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製:混合所有製將成行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落幕,透過政府發布的一係列舉措,外界猜測新一輪國企改革已經箭在弦上。下一階段國企改革重點何在、如何突破等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製,組建若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認為,國家應當將實物形態的“國有企業”資本化,“而這一改革可以實現三個解放”。

首先是國企的再解放——政企分開後,由股東來決定企業的發展走向,企業得以真正按照現代企業製度來運行。

其次對政府也是一個解放,可以擺脫和國企的掣肘關係,站在一個超脫的地位,公平對待各類企業,搞好市場監管。

最後對國有資本的流動性也是一個解放,國資資本化後,一部分資本可以充實到社保和扶貧基金,也可以注入投資控股公司,將資本從成熟產業退出,注入到一些新興產業。

而《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這或許對民營資本也是一種解放,國有企業資本化後,其“超民營資本”優勢則不再擁有,而民營資本或將擁有更多的機會。它促使龐大國有資本具有親市場性,消除扭曲市場的動機。

2013年最後兩個月誕生的三個案例,或許就是市場運作改變所有製現狀的一個很好嚐試。

2013年11月,北汽集團與戴姆勒交叉持股終於成行。戴姆勒公司持股北汽12%的股份後,北汽也成為首家海外整車企業參股的國內汽車集團;第二宗案例則是2014年東風汽車入股法國PSA集團;第三宗案例是2013年12月,江淮集團引入新的合作夥伴,其占比將下降為70.37%,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占比25%,合肥實勤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普通合夥)占比4.63%。正如業內的分析人士或上述這些企業自身表述的那樣,上述的這些混合所有製模式將給企業帶來一係列的好處:如北汽與戴姆勒的交叉持股將掃清北汽股份的上市障礙;如東風汽車入股PSA可使其獲得先進技術和海外市場;而江淮引入戰略投資者可獲得在資產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麵的經驗。

現在各方針對中外合資汽車公司股比限製是否放開正在激辯,《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在不放開外資股比的情況下,如果國有汽車公司能夠對內放開股比,那將極大地刺激這些汽車公司的發展。當然,如果全部放開,則國有車企變革更無所逃遁。

淘汰:完善退出機製與推進兼並重組

有太多的企業拿著“準生證”卻一年也不生產一台車,與此同時,又有更多的企業想要邁入汽車產業的門檻卻拿不到資格證——這就是當下中國汽車產業的“怪現象”,而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