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借兩本呢?
田青生腮腺炎住在醫務所裏,小玲天天去看她。小玲向教育廳住在學校研究教材的劉禦同誌借故事書看,她每次都借兩本。劉禦同誌問她:“為什麼一個人要看兩本呢?”她說:“這一本是替田青借的。”劉禦同誌也深為她們友愛的精神所感動。
假期在學校裏過吧
孩子們有些是父母在延安工作或學習的。好些孩子在假期不願意回家,也有個別家長派人來接,要經過教員勸說才肯回去的;有的寒假、暑假都留在學校裏過的。秦鋼(九歲男孩)和新華(七歲女孩)寒假在家裏過不多久,他媽媽就寫信給學校說:“孩子們覺得學校裏比家裏好玩,要求回學校,希望學校允許他們在開學以前就送回來。”傅維芳(七歲女孩)寒假在家裏也是整天吵著要回學校。袁慶生(九歲女孩)寒假時家裏來接,她堅持要在學校裏過寒假,家裏同意了,她就沒回去。
別離
抗戰勝利以後,有些在前方工作和到前方去的家長,紛紛把孩子接走了,孩子臨走的時候,往往是含著眼淚,去向校長、教員、保姆、同學告別,大家叮囑他們路上注意身體,勉勵他們以後用功學習,努力為人民服務,也很難過的送他們走出校門,好些女孩子哭得很厲害。張皖中(七歲男孩)臨離開學校的時候,懷裏抱著自己的一個小皮箱,從山上找到山下,要把他的小皮箱送給他的先生;晚上他睡在王家坪,夜裏還哭著要先生。四年級同學楊寄萍走了以後,她同班的同學,就寫了這樣一篇日記:
同學楊寄萍的走
今天中午,暖和的太陽曬在我們身上,同學們的臉上,都顯出微微的笑容。今天是十月革命節,學校放假兩天,好些同學準備回家,所以忙的手腳不停,在整理自己要帶回家的東西,就在這時忽然楊寄萍氣喘喘的跑上山來,大家一看這情形,都很驚訝:
“你怎麼啦?”
“我爸爸來啦,他接我回去,十三號就要到東北去。”
“不要騙人。”同學們說。
“真的,不騙你們。”
大家剛一聽到這個消息,都不相信,可是一出門就看見收發室門口有一匹馬,並且還看見了她的父親,這時大家才相信了。
當我們知道她真的要走時,每個人有說不出的難過。大家相處在一起快三年了,今天忽然分離,真是戀戀不舍。
房子裏靜了好久,沒一個人說話,後來一個同學說:
“你走了可要給我們來信啊!不要忘記了一同學習、生活了三年的同學。”
說完了以後,每個人的眼眶裏都含著滿眶的熱淚。
東西收拾好,我們便幫她搬下山來,放在馬上。這時什麼都收拾好了,大家便告訴她說:“明天不走還來玩啊!”
她走了,我們一直看到連她的影子都看不見了,才慢慢的走上山來。
病中的懷念
有些孩子生病,送到醫院裏去醫治。病剛好些,就吵著要回學校。李溶(十二歲男孩)生病,剛送進醫院,醫生叫他住下,他說:“我頭也不痛,肚也不痛,一點病沒有……”硬要回學校;醫生被他纏得沒辦法,隻好讓他回來。因為學校裏的醫生覺得他必須住院,再三勸說,又把他送回醫院。五年級學生王育英(十四歲女孩)生病住在醫院裏的時候,非常想念學校、想念先生和同學。當她病好出院的時候,便飛也似的跑回學校。在她的日記裏,寫下她在病院中的心情:
懷念著我的學校
“嗯!我今天要回學校了。”心裏暗暗地想,得意極了。吃過早飯,我飛也似的走出了中央醫院的大門,像要回到離別多年的故鄉似的,恨不得長兩個翅膀一下飛到。
我在醫院整天想回學校和同學們在一塊學習、玩。有一天夜裏我在夢中回到了學校,和同學們一起跳繩、打撲克,何先生給我們講了許多故事。……後來因過分的高興而驚醒。睜眼一看,並沒有同學和何先生,四處都是黑的,我獨自的躺在床上,頓時心裏非常難過,淚不由自主的湧出了眼眶。
突然門開了,原來是一個穿著白衣服,戴著白帽子的護士,她提著一個開水壺進來,她說:“小鬼,喝開水吧;好好的休息,病就會很快的好了……”我在這裏,醫生和護士雖然對我很好,但是我的心卻想著學校,像想離別多年的父母一樣。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回校”。
現在我已回到學校了,我的心裏感覺到快樂和安慰。
如果學校,像一個長進和睦的家庭,那麼,誰住在這裏,誰感覺到快樂;誰離開這裏,誰感覺到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