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普通中小學校設計綜述
學校是培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選擇較為理想的校址,是搞好學校建設,辦好學校的重要環節。
學校總平麵設計是結合學校功能特點,將學校各組成部分(包括校舍、室外各種活動場地、道路廣場等)合理地組織在校園用地範圍內的一項工作。這項設計工作,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應結合學校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及已選定校址的用地條件(包括校園內的條件及校外的周邊環境等)和當地規劃部門從城市建設及街區建設的要求進行全麵地、綜合地分析與研究後,再著手學校總平麵的規劃設計。在設計中應使學校的用地麵積充分合理地利用。結合總的用地情況,仔細推敲校舍的空間組合及各種場地、道路、綠化的合理規劃,構成一個有機而完整的室內外學習和活動空間,創造使用方便、整齊衛生、安靜優美的育人環境。
一、普通中小學校址選擇的一般要求
1.學校的校址應滿足學校布點的需要,應有與學校規模相適應的用地麵積及適於建校的較為規整的地形。
2.學校校址應選擇在交通方便、地勢平坦開闊、空氣清晰、陽光充足、排水通暢、環境適宜、公用設施較為完善、遠離汙染源的地段。
3.學校的校址應便於學生就近上學,應處於就學區適中位置,就學路線便捷,有合理的就學距離。
4.學校校址應有較為良好的自然環境(如地質、地貌等)和周邊環境(如安全環境、安靜環境、衛生環境、社會環境等)。
5.選擇校址應注意節約用地,盡量少占農田或不占農田。
二、學校用地及校園內部環境
(一)學校用地應有與學校規模相適應的用地麵積
1.我國有關部門在各個時期製定的普通中小學校用地麵積指標。
在學校建設中,位於城市中心區的改、擴建學校,由於規模的增大,學校各種用房增多,導致學校用地麵積增大,學校用地往往又難以擴展,新建學校更難以取得規定的用地。而在郊區和新建住宅小區等地,則應堅持學校的用地麵積指標,以保證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學生全麵發展的需要。
(二)學校用地應有適宜建校的地形與地貌
1.12班以上規模的學校,在選址時應考慮到能布置出長軸為南北向運動場的位置及運動場所需的尺寸。
2.學校用地周邊宜規整,以便於充分利用校園的用地。
3.學校應有較好的地質條件(如有較高的耐壓強度,有適於植物生長的土壤等)。
(三)應有安全的環境
1.學校校址應避開以下各種不安全區域:地震斷裂帶、山丘滑坡段、懸崖邊及崖底、河彎及泥石流區等。當學校必須建設在臨海、靠河、依山或在地質複雜地帶時,當發生洪水、山洪、雪崩、滑坡、崖崩、泥石流、塌陷等自然災害時,應保證學校用地的絕對安全。
2.在水庫下遊選擇校址時,應考慮在特殊情況下,水庫被迫泄洪,學校校址仍應處於安全的地段。
3.校內不應有架空的高壓輸電線路穿越。
(四)有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物理環境
1.有良好的日照、清新的空氣和自然通風;
2.有良好的視野及景觀;
3.有安靜的學習環境。
三、校園的外部環境
(一)安全環境
1.不應將學校選擇在有大量車輛頻繁出入的建築周邊。
2.中小學校校址應選擇在高層或多層建築包圍區域內,也應選在袋狀地區之內,以保證在緊急狀態時(如地震、火災),學生能順暢地安全疏散,或搶救車輛順利地進入搶救。
3.學校校址應與易燃、易暴危險品或有害物的研製、生產、貯運場所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二)適於教育的環境
學校不宜與市場、公共娛樂場所、公安看守所等不利於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的場所相毗鄰。
(三)良好的衛生環境
1.學校宜選擇在公園、綠地、水麵(周邊應有安全設施)附近或相鄰位置,以獲得良好的景觀及良好的小氣候環境。
2.學校應盡量避開工廠的空氣汙染源,校址也不應鄰近醫院的傳染病房區、太平間、精神病醫院、餐館的廚房、公廁等。
3.當學校必須選定在工業企業之側或工廠的下風側,須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檢測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再行確定校址。
(四)良好的就學環境
1.學校布點
學校布點應根據城市或農村人口規劃指標和總體規劃要求,結合城市或縣鎮人口密度、學生來源、交通、地形地貌、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實行“規模”辦學,合理布點。對新建的住宅區應根據規劃的居住人口和實際人口出生率的千人指標、配套建設適宜規模的中小學校。
在中小學校的布點上應統籌安排、布點均勻,各類學校配置合理。
2.學校服務半徑
學生上下學應以步行不感到疲勞的路程為準,並應結合學校規模和交通情
3.安全就學
中小學生上學路線,應避免跨越車流量大的城市(鎮)主要交通幹道、無立交設施的鐵路幹線及高速公路;
城市郊區、縣鎮及農村學校的選址,應避免學生需跨越溝壑、無橋梁及擺渡的河流、陡坡等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地段上學。
(五)安靜環境
辦學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學校用地必須具備有安靜的周邊環境。影響學校安靜的因素:城市交通噪聲源(如城市街道行駛的機動車輛、火車、飛機在運行時產生的噪聲),社會生活噪聲源(人群活動時引起的噪聲,如集貿市場、汽車修理站等及商業、娛樂活動、體育活動等產生的噪聲),其他如工廠生產及基建放工時產生的噪聲等。
在選址時應注意噪聲源與學校校園的距離,在學校總平麵布置時注意主要教學用房與噪聲源的距離,以保證教學用房區內有安靜的外部環境。一般:周邊噪聲到達學校圍牆處應低於70dB(A),到達教學用房窗外lm處的噪聲應低於55dB(A)。
1.交通噪聲
交通噪聲主要是機動車輛、飛機和鐵道的噪聲。這些噪聲的噪聲源是流動的,影響麵廣。
(1)機動車輛噪聲
機動車輛噪聲是指機動車在市區內交通幹線上運行時所產生的噪聲。隨著城市的擴大,機動車輛數目增長很快,交通幹線發展迅速,交通噪聲日益成為城市噪聲的主要汙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