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工作和做工作的人(2 / 3)

七、充實學生生活:

1.提高教學,教員上課要做充分準備,要做到教的有內容,學的有興趣;

2.生產活動,要把各組生產進一步加強起來;

3.俱樂部要計劃文化娛樂活動的加強,組織孩子學習樂器、排演秧歌;

4.籌備成立小博物館和美術室;

5.酌量舉行故事比賽、講演比賽、紡紗比賽、小運動會等活動;

6.乘著秋高氣爽,選擇好天氣,領導孩子到校外參觀,采集,遠足旅行。

八、建立明確的獎懲製度;在紀律的執行上,好的應當獎勵,壞的應當懲戒,但以多獎少懲為原則:

1.獎勵:分口頭獎勵、在大會上或黑板報上公開表揚、發給獎狀(獎狀分特等、甲等、乙等三種)、發給獎品或給以某種優待等四種;

2.懲戒:分勸告、個別口頭警告、公開警告、記過、留校試讀等五種;

3.獎勵和懲戒,得根據學生行為的進步或倒退酌量撤消所給予的獎勵或懲戒。

經過兩個晚上的討論,得出來這樣一個大家認為比較中肯的結論,雖然不一定正確,但解決了問題,統一了大家的意見,也推動了工作,以後在工作上,步調也就更一致了。

事實最能說服人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著重耐心教育說服,不應一味強製。”這本是公認的一個好原則,有的同誌在道理上雖然反對不了,但是做起來總是有些懷疑,甚至不知不覺的在事實上反對這一個原則。可是在實際工作中,主張強製的教員,雖然方法是不好的(靠強製來維持紀律),但是他在教學和生活管理上很認真、負責,因為這樣,在教育效果上暫時看起來倒也不算太差。另一方麵口頭上堅持正確原則的教員,雖然對孩子很和氣,可是在工作當中,方法既少,又不大負責任,孩子放任開了,反而搞得很糟。這樣一來,在教育思想上比較保守的教員,更堅信自己的方法是好的,中間的人也動搖起來。大家從輕視誇誇其談的人,變成到輕視正確的教育原理。

後來彭迪同誌擔任五年一的級任,韓作黎同誌擔任四年一的級任,他們對於這一問題認識清楚,作風踏實,很愛護孩子,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談家常,講故事,孩子們犯錯誤除了給以適當的嚴正批評,並不亂發脾氣;孩子生病了,他們就問寒、問暖,照料著喝水、吃藥;尿床的孩子,韓作黎同誌每天夜裏起來到門前叫他起來尿尿;他們愛護孩子,孩子也就尊敬他們。他們所講的話,孩子們從心眼裏服從。他們到野外散步,孩子們也跟上,一麵走一麵談著生活上或學習上的事情。晚上孩子們常常擠到他們的房子裏談時事、講古今,師生關係非常融洽;學生在思想上、紀律上、學習上進步又非常快,全校最高兩班孩子的風氣轉變過來,其他各班也就跟著轉變。意見不同的教員,自然而然放棄過去的見解。因此,給我們一個經驗:“好的方針、好道理,不一定能說服大家,還要能實事求是的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步驟,把抽象的道理,變成活生生的事實,來教育大家,推動全盤工作。”

把握中心耐心工作

當我們還沒有上軌道的時候,就把團結核心、健全組織、建立製度,作為全校的工作中心;等到工作上了軌道以後,為了鞏固已有成就,準備提高今後工作,教職員的政治學習、業務學習就作為這一個時期的中心,加以組織和推動;當各方麵工作大致做得不差,深入研究、精雕細刻,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又應當提出來作為工作中心。其他像總務工作、教導工作等,每一個時期都找尋到當時急需解決,關係重大,影響全局的中心問題,著重加以解決。

在工作中間,問題是經常會有的,事情的進行並不會完全順利,有時還難免被誤解,碰釘子。我們覺得想把事情做好,需要韌性戰鬥——耐心工作;教育孩子多了解一個問題,字寫得有進步,作文程度提高了一步,學會一件小本領,改掉一個小缺點;這個月解決了菜園種菜的問題,下個月再把磨房建設起來;搞成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再成立個俱樂部;添置幾張桌凳,捐募一套鑼鼓……這樣一砂一石的進行學校建設,年積月累,孩子們和學校就一同成長、一同進步起來。

總結經驗教育

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每一門功課,每一個教育活動,都要按時進行檢討和總結,一件事情沒有總結以前,就不能算真正的完成和結束。秧歌活動之後,教員開了兩天檢討會,教員和學生在一起,又開了一個下午的座談會;吳洛同誌寫的那篇“孩子們的秧歌”,就是參考著秧歌活動總結寫成的。此外,每一學期結束之後,就利用假期時間,從行政領導、總務工作到孩子們的生活指導、訓導、教學,做詳盡有係統的全麵檢查。一九四六年一月,寒假開始前即做檢查工作的醞釀和準備,由校務會議決定檢查工作的目標和基本原則,然後由兩科負責同誌和有關同誌共同擬定檢查工作的具體計劃大綱,從菜園、農場、夥房、馬號、各科教學、各班生活管理和訓導等,一直檢查到總務,教導兩科和全校的領導。各個人擔任的某科教學或某一部門工作,都用文字寫成書麵報告。

