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實測及《交通、社會生活噪聲源與校園衛生間距》(送審稿)建議,一般學校均設有圍牆;並按現場實測數據及衰減規律,可得出:
1)市區交通道路幹線快車道同側邊沿與校園衛生間距不應小於80m;
2)郊區公路交通幹線快車道同側邊沿與校園衛生間距,不應小於120m。
(2)飛機和機場噪聲
飛機和機場噪聲是飛機起飛、飛行、著陸以及地麵試機時產生的噪聲。飛機運輸事業迅速發展,飛機的高速度化和載重量的增加,使得飛機的噪聲愈來愈大,飛機噪聲汙染日益嚴重。故學校選址時必須遠離機場及飛機航線區域。
在《交通、社會生活噪聲源與校園衛生間距》中規定:機場跑道兩側2km內,跑道兩端航跡下方,飛機噪聲超過標準值70dB的區域(可根據當地機場噪聲影響預測劃定),不得設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
(3)鐵道交通噪聲
鐵道交通噪聲包括:信號噪聲、機車噪聲和輪軌噪聲。
1)信號噪聲蒸汽機車汽笛聲的A聲級高達132dB(距機車側麵10m處),風笛可降低至30~40dB;
2)機車噪聲電力機車室內噪聲級82~87dB,內燃機車司機室內的噪聲99-108dB;
3)輪軌噪聲其強弱與行車速度、車廂長度、每列車的車廂數量及軌道的技術狀態有關,當列車運行速度為60km/h,在距離軌道5m處輪軌噪聲級為102dB(A),機車噪聲為106dB(A),當車行速度加倍,則輪軌噪聲及機車噪聲約增加6~10dB。
學校選址應遠離鐵路線。根據《交通、社會生活噪聲源與校園衛生間距》中規定:鐵道沿線近學校一側的外側軌道中心與校園衛生間距不應小於300m,校園與列車編組站衛生間距不應小於380m。
火車行駛在鐵軌上所產生的噪聲概略值,可利用此圖測試線路與校址的距離,以及學校主要教學用房的距離。
2.社會生活噪聲
社會生活噪聲主要為群眾集會、宣傳車、人聲喧鬧、商業宣傳等活動產生的噪聲。這些活動有時使用擴音設備,因而造成的噪聲汙染更為嚴重。故而在選址時,應避免與商業、娛樂、露天市場等設施相鄰。
四、普通中小學校園總平麵設計要點
1.應遵守國家基建政策和有關建築設計規範、建設標準等要求,並認真貫徹本省、市教委對學校建設的具體規定。
2.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學校,必須先進行總平麵規劃,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後再行建設。
3.學校總平麵設計,應滿足學生德、智、體等全麵發展的要求,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4.學校總平麵設計,應結合學校用地的地形、地勢,按教學區、體育運動區、生活區、實驗園地、綠化區、勤工儉學區等進行規劃布局,力求做到:功能合理,分區清楚,聯係方便,互不幹擾;
(1)教學、圖書、實驗樓布置在校園中安靜的部分,並有良好的朝向;
(2)辦公部分應安排在對外聯係便捷、對內管理方便的部位;
(3)生活服務及勤工儉學用房,為保障其對外聯係方便及不幹擾校內的正常活動,應設有獨立出人口,能自成一區,與教學用房有一定距離;
(4)體育活動用房,應接近室外體育活動場地,形成體育活動區;
5.校園內各棟建築或一棟建築前後幾個體部之間,校內建築與校外相鄰建築之間的距離,應符合防火間距衛生間距等有關規定;
6.在建築用地範圍內,各棟建築或一棟建築各個體部的組合,應盡量緊湊、集中,以節省建築占地麵積或範圍,為擴大或保證學校體育活動場地而創造條件;
7.校園內教學樓的位置、體型、層數、出人口位置等,既要滿足功能要求,也要考慮城市規劃要求,並應和周圍建設、景觀、環境相協調;
8.校園內道路係統應簡明、直接,在正常情況下人流通行順暢,在緊急情況下應保證人流疏散安全;
9.結合建築物的布局,做好校園內的綠化美化規劃,豐富校園景觀,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10.應充分利用和保留學校用地原有的自然條件(為合理地利用地勢高差、保留原有樹木、山石、池塘),進行適量和必要的改造,因地製宜地、合理而有效地使用土地;規劃時應充分利用土地,並應預留待發展用地。
五、學校用地組成與用地麵積
根據學校使用功能,中小學校園用地由建築用地、體育活動場地、綠化用地、勤工儉學用地組成。
建築用地是指學校中各種建築物、構築物的占地麵積(基底麵積),建築物周邊的通道及根據建築防火、衛生間距要求的房前屋後的空地等麵積。
體育活動場地指全校師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各種場地(包括運動場地、各種球類訓練場地、器械活動場地、遊泳地等)及小學的遊戲場地等。
綠化用地是為改善校園環境,在校園內設置的集中綠化用地,包括校園中的成片綠地、學校開展氣象、園藝、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及實習用的自然科學實驗園地等。
勤工儉學用地是為學校開展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勤工儉學活動的場地(包括勤工儉學的生產加工用房及室外工作或堆放場地)。
六、學校教學用房的建築朝向與間距
(一)學校教學用房的良好朝向
確定學校主要教學用房的朝向,應考慮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校址的周邊環境等製約因素慎重確定。
北方地區,主要考慮冬季建築物外牆與室內應獲得較多的日照時間,牆麵應接受到太陽的輻射熱,室內應獲得紫外線的照射等。
南方地區,在夏季能獲得良好的通風,但要考慮防止太陽的直接照射和東西曬。在冬季也應獲得較多的日照。
中部地區,既要在冬季獲得良好的日照,夏季也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同時也應避免夏日的東西曬。
(二)學校建築間距
在進行學校總平麵設計時,必須考慮前後兩棟、左右兩棟及一棟建築前後兩個體部之間的距離。距離過小,不滿足防火、衛生等間距的要求。距離過大,必須影響學校用地的合理利用,也增大管線、道路長度。
影響學校建築間距有:防火間距、日照間距、防噪間距、通風間距等。
1.防火間距
是從安全防火角度規定的建築物間距。此間距應滿足《建築設計防火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