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開通你的“創新管道”
有些人認為“苦幹不如巧幹”是懶惰人的做法,更有些人把其指責為投機取巧。他們的觀點是,隻有埋頭苦幹,才能多勞多得。
“我每天都賣力地工作12個小時。”這是他們的—句典型誇耀。
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本身並沒有什麼錯——隻要你不介意犧牲個人健康、家庭生活,以及精神成長。從這個方麵來說,努力工作有其優點和好處。
如果你在一小時之內完成一件事,你也可以在兩小時之內完成兩件類似的事情,但你每天至多能完成12件事,這無疑是一個不用動腦的公式。但如果你的目標是100萬件類似的事情呢?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足以讓投資者、銀行家們圍著你團團轉,你就需要用新的方式來替換“12小時工作製”那種埋頭苦幹方式。這種1加1加1加1的單調的累加工作方式就像是用數數來結束數學教育一樣荒誕。
世上絕大多數的科技發明都是發明者忍受不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辛苦勞作所發明的,他們認為總會有更輕鬆、更陝捷、更便宜、更簡單和更安全的法子,知道總能找到減輕工作的更好方法。
這些人想讓自己生活得更輕鬆一點,他們想避開複雜的工作,想少做而多得。
第一個在船上裝帆的人是想省下搖櫓的力氣;首先讓牛拖犁的人是為了逃避耕地的辛苦;最早用水車碾穀子的人當然是不願費勁兒拿石頭砸穀子。
希望下麵這個故事能夠帶給你啟示:
從前有一個村莊嚴重缺少飲用水,為了根本性地解決這個問題,村裏的長者決定對外簽訂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裏。艾德和比爾兩個人願意接受這份工作,於是村裏的長者把這份合同同時給了這兩個人,因為他們知道一定的競爭將既有益於保持價格低廉,又能確保水的供應。
獲得合同後,比爾就奇怪地消失了。艾德立即行動了起來,沒有了競爭使他很高興,他每日奔波於1公裏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用水桶從湖中打水並運回村莊,再把打來的水倒在由村民們修建的一個結實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須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當村民需要用水時,蓄水池中已有足夠的水供他們使用。這是一項相當艱苦的工作,但艾德很高興,因為他能不斷地掙到錢。
幾個月後,比爾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原來,比爾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計劃,並憑借這份計劃書找到了4位投資者,和他們一起開了一家公司,並雇用了一位職業經理。比爾的公司花了整整一年時間,修建了從村莊通往湖泊的輸水管道。
在隆重的貫通典禮上,比爾宣布他的水比艾德的水更幹淨,因為比爾知道有許多人抱怨艾德的水中有灰塵。比爾還宣稱,他能夠每天24小時、一星期7天不間斷地為村民提供用水,而艾德卻隻能在工作日裏送水,因為他在周末同樣需要休息。同時比爾還宣布,對這種質量更高、供應更為可靠的水,他收取的價格卻比艾德的低75%。於是村民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並立刻要求從比爾的管道上接水龍頭。
為了與比爾競爭,艾德也立刻將他的水價降低了75%,並且又多買了幾個水桶,以便每次多運送幾桶水。為了減少灰塵,他還給每個桶都加上了蓋子。用水需求越來越大,艾德一個人已經難以應付,他不得已雇用了員工,可又遇到了令他頭痛的工會問題:工會要求他付更高的工資、提供更好的福利,並要求減輕勞動強度,允許工會成員每次隻運送一桶水。
此時,比爾又在想,這個村莊需要水,其他有類似環境的村莊一定也需要水。於是他重新製訂了他的商業計劃,開始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村莊推銷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並且衛生的送水係統。每送出一桶水他隻賺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幾十萬桶水。無論他是否工作,幾十萬的人都要消費這幾十萬桶的水,而所有的這些錢最後都流入了比爾的銀行賬戶中。顯然,比爾不但開發了使水流向村莊的管道,而且還開發了一個使錢流向自己錢包的管道。
從此以後,比爾幸福地生活著,而艾德在他的餘生裏仍拚命地工作,最終還是陷入了“永久”的財務問題中。
看了比爾和艾德的故事,我們應該問一下自己:“我是在拎水桶,還是挖管道?”
