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差距明顯執法更加隨意
國家戰略正是通過立法和執法來加以體現和實施的。對現今的汽車產業而言,這兩方麵的差距都非常明顯,突出表現為:一、立法的高度不夠,前瞻性不足。國家立法應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考慮如何為做強汽車產業服務,如何使汽車產業健康發展、造福百姓。二、立法的研究不夠係統、考量不夠全麵、討論不夠充分。三、執法的態度不嚴、力度不夠,很多時候有“自欺欺人”之嫌。這三點相互交織,使很多非常緊迫的複雜問題變得更加嚴峻和難以解決。
先看立法。科學立法要有前瞻性,做到立足現實、展望未來;要有係統性,必須建立在前期進行充分論證和全麵分析的基礎上,將可操作性及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考慮清楚,並做好準備或預案;要有實效性,必須廣泛征求各方意見,了解產業特別是本土企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
而我們的立法視野往往局限於眼前的熱點;前期的論證總是似有若無,政府往往參與不多,更不表態;同時也不願躬下身來傾聽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的心聲。很多時候政策到底內容如何、何時實施,企業隻能雲裏霧裏地去猜,很難提前做好技術儲備。
前期研究既不充分,卻又喜歡獨斷專行,導致往往事到臨頭匆忙出台“新”政策,結果是企業倉促應對,成本增加,而效果卻大打折扣。匆忙出台的法規標準由於考慮不全麵,有時甚至不接“地氣”,與中國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不符,造成法規難以落地生效。
再看執法。執法強調的就是“有法必依”,“誰以身試法,必繩之以法”。隻有這樣才能達到立法的目的,真正解決立法想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說執法不嚴是現今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在汽車產業上也非常突出。
比如一直熱議的商用車國四排放標準的實施。先是時間上一拖再拖:2013年年初北京等地遭遇嚴重霧霾,公眾普遍認為柴油機國四排放這次不會再推遲了,然而中石化和中石油始終表示,無法按時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國四標準的柴油,結果出現了第三次延期,前後累計已推遲了4年,目前何時全麵實施仍然是個謎團。
這時,拿車用尿素說事的也大有人在,其實如果國家嚴格執行國四,尿素供應一定會迅速跟上,這是由尿素生產企業的經濟利益決定的。理論上講現在所有車輛都必須滿足國三排放標準了,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國三的車都隻達到了國二甚至國一的排放水平,這已經成了眾多專家抱怨的話題和業內調侃的談資了。
國家執法理應令出必行,違者必究,這樣才能給真心投入研發的企業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才能達到製定排放法規淨化空氣的目的;反之,執法如果隨意延期,縱容投機,豈不等於告訴企業對國家法規無需當真嗎?
實際上商用車排量大、排放標準偏低、汙染較嚴重,正是需要重點狠抓的汙染源。可是按照現在這樣執法,我們如何真正有效地解決大氣汙染問題呢?依我看來,立法固然重要,但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執法更加重要。我們的政府部門必須既抓立法,更抓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