陽明。

信步探幽忘近遠,羊腸九折盤空行。

嘉禾綺綰兼秀錯,怪石岞虎豹爭。

神祠高竦雲木外,蒼崖翠壁高崢嶸。

岩下寒泉暑未消,玉壺冰飲魂不驚。

晚來涼月出東嶺,萬壑鬆濤天有聲。

晨起登峰一縱目,水村煙樹藹新晴。

玉泉仙境烏河繞,古氣磅礴多英豪。

風俗古樸勤稼穡,百歲老翁不入城。

吾家寶森乃賢俊,邀我來遊實多情。

風景流連不忍去,聊以詩畫表微誠。

注:劉聲駿(1856—1941),字子和,清末民國秀水村人。光緒戊戌(1898)進士,曾任河南虞城縣知縣。日寇侵占盂縣後,他堅決拒任維持會會長。晚年曾任盂縣修事局主事,並和縣內名流倡議興辦“仇陽中學”。

小廟、廟灘

小廟位於牆西的“小廟咀”。毀於20世紀初,曾有村民挖出過鐵塑像、香爐等。

廟灘位於北坡頂上。該處寺廟多、規模大,因當年老虎闖入寺廟吃了和尚而廢棄,現有磚瓦礫遍地為佐證。

大房院

明代建築,正房五間,飛簷翹角,空間可容納十五桌人坐席,另有配套的東、西、南房。是全村最大的四合院。原是清嘉慶年郭正義之宅第。原主人曾領有戲班,在此處“打娃娃”,名曰“晉陽班藝術世家”,譽滿盂陽壽縣。

田和德院

道光朝閻書運宅邸,典型的四合頭院落,現有正、西、南房,東房已坍塌。閻書運興建兩院一場,開有生藥鋪,兩代從醫、教書。開有油房、酒房。其子閻敬德曾做過北興縣、孝義縣教諭。

店鋪

由於辛莊村處於交通要衝,村貌又呈東西長條狀,從西到東沿街至少有十七家店鋪:

騾馬店:位於入西洞門後的南北兩側;

西鋪子:位於現葛二豹住處;

西店:位於現施繼榮(乃柱)舊院窯洞;

西頭北鋪子:位於原施善繼住處的南房;

小南店:位於原施根俊院內,現施玉生處;

南河店:位於原郝醜貴住處;

魁龍店:位於原施善德(三旦隻)院內;

駱駝店:位於原施善惠(四旦隻)院內;

吉慶店:位於原施善卿(鼎仕隻)院內;

仁義店:位於原施肇財(科小隻)住處;

長順店:位於現智拴富住處;

大南店:位於現閻玉清住處;

田和德店:位於原閻樹生院內,現辛莊村所蓋二層樓處;

郭家鋪子:位於現郭虎生舊院南房,原郭效義宅邸南房;

東頭北鋪子:位於原張芝明住處南房;

董辰厚店:位於原張三貴住處;

手工作坊等

過去的辛莊村家家戶戶會做米醋,能撚線會紡車,有磨坊、碾坊、豆腐坊、粉坊、鐵匠鋪、中藥鋪、木匠鋪、修鞋鋪。有編笸籮、絞簸箕的、編蓆子的,還有開磚窯的、建瓦窯的。閻要山、閻成山兄弟是做麻繩的高手,閻桂花、趙國芝的剪紙、麵塑聞名鄉裏。

當時,規模較大而且出名的手工作坊有張三貴和閻敬德分別開設油坊、酒坊。

照壁

辛莊村共有兩座照壁,分別建於明清時期。

西照壁,位於村西頭的十字路口處,現施艾良家院東南牆處,明代建築。解放太原戰爭時被拆了一大半,建國後(20世紀50年代)雇傭東梁村的泥瓦匠人重新修建。現在看到的照壁上的龍脊是原大廟正殿上的,因為當時大廟正殿已被拆毀,就挪用到此了。

東照壁,位於村東頭與中街交界處,清代建築。相傳是閻敬德府第擴容侵占了公共通道影響民眾出行之方便,本村人張三貴不讓,最後以閻敬德修照壁作為補償而和解此事。

堡子

堡子是崔氏家族聚居地。位於辛莊村3號麻河東側,前、後街中間。地勢較高,西臨麻河是土崖高約30米,東、北、南三麵用土圍牆圈就。整體格局是坐北朝南,大門進去後分東院、西院、北院。東、西院臨街,北院在東西院之北麵的高處。占地麵積約20多畝。東、西院為普通四合頭院落。北院建築構造、規模遠高於東、西院。20世紀60年代在北院發現有大地窨、地道通往堡外至桃園。筆者和玩伴曾下地道去“探險”,發現離地麵有3米多,洞高約有1.5米、洞壁光滑、每隔一段有放燈用的小窯,長約1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