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鄧小平的思想解放與黨內民主的恢複與發展(3 / 3)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致開幕詞,他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麵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①鄧小平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也是新的曆史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的報告。報告提出了黨在新的曆史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十二大決定黨中央隻設總書記,不再設主席、副主席。這是組織製度的一個重要改變。總書記是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成員之一,負責召集政治局會議,召集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目的是防止個人過分集權和個人專斷現象的發生。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對黨的民主集中製的基本原則規定得比過去更加係統和全麵。在總綱中,明確規定黨在今後必須做到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堅持民主集中製”。在高度民主的基礎上實行高度的集中。新黨章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規定了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於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同時維護一切代表黨和人民利益的領導人的威信。新黨章明確規定了任何重大問題都不能由任何個人來作決定,必須經過黨委民主討論作出決定。對於中央和地方、上級和下級組織的職責權限和相互關係,對於黨員個人和組織的關係,也都作了許多既體現民主又體現集中的規定。比如,黨的上級組織在對下級組織有關的重要問題作出決定時,通常要征求下級組織的意見,並且要保證下級組織能夠正常行使他們的職權。又如,下級組織如果認為上級組織的決定不符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可以請求改變;如果上級組織堅持原決定,下級組織必須執行,但有權向再上一級報告。新黨章對黨組織在討論決定問題時,既規定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又規定了對於少數人的意見要認真考慮,並對雙方發生爭論而人數接近的情況,作了特別審慎的規定。至於涉及黨員個人的民主權利,規定就更為詳細。所有這些規定,都將使黨內的民主集中製得到比過去更為嚴格的保證。

在黨的紀律方麵,也作了比較具體嚴格的規定。實行在黨的紀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要求每一個黨員除了遵守黨紀外,還必須嚴格遵守政紀國法。黨員如果在違反黨紀的同時違反政紀國法,那就要同時受到政紀國法的製裁。凡是嚴重觸犯刑律的黨員,一律開除黨籍。如果一個黨的組織嚴重違反了黨的紀律,而自己又不能糾正,那麼這樣的黨的組織,可以由它的上一級的組織提出,並且得到再上一級組織批準,加以改組直至解散。

為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決議》闡明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基本指導方針和根本任務。《決議》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高度闡明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這個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製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製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麵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基本指導方針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麵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決議》指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它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它的正確發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證,搞好這項建設是關係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大事。《決議》中強調: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即否定社會主義製度、主張資本主義製度,是根本違背人民利益和曆史潮流,為廣大人民所堅決反對的。

1986年底,由於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少數人的煽動,不少城市發生學潮。主張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頭麵人物方勵之(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王若望(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劉賓雁(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人民日報社記者)等在各種場合公開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製度。鄧小平發表《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講話,他指出:“凡是鬧得起來的地方,都是因為那裏的領導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這也不是一個兩個地方的問題,也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是幾年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的結果”。1987年1月,胡耀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檢討了自己在擔任總書記期間,違反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的失誤,請求辭去總書記職務。政治局接受了他的請求,同時繼續保留他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職務。趙紫陽被推選為中共中央代理總書記。由於黨中央處理得當和對學生的有力疏導,學潮很快平息。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正式代表1936人,代表著全黨4600多萬黨員。趙紫陽代表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這次大會的主要曆史功績,是比較係統地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全麵闡發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大會高度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始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意義,強調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找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第一次曆史性飛躍之後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

大會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曆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問題,是我們製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基本依據。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大會規定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即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是鄧小平在1985年經過反複考慮後提出的。

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隨後召開的十三屆一中全會上,選舉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批準陳雲為中顧委主任,喬石為中紀委書記。

從1989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發生了從學潮到動亂,直至發生反革命暴亂的政治風波。1987年開展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由於中央主要領導人的消極對待,未能堅持下去。物價上漲,少數幹部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引起群眾的不滿。一些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乘機攻擊黨的領導,要求取消四項基本原則,全盤西化,實行資本主義的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國際敵對勢力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支持和收買所謂“持不同政見者”,運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手段,利用改革的機會,傳播資本主義的政治模式、經濟模式、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利用各種手段對中國施加影響。1988年末到1989年初,在若幹大城市,特別在北京,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陸續舉行意在根本改變國家製度的政治集會、政治上書和其他活動。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逝世,成為觸發動亂的直接導火線。動亂策劃者認為時機已到,造謠惑眾,煽動學生上街遊行示威,衝擊中南海新華門,他們提出要重新評價胡耀邦的功過,徹底否定1987年初中央對胡耀邦辭職的處理;要徹底否定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為在反自由化過程中受過批評和處分的人平反。這表明動亂一開始就表現出資產階級自由化同四項基本原則的對立。他們以此來欺騙和蒙蔽青年學生,占領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在西安、長沙等地,發生嚴重的打、砸、搶、燒等犯罪活動。4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認為這是一場動亂,必須堅決製止。4月25日鄧小平發表重要談話,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決定表示完全讚同和支持。4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社論指出:“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製度。”社論發表以後,很多人看清了動亂的性質,5月4日以後,局勢趨向平穩。然而,剛從朝鮮回國的趙紫陽卻突然改變對鄧小平談話讚成的態度,指責《人民日報》社論定性錯誤,要加以糾正。5月4日,他在會見亞洲開發銀行理事會會議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代表時,發表同中央的立場和方針完全不同的談話,進行錯誤的輿論導向,使局勢又嚴重惡化。動亂策劃者煽動和挾持部分學生到天安門廣場絕食、靜坐,把他們當做“人質”,作為實現其政治陰謀的“賭注”。5月19日,李鵬代表黨中央在首都黨政軍幹部大會上宣布:5月20日起在首都部分地區實行戒嚴。動亂策劃者則蓄意挑起爭端,設置路障,攔截焚燒軍車,殺害解放軍指戰員。在這萬分緊急關頭,中共中央采取斷然措施,命令戒嚴部隊進入天安門廣場。6月4日晨,天安門廣場重新回到人民手中。6月9日,鄧小平在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講話中指出:這場風波是國際的大氣候和中國自己的小氣候所決定了的,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事情一爆發出來,就很明確。他們的根本口號主要是兩個,一是要打倒共產黨,一是要推翻社會主義製度。他們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並提醒全黨借此做出冷靜的思考,他還重申了黨的基本路線是正確的,要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製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