檢查會議兩科分開舉行,先由各人向大家報告自己所擔任的某部門工作,半年來經過的情形,在工作中有些什麼便利和困難條件?哪些事情在什麼情況下采用什麼辦法取得成功的?哪些事情為什麼原因就沒做好……把經驗教訓一一總結出來。報告完了之後,再由參加會的同誌把事實和報告對照起來,提出意見、疑問和不同的看法,供報告人作為修正總結、改進工作的參考,這樣一個人一個人輪著報告下去,報告完了,再由主持會議的同誌把報告內容和同誌們所提的意見、問題,一一整理出來,綜合成幾個中心問題,展開討論;討論以後,由主持會議的同誌,做成總結,向大家提出報告;報告以後,同誌們還可以提出修正的意見。這次總結工作,前後一共經過二十天的時間,也就是二十天的業務學習,找出來各部門工作和全校工作半年來主要的成就和主要的缺點,作為下一學期計劃工作、提高工作的根據。

大家聽了同誌們的工作報告,各個人有懷疑或不同意的地方,曾提出許多問題,這次所提出的問題,雖然不很深刻,提法也不一定妥當,但是對我們來說,都是工作中普遍或個別發生過的現實問題(因為教員的流動性大,經常有十分之三四的新教員,有些問題過去討論解決過,因為他沒參加,這次會上他又提出來討論);隻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大家的認識才會一致和提高,今後工作也才會一致和提高,因而也就不能看輕每一個人所提出的問題。

總結會關於訓導和教學方麵的問題的一部分附在下麵:

總結工作參考提綱(第一部分)

甲訓導問題

一、對訓導的認識:

1.我們的訓導目標如何?

2.政治教育、階級教育如何實施?

二、訓導態度:

1.對孩子的基本認識和態度?

2.根據各種不同的場合、各種不同的對象,師生關係應如何?

三、訓導方法:

A、一般孩子的訓導方法:

1.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覺性同自製能力?

2.對男生與女生應采取什麼不同的態度與方法?對年歲較大的女孩子應采取什麼態度與方法?

3.如何運用群眾力量?當放手民主時如何集中?能不能單純執行孩子們的民主決定?

4.學生幹部的權力範圍多大?(例如:小組長能不能管理全班?級長可以不可以處罰同學?)

5.“留班察看”的意義同作用是什麼?

6.級任把調皮孩子送給教導科去管,應該是目的呢還是方法?實際作用如何?

7.考查孩子問題時,可不可以用:“詐”、“偷聽”、“嚇唬”……等方法?

8.用不可能實現的方法(如站一夜、叫狼吃、開除……)嚇唬孩子好不好?

9.給孩子講故事,有過什麼偏向?應注意些什麼?

10.如何吸收孩子的意見?如何建立先生威信?

11.訓導與當前的各種實際活動如何配合?

12.是不是和孩子整天相處在一起,才算師生關係密切?

B、特殊兒童訓導方法:

1.什麼叫特殊兒童?

2.頑皮兒童處在先生看不起、同學諷刺的環境中,對他有什麼影響?

3.如何培養頑皮兒童與教員的友好感情?

4.高材與低能兒童指導問題。

四、獎懲製度:

1.記過的意義同作用如何?可不可以用扣分處罰孩子?

2.什麼叫體罰?

3.如何應用處罰?實際運用中哪些好哪些不好?

4.處罰多與少在效果上有什麼差異?

5.說道理可不可以代替處罰?

6.怎樣去獎勵學生才妥當?(三年一有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鼓勵?)

五、各方麵的配合:

1.級任與級任、科任與級任工作如何配合?

2.級任教師對別班孩子應采取什麼態度?

3.如何免除炊事員、運輸員……等對孩子的壞影響?

六、生活指導:

1.如何指導孩子的衛生?

2.如何指導文娛活動?

七、考察記載:

1.如何正確考察記載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的思想能力表現的活成績?

2.要不要記品行分數?

3.好作文記一百分是否科學?

乙教學問題

一、教材:

1.邊區小學課本對農家兒童適合,對我們這些孩子是否適合?

2.關於反麵性的教材(例如:講一個壞孩子的故事),應怎樣講,才不發生反作用?

3.在高、中年級應用文的內容與比重應如何?

4.在高年級,應不應教些文言文?

5.以整風文獻上“反對自由主義”之類的文章做小學教材可不可以?

二、教學進度:

1.一年二,國語兩個月教十九課,是否適合?

2.二年二,兩個月學會一千字,是否真的認會了?

三、國語教學:

1.高低年級教學過程各應怎樣?

2.實行小先生製的效果怎樣?

3.低年級的課本、鉛筆、本子的保存問題。

4.講得枯燥與扯得遠的毛病何在?

5.兩頭小和中間大的教課方法怎樣(意思是從課文出發,發揮到各方麵,再歸結到課文)?應大到什麼限度?

四、習字指導:

1.照書本習字,是否適合?寫字應在什麼時間?

2.低年級應怎樣教寫字?

3.三年一過去寫字時間是否太多(平常每天寫一百小字,教員去修飛機場等因事不能上課,教學生每天寫三百小字)?

4.稠字(筆劃多的字)不讓練是否好?

5.練大字是否需要?

6.強製孩子寫字,有效果,是否也可以應用?

五、作文指導:

1.作文題應出多少?具體、抽象,哪一樣好?由學生自擬題是否好?

2.作文要不要草稿?改後再抄,是否合適?

3.批改法、評語、記分應怎樣?

4.作業的形式與整齊問題。

5.為展開篇幅,對錯、別字,是否可以不加限製?

6.對兒童作品的相互觀摩問題。

六、教學聯係實際問題:

1.教學與生產活動、社會活動等配合問題。

2.我們的教學聯係實際達到怎樣程度了。

3.有哪些是脫離實際的?

七、其他問題:

1.如何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