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受東歐劇變的影響,阿爾巴尼亞政局開始動蕩,國內要求民主的呼聲日趨強烈。為避免東歐事件在阿重演,勞動黨采取了一係列改革、防範措施。1990年1月勞動黨召開了九屆九中全會調整了對內對外政策,提出要改進和加強黨的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7月初發生了大規模公民外逃事件。7月6日,勞動黨召開十一中全會,對政治局和書記處進行了重大調整,並決定在1991年上半年提前召開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隨後,在國內外強大壓力下,勞動黨步步退讓。11月6日勞動黨在九屆十二中全會上首次承認勞動黨過去並非一貫正確,有過冒進情緒,甚至犯過錯誤。全會接受了思想多元化並決定對憲法做重大修改,取消關於“勞動黨是國家唯一政治領導力量”的條款。12月8日,地拉那發生學生示威遊行事件,示威者高喊“要自由”“要民主”“多元政治”“多黨製”等口號。11日,勞動黨緊急召開十三中全會,再次調整了政治局。在此次全會上,勞動黨作出了重大讓步,同意實行多黨製。次日,阿爾巴尼亞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黨宣布成立,隨後,共和黨、社會民主黨、農民黨、生態黨等政治組織相繼成立。
1991年6月10日—13日勞動黨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對黨進行了徹底更新,大會決定將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改名為阿爾巴尼亞社會黨,並通過了新的黨綱和黨章。在新黨綱中,黨的無產階級性質、黨的領導作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及建設共產主義、民主集中製等內容均被作為錯誤的、荒謬的和不現實的理論而拋棄。社會黨宣稱,它的思想基礎是民族民主和社會主義的理想,其奮鬥目標是建立一個實行市場經濟、推行社會福利和社會公正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會,建立一個嚴格尊重人權與自由、社會進步、國家自由與獨立的法治國家。大會宣告同過去決裂。大會認為勞動黨的曆史作用和活動已經結束,社會黨決定同勞動黨的錯誤路線劃清界限,以便作為一支健康的政治力量向歐洲左翼政黨轉化。不久,社會黨也失去了政權。
總結東歐八國共產黨執政後黨內民主建設的曆史,教訓十分慘痛。這些黨在執政初期,曾顯示出勃勃生機,在經濟、政治建設等方麵,曾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形成了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經過不到50年左右的時間,這些黨相繼失敗了,丟了政權。究其原因,同蘇共失敗的原因大同小異。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黨內。經濟上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製,排斥市場經濟,製約了經濟發展的活力,阻礙了生產力的進步。政治上,壟斷權力,沒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在黨的建設方麵,指導思想上固守“斯大林主義”,黨的主要領導人實行高度集權,聽不得不同意見,對不同意見者實行殘酷打擊的政策,使黨內喪失了生機和活力。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矛盾逐漸積累,終於釀成了劇變。在黨內民主方麵,黨內領袖的個人權力太大,威權太重,超過了黨所能承受的能力。在這種集權製度下,如果領袖個人的主張是正確的,符合客觀實際,實行起來,對黨和國家的確是非常好的事。一旦領袖錯了,將會給黨和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如果領袖認識不到錯誤,一意孤行,這種個人集權體製就沒辦法糾正。蘇共自斯大林以來實行個人高度集權的黨內體製產生的巨大威力,迫使東歐各國共產黨均采用這種體製,即使赫魯曉夫批判了斯大林的錯誤,個人集權受到了削弱,但個人集權體製並沒有從根本上加以改變。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用“西方民主”的猛藥來摧毀個人集權,采用的武器是西方的武器,說“共產黨是專製、獨裁”。戈爾巴喬夫何以能夠用“西方民主”的武器摧毀蘇共?又何以能夠用“西方民主”的武器摧毀東歐共產黨?因為戈爾巴喬夫本身就繼承有蘇共個人集權的力量,再加上共產黨的確有不民主的弊端,因而蘇共的傾覆,引起了東歐共產黨政權的坍塌。個人的力量這麼大嗎?這不是單純的戈爾巴喬夫的個人力量,這是高度個人集權體製的力量,隻是這種高度個人集權體製的力量集中在戈爾巴喬夫身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