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波斯去哪兒了(3 / 3)

一夫多妻製是人類社會進入父係社會之後的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不單單隻是在伊斯蘭社會中才存在。在一個男人可以娶N個妻妾的中世紀,《古蘭經》規定一個男人最多隻能娶四個妻子,並且必須公平對待(沒有大小之分),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社會進步。《古蘭經》是穆斯林信奉的神聖經典,其教條是不可更改的。《古蘭經》規定的是一個男人“最多”隻能娶四個妻子,那麼隻娶一個妻子也是符合教義的,因此在現代社會中,一夫一妻製已為穆斯林社會所普遍接受,這體現了伊斯蘭教的現代精神。一夫多妻的事例在當下伊朗社會中也的確存在,但這是極少數的情況。我們不能將個別的、極少數的事例放大為整個社會的情況。

另外,我想提及的是,美國猶他州的基督教支派摩門教教徒至今仍普遍奉行一夫多妻製。不妨問問美國人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Q:您接觸的伊朗人怎麼看待女權主義?

A:我有很多伊朗朋友,各個階層的都有。城市裏,中產階級家庭中基本上是夫妻平等的狀況(《一次離別》中的家庭即是如此),夫妻雙方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女性的獨立自主意識比較強。大商人家庭中,女主人一般不外出工作,做全職太太,但在家庭中的還是具有較大話語權的。下層百姓家庭,女主人多從事兼職性的工作以補貼家用。比較保守的家庭,女性一般不外出工作。大多數農村婦女要下地幹活。在下層百姓和農村,以及比較保守的家庭,男尊女卑的思想相對比較濃厚;在城市裏麵,男女平等則是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規範。

Q:伊朗今天在宗教的世俗化進程上,處於什麼階段?宗教生活對當代伊朗人來說,帶來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哪個更多?

A:不存在宗教的世俗化這個問題,隻有政教分離的問題,即讓宗教成為個人內心的信仰,而不是國家層麵的統治權力。《古蘭經》對穆斯林的婚喪禮儀、離異再婚、夫妻性事、飲食起居、遺產繼承、服裝禮儀、倫理道德、禮拜儀式、繳課納稅、世俗生活中的獎懲等方方麵麵都作了十分細致的規定。因此,《古蘭經》既是一部宗教法典,也是一部世俗法典,也就是說,在伊斯蘭教中宗教與世俗是一體的。伊朗現政權是政教合一的政權。宗教信仰的積極意義與消極意義完全取決於信仰者本人,而不在宗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