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結義:劉備老是跟著關羽,張飛吃白食,時間長了心裏也是過意不去。可是家裏啥也沒有,拿什麼請客。劉備想了想,借來幾條布袋,全都裝滿黃土,口朝下,成排豎在屋裏。然後請來關、張二人。
關、張二人如約而來,一看這場景,破爛的房間裏一樣完整的家具都沒有,鍋碗瓢盆不是有裂縫就是少了柄,隻有牆角堆著一排布袋,裝得滿滿的。二人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便詢問這布袋之中裝的是什麼。劉備想糊弄過去,隨口回到:“黃金。”
關羽心裏明白,隻是不願意揭穿,端起酒杯不說話。偏偏張飛不識趣:“大哥,你這分明是窮的揭不開鍋了,咋還打腫臉充胖子?你說是黃金,我偏不信。”劉備被嗆的不行,找話題轉移注意力。誰知張飛的憨勁上來了,他忽然雙手抱住布袋,猛一用力,翻了個口朝上,嘿,裏邊果然裝的全是黃燦燦的金子,都是五十兩一個的大元寶!張飛趕忙又打開另外幾個布袋,全都是一樣!
三人俱是大吃一驚:“果然是三人一條心,黃土也變金啊!?”關羽恍然大悟大悟說:“我看這是蒼天示意!隻要我們團結起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這們還應該對天盟誓一次。
這就是所謂的“桃園三結義”。
雖然這個故事裏把劉、關、張三人描繪的無比市儈,但是仔細想想裏麵卻有幾分道理。哪怕再投緣,誰也不會跟一個才見了一麵的人結為異性兄弟,不圖回報的跟著一個連根底都沒弄清楚的人幹事業。
這就是人性。
這兩個故事到底是誰說的對呢?
很抱歉,都不對。
在真實的曆史上,三個人根本就沒有結拜過。其一,在史書中根本就沒有這方麵的記載。其二,關羽的年紀比劉備大一歲,要是真的結拜,關羽才應該是大哥。
那麼劉、關、張三人究竟是什麼關係?
情同兄弟,卻不是兄弟。
雖然在曆史中三個人並沒有進行結義的描述,不過三人的關係異常親密卻是真的。在《三國誌》中有這樣一句話: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畏艱險。
起事之初,勢小力薄的劉備在各個勢力之間周旋,猶如在刀尖上跳舞,好幾次差點被殺死。手下的人馬來了走,聚了散,但關、張二人不論劉備處於怎樣的境地都不離不棄的陪在他身邊,輔佐劉備成就一方霸主。
關羽對劉備做的事沒的說。
劉備投靠袁紹之後,關羽被曹操在戰場上生擒。惜才的曹操為了能留住關羽為他效力,不僅沒有處罰關羽,反而任命關羽為偏將軍,送給他豐富的賞賜。較之在劉備身邊,無疑跟著曹操更有前途。但是,當關羽得知劉備的消息之後,毅然決然的把曹操的賞賜留下,回到劉備身邊。
(這就是忠義關公!)
張飛也是個講義氣的人。
劉表死後,曹操發兵進軍荊州。依附在劉表身邊的劉備見曹操勢大,逃到江南。曹操可不願意眼睜睜的看著劉備逃走,派人一路追擊,一直追到當陽的長阪坡,眼看就要追上劉備一行人。劉備當時被嚇得不行,丟下自己的老婆、孩子撒開腳丫子就想溜。可是曹兵在後麵緊跟著,劉備想跑也跑不掉了。關鍵時候,張飛領命隻身帶著二十名騎兵在後麵抵擋追兵,劉備趁機脫身。
當然劉備待關、張二人也不薄。
劉備在做了漢中王之後,授關羽為前將軍並賜符節和斧鉞,任命張飛為右將軍,並授予他假節的稱號,後來又封張飛為西鄉侯。
在劉備集團中,關、張的排名僅次諸葛亮,依次排名第三、第四,但就親密程度來說,關、張和劉備的關係遠勝諸葛。
後來關羽大意失了荊州,敗走麥城,中了呂蒙的伏兵,最後身首異處。劉備得知此消息之後悲痛欲絕,不顧諸葛亮的勸解和魏國的覬覦,毅然與東吳開戰。
為了替關羽複仇,劉備連江山都不要了。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有兄弟如此,夫複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