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黃巾起義(1 / 2)

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以致朝廷腐敗,宦官、外戚、士族三方勢力在朝堂之上相互傾紮,而在邊疆討伐西羌等蠻族的戰爭一直沒能完結,國勢日漸疲弱。

種種跡象加起來,看者似乎覺得東漢政權的氣數已盡。但如果僅僅隻有這些問題,我可以明確的表示,東漢王朝這棵根係發達的參天大樹依舊挺立。

朝堂上三方勢力之間的相互博弈,彼此的力量此消彼長,但沒有出現一種勢力強大到可以同時壓製其餘兩方勢力的程度。所以朝廷內部的鬥爭雖然激烈,卻保持了一個奇妙的平衡。在外,西羌等蠻族勢力雖然沒有被完全剿滅,但在一次次戰爭的消耗中,其大部分有生力量被消耗,難以撼動龐大的東漢王朝。

所以,雖然上述的兩個問題一直沒能被很好的解決,卻危及不到整個東漢王朝的統治。東漢王朝之所以走向滅亡,其主要的原因是一場戰爭,一場自下而上的農民起義。

黃巾之亂。

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這一年天降災禍,一場席卷全國的旱災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奪走了地裏的糧食。農民在土地上辛苦勞動一年的成果最後隻剩下滿地的龜裂和枯黃的麥杆。

吃飯成了所有農民的難題。

人們吃掉了所有能填飽肚子的東西,可是腹中仍是饑餓難捱,一時間餓殍千裏。沒有錢購買糧食的農民在等待,等著朝堂開倉賑災!等著從官老爺手中領到一份救命口糧!

隻是他們想不到的是,朝廷裏那些養尊處優的大老爺們可絲毫不在意這些,他們不在乎老百姓還有沒有飯吃,他們不在乎有多少人會餓死在這場天災中。他們在意的是,今年的糧食能不能填滿自家的糧庫,今年的該收的銀子能不能按時收齊。朝廷的旨令下來了,不過卻不是開倉賑災,免除稅賦,而是按照以往的慣例向他們收取繁重的苛捐雜稅。

所有苦苦等待的農民傻眼了,當唯一的期望變成絕望,充斥胸膛的憤懣化為爆裂的怒火噴湧而出。

蒼天剛剛降下天災掠走我們所有的收成,現在朝廷還要收取重稅奪走我們最後一點口糧!螻蟻上尚能苟活,這個世道是不是我們連螻蟻都比不上?

好,你們不給我們留活路,我們拚了命也不會讓你們好過!

這群處在社會最底層,最善良,最能忍耐的農民兄弟,你們隻要給他一口吃的,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他就能安安穩穩,任勞任怨的為你拚命勞作,心甘情願的為你當牛做馬。可是現在你連他們最後一點生的希望都要無情的奪走。

再也忍不住啦!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當太平道教主,大賢良師張角站出來,喊出所有農民的心聲,舉起改天換地的大旗,所有肚子餓得空空,但眼睛卻噴射著火焰的農民拚了命的投身到這杆旗幟下。

不圖升官發財,不為榮華富貴,隻願能拚出一條生路!

無數農民集結而起的黃巾軍在太平道信徒的帶領下,浩浩蕩蕩以一種黃河決堤般勢不可擋的威勢衝向一個個藏滿糧食的城池。

城中有糧,破城,我們就能活。城不破,我們全都餓死!

躲在城池中的大人物戰戰兢兢的隔著城牆垛子間的空隙打量著城外密密麻麻焦躁不安的亂民。大人物不明白,他們瘦弱不堪,他們老弱病殘,他們甚至連一件像樣的兵器都沒有,是什麼給了他們造反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