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胡錦濤指出,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大會通過了關於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大會批準胡錦濤同誌代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大會認為,報告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麵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報告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我們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充分肯定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大會認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胡錦濤在報告中強調: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完善黨的代表大會製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製,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製。完善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製,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嚴格實行民主集中製,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製。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的製度。改革黨內選舉製度,改進候選人提名製度和選舉方式。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範圍,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全黨同誌要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切實保證政令暢通。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決定強調: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積極發展黨內民主。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集中統一是黨的力量保證。必須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根本,以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為基礎,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廣泛凝聚全黨意願和主張,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製度。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以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發揮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的主體作用。完善黨代表大會製度和黨內選舉製度。改善黨代表大會代表結構,提高基層一線代表比例,增強代表廣泛性。擴大黨代表大會代表對提名推薦候選人的參與,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級黨代表大會代表提案製度。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製。黨的各級委員會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決定重大事項。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完善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製,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全黨同誌必須時刻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其中最重要的是堅持全黨服從中央。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嚴守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健全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和專項督察製度、紀律保障機製,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現象。黨員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但不得公開發表和散布同中央決定相反的意見。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加強黨的民主集中製的製度建設方麵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在健全黨的代表大會製度方麵,突出了黨的代表大會的權威地位;在健全黨的集體領導製度方麵,集體領導的原則得到了貫徹,同時也落實了個人分工負責製,強調了兩者的有機結合;在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製度方麵,試行了差額選舉,極大地提高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威望,增強了人們的社會主義民主信念;在製定維護黨員民主權利的製度方麵,關於黨員申訴、辯護、控告權的詳細規定,使黨員民主權利有了切實保障;在健全黨的組織生活製度方麵,強調了黨內組織生活的製度化,規定任何一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要編入黨的一個組織,過組織生活;在建立健全黨內監督製度方麵,成績尤為顯著,突出的是黨內紀檢製度的重建與強化。二十多年來,黨內民主建設的特點是在理論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實踐上著重民主集中製的製度建設,黨內民主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動活潑的局麵。
通過對我黨黨內民主曆史的回顧,可以看出:
(一)我們黨是重視黨內民主建設的,這主要表現在黨對民主的認識上,黨清楚地知道,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外無獨立、內無民主的具體曆史條件下,黨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自然要求首先黨內要實行民主。黨內民主是與黨的群眾路線緊密聯係在一起的。黨內民主的實踐上,通過黨內幾次同“左”、右傾錯誤作鬥爭,黨內民主作風逐漸形成。在製度建設上,初步有了一套民主集中製的具體製度,對民主集中製理論上也有了很高的分析和認識。
(二)黨是在發揚民主的條件下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的。我們取得勝利固然有很多重要的因素,但發揚黨內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也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過去對這方麵的研究和認識還很不夠。黨內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發揚得好,革命事業就順利發展,否則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要遭到挫折和損失。
(三)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內民主建設走過的是一條曲折複雜的曆程。在民主革命時期,陳獨秀右傾和王明的“左”傾錯誤曾使黨內民主建設受到嚴重影響。遵義會議後,黨內民主生活正常健康地發展起來。新中國成立後從反右擴大化、反冒進和廬山會議到“文化大革命”,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內民主遭到最為嚴重的破壞。黨內民主建設道路的曲折性,表明我們黨在這個問題上的經驗教訓是深刻的,失誤的原因也是複雜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給予認真的研究,努力尋求科學的答案,指出今後發展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