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些導演都是女性主義者嗎?(1 / 1)

這些導演都是女性主義者嗎?

RELATION

《超體》(2014)

吃藥成佛的特異功能

起碼呂克·貝鬆不是。呂克·貝鬆在2014年上映的《超體》中塑造了腦部進化過後的超級女英雄“露西”。在此之前,他的電影作品也相當在意女性形象的獨立與多元。但呂克·貝鬆否認自己是女權主義者。“我隻是展現了女性在哪些方麵很強大,而男性在哪些方麵比較脆弱而已。”

《消失的愛人》(2014)

失蹤妻子的暴力反咬

從《龍紋身女孩》開始,大衛·芬奇慣用的暴力、驚悚、懸疑、犯罪元素從男人身上轉移到女人身上,你會發現這個不怕疼的中性女殺手是那麼眼熟。2014年的《消失的愛人》中的漂亮女主角也是一樣。大衛·芬奇說:“我的興趣就是對觀眾的期待進行嘲弄。這才是真正的興趣所在。”

《破浪》(1996)

情欲乃治病方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蘇格蘭的故事。妻子為了喚醒癱瘓的石油工人丈夫,挑逗不同的男人,刺激丈夫,以讓他的病情能夠被情欲的力量征服。最後丈夫的病情有了好轉,她卻被送進精神病院。拉斯·馮·提爾執導的電影中,女性常有一種為某種高尚的價值犧牲的殉道者精神,卻又常以某種超乎尋常的、令人心碎的方式來實現。《狗鎮》是如此,《黑暗中的舞者》也是如此。

《回歸》(2006)

三代沒有丈夫的寡婦怎樣生活

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中主角通常是女性,或者是變性成女性的男性(《吾棲之膚》)。阿爾莫多瓦似乎對女性懷著深深的敬意。在《回歸》中,真正的男性仍然缺席。片中男性個個沒有家庭觀念、遠離妻兒,女人們甚至已經習慣生活中沒有男性的存在,她們已經能夠架構整個生活。佩內洛普·克魯茲飾演的女主角誤殺自己的丈夫後把他悄悄埋在河邊,生活依然照舊,波瀾不驚。對她們一家三代來說,男人的曆史是被遺忘的曆史。

《永不妥協》(2000)

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

該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女主角在調查一單汙水申訴案時偶然發現了汙水中含劇毒物質,她決定擔負起為受汙染的數百名居民討回公道的重擔。這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曆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賠償額達3.33億美元。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說,這個女人的熱情能夠對她周圍的人們產生如此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她的生活也在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時時刻刻》(2002)

與伍爾芙有關的三個時代

史蒂芬·戴德利所拍攝的這個故事講述了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千絲萬縷的聯係。妮可·基德曼在影片中扮演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茱莉安·摩爾扮演20世紀50年代的家庭主婦;梅麗爾·斯特裏普扮演21世紀的女同性戀編輯。她們的故事交織到了一起,在每個時空,女性麵臨著種種性別困境,同時也在為自己抗爭。伍爾芙的另一部代表作《一個人的房間》也是影片的一個隱藏主題,而這本書是女權主義批評文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