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就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表聲明,明確反對現階段放開整車合資股比限製的當天,在北京東邊一家酒店,《汽車商業評論》專訪了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
春節前夕,他已經和一些業內人士討論過中國汽車產業股比放開的問題。在那場討論中,他讚成現階段不放開股比。因為覺得春節前夕的那場討論還隻是泛泛而談,這一次我們希望能夠和他展開更深層次的討論。
在訪談中,趙福全還是堅持反對立即放開合資股比的態度,但是認為國有車企必須馬上進行混合所有製改革。《汽車商業評論》所疑惑的是,如果不放開股比,是否真的能夠推進國有車企向前發展?趙福全則認為,隻要國家確定了汽車強國戰略,那麼就可以保證實現汽車業對內先開放。
以下是《汽車商業評論》記者對趙福全采訪的實錄,此處略有刪節。
變革:內壓還是外迫?
《汽車商業評論》:關於要不要放開股比,現在有兩派正在進行爭論——一派是以厲以寧為代表的經濟學家,他們認為要遵循市場規律,應該放開股比;另一派是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國有企業為代表的業內人士,認為不應放開股比。您的意見呢?
趙福全:實際上,雙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強調一麵的時候,則選擇忽視了另一麵。
從市場經濟、公平競爭、“亂世出英雄”的角度,似乎是應該放開;但如果仔細考慮“公平競爭”這個概念,則需要真正有市場實力的雙方進行競爭。
股比放開或者不放開,考慮的大前提,都應該是中國汽車產業是否要做強和能否做強。
這個我們非常讚同,但是不放開股比為什麼就利於中國汽車產業做強?
從競爭的角度,“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對的。但是有另一種可能,在中國汽車產業目前實力並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放開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滅——當然,如果“隻求所在不求所有”,隻要自由競爭,其他無所謂,放開也無妨。
但我認為,當下所做的一切努力,是為了中國自己的汽車產業在最終的競爭中勝出,並在競爭中形成更強的競爭力——這才是大前提。中國汽車產業現在已經做大了,但還要做強。
放開是為了讓中國汽車產業更有競爭力、更強,但如果沒有時間表,一下放開,就會讓大家措手不及。
我的基本觀點,眼前不放開,但未來一定要放開。中間這個時間要足夠長——讓自主品牌有時間做好準備並具備競爭力;但這個時間又要足夠短,讓他們每個人都有壓力,“扶不起來的阿鬥”最終也應該被淘汰。
您覺得這個時間是多長?
我認為是兩到三輪產品開發的時間,大概10年。10年的時間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在曆史的長河中,也並不算一個很長的時間。
我們認為10年以後,照這個樣子,可能國有車企就全軍覆沒了。我們的出發點是,如果現在放開,中國汽車產業可能還有救,10年之後可能就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