在現代社會創造財富,一味地強調苦幹已不能高效地達成我們的目標,我們必須開啟智慧,為自己開通一條“創新管道”。在這個管道中流動的是源源不斷的創意,當然,還有源源不斷的財富。
資源有限,創意無限
許多年以前,美國某城市的大街上,有個人賣一塊銅,喊價28萬美元。好奇的記者一打聽,方知此人是個藝術家。不過,對於一塊隻值9美元的銅來說,他叫的價格簡直不可思議。於是那位藝術家被請進電視台,講述了他的道理:一塊銅價值9美元,如果製成門柄,價值就增為21美元;如果製成工藝品,價值就變成300美元;如果製成紀念碑,就應該值28萬美元。他的創新說法打動了華爾街一位金融家,結果那塊銅最終製成一尊優美的銅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紀念碑,價值為30萬美元。
藝術家的手中隻有一塊銅,但他卻可以用自己的創意使這塊銅的價值從9美元增到30萬美元,其間的差額也就是他的創意的價值。這也驗證了“資源有限,創意無限”。
我們的工作中也會遇到資源匱乏的問題,但隻要我們肯動腦、善創新,激發腦中的無限創意,就一定能夠將問題完滿解決。
日本一支探險隊來到南極,為了進行科學考察,他們準備在南極過冬。
隊員們冒著嚴寒建立了一個基地。為了把運輸船上的汽油運到基地,他們開始鋪設管道,把一根一根的鐵管子連接起來,形成一條輸油管。由於事先考慮不周到,帶去的管子都用完了,可還沒有接到運輸船上。他們傻眼了,在船上翻箱倒櫃也沒找到可以替代管子的東西。如果發電報,請求國內運來,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果不接通輸油管,那麼基地就沒有取暖的燃料,大夥都會被凍成“冰棍”。怎麼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無辦法。
這時候,隊長想出了一個奇特的好辦法,很快解決了這一難題。
隊長建議用冰來做管子。他們先把繃帶纏在已有的鐵管上,再在上麵淋上水,在南極的低溫下,很快就結成冰。然後再拔出鐵管,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嗎?然後把它們一截一截接起來,你想要多長就有多長。
在單位裏,總是有人抱怨手中的資源太少,無法做成大事。而一流的創新者根本不看資源的多少,而是凡事都講創造。隻要有了創造,即使資源少一些又有什麼關係呢?
1972年,新加坡旅遊局給總理李光耀打了一份報告說:
“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國有長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幾米高的海浪。我們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什麼名勝古跡都沒有。要發展旅遊事業,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光耀看過報告後,在報告上批下這麼一行文字:
“你還想讓上帝給我們多少東西?上帝給了我們最好的陽光,隻要有陽光就夠了!”
後來,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大量種植奇花異草、名樹修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展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花園城市”。連續多年旅遊業收入位列亞洲第二。
是啊,隻要有陽光就夠了。充分地利用這“有限”的資源,賦予其“無限”的創意,即使隻具備一兩點與眾不同之處,也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的。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不要指望別人將所需資源全部準備妥當,隻等你來“拚裝”。企業需要你開啟自己的智慧,積極地去尋找資源,沒有資源也要努力創造資源。請記住:你的創新頭腦就是最大的資源。
左腦服從,右腦創造
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學校中有一項升旗任務,非常有趣。通常,教官會給未來的軍官布置升旗任務,並指派兩名士兵和一名軍士做他的助手。如果你是這名未來的軍官,你會怎麼做?是自己做升旗手,讓兩名士兵護衛,一名軍士做護旗手?還是指導手下如何綁旗,如何按照音樂節奏升旗?標準答案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隻需告訴你的手下“升旗”,然後走開即可。這就是海軍陸戰隊的行為方式——隻告訴下屬“去做”,而不是“如何去做”!長官的任務隻是下達命令,而且命令隻含有他所希望的結局或效果信息,至於如何完成任務則是命令接受者的事情。你還會發現,每個陸戰隊員在接受命令時,都毫不猶豫,他們腳下的皮靴被磕得“哢哢”作響,像他們的回答一樣清脆、果斷——“是!長官!”接受命令之後,他們往往會千方百計尋找途徑自主完成任務。可以說,當一個陸戰隊員被動接受任務時,他同時也在主動解決問題,這就要求他具有創造性。這體現了海軍陸戰隊的管理風格——“左腦服從,右腦創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將羅伊.S.蓋格在一次訓話中講道:
“你們隻有一個腦袋,必須要有兩種功能,我要求你們用左腦去服從,用右腦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