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受禁隱光韜,一朝縱虎留後患(2 / 2)

“哦?這是我父親當年的贈予四皇叔的?”建文帝說話有些顫栗,語氣十分激動,“朕登基之時,百官多有朝貢,不是金銀珠寶,就是翡翠如意之類,實在沒什麼稀罕之物。但是今日四皇叔所贈乃是先父之遺物,實在意義非凡。侄兒謝謝叔父。”

朱棣“撲”的一聲跪下:“皇上嚴重了,盡進忠言,本是臣下應盡之職分。再說先皇駕崩,天下百姓人心不安,或有宵小之輩欲趁勢而動。臣之三位長兄也已故去,於朱氏之族,臣腆居尊位;於大明社稷,臣受封燕王,拱衛京師;又領本朝太傅,授皇上治國之策,臣敢不盡股肱之力。”

“四皇叔真是國之忠臣。多日以來,四皇叔乃受封燕王,又是本朝太傅,明日請四皇叔上朝,共議朝政。”

“臣遵旨!”

從此之後,朱棣便身著藩王朝服,開始每日上朝,在朝中多有政績,為人誠懇,頗有人脈。加上於霖帶著金銀,賄賂了朝中不少大臣,朝中稱讚朱棣的人越來越多,建文帝耳根子軟,有看到朱棣確實為國為民,兢兢業業,對太祖的遺言也不禁開始懷疑起來:燕王真的野心勃勃嗎?

又過了十多天,突然邊關報急:蒙古鐵騎南下,攻掠縣城,山海關守將朱勝請朝廷速調大軍。

朝堂之上,到底有誰領兵出征,爭論不休,最後一件歸於統一,由燕王朱棣率兵征討。但是建文帝心中還留著太祖駕崩時的遺訓,“燕王朱棣野心勃勃,或殺了他或終身幽禁於皇宮之內!”

建文帝說:“諸位愛卿,四皇叔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但是四皇叔在朝中助朕治理朝政,教朕學習治國之術,此責任非他人可擔,是否還有其他合適的人選?”

兵部尚書齊泰道:“皇上,微臣偏觀朝中,先朝宿將多已老邁,後生晚輩又難當大任,朝中出燕王之外,實難有他人可當此任。”

太常寺卿黃子澄道:“皇上,此番燕王出征,有三宜:一者,燕王乃當朝皇叔,親臨前線,必能激勵士氣;二者,燕王久駐北平,熟悉蒙古韃子戰術;三者,燕王足智多謀,必能旗開得勝。況治國之策,朝中眾多大臣,多為飽學之士,安得無雅言以獻陛下?”

其他朝中大臣要麼是讚成燕王出征,要麼是沒有注意,更有不少收了於霖的好處,正好做個順水人情,一時之間,朝臣紛紛向皇上舉薦燕王領軍出征。建文帝見自己大明朝最正直的兩位大臣都舉薦燕王出征,朝臣也一直讚同,也就當朝下旨:封四皇叔燕王朱棣為大都督,領軍十萬,出征蒙古。著北平都指揮使張芮、北平布政使謝貴為副都督,協助燕王。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