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住宅區圖書館及文化建築設施設計(二)(2 / 2)

大廈內部的各種空間和設施,可滿足美術、音樂、戲劇、舞台藝術等活動的需要,包括:200座的音樂廳、100座的排演廳、兩個練習室、463座的劇院及附有雕塑平台的展覽廳、兩個餐廳、會員俱樂部、藝術家工作室、聲樂練習室、文化團體的辦公室。它們之間的聯係靠垂直交通解決。此外,還有部分辦公麵積供出租,收取租金以補助藝術中心的日常經費。

大廈外立麵反映了它的內部功能:上部八層樓是辦公室;下部,有玻璃外牆的部分是餐廳和多層的公共大廳,帶有整塊平板外牆的突出部分則是展覽廳和劇場。

建築麵積近13000平方米。英國建築評論家康塔庫齊諾認為,香港藝術中心的設計成功地運用了中國的傳統手法。外立麵上多層的水平線條,使人想到中國寶塔的立麵。建築的結構特征成了建築物的裝飾要素。三角形圖案的天花板格子,既是樓地板的結構部分,又是天花板的裝飾,也使人想起中國古建築中的藻井。

設計:巴格斯

該文化中心位於澳大利亞烏洛陸國立公園內,這裏曾是在澳大利亞中央沙漠居住過的先民阿那古人的聖地,文化中心的設計便是圍繞阿那古展開。建築以傳統的、低技術的方式建造,就地取材,更多關注的是文化的生態內涵,即指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如何地道地傳承下去。設計方案的產生源於同阿那古人在生活各個層麵上麵對麵的交流,源於在交流過程中對阿那古人文化的深刻理解。建築形態的生成顧及到環境的、功能的、精神的各個方麵。建築平麵布局的可能性是阿那古人用手指在紅沙上描繪出來的。該建築所具有的美和力量是從其所處的場所中生長出來,同時又完完全全融合在它所處的環境中,有著強烈的場所感。卡塔丘塔文化中心以其獨具特色的感染力與來訪者進行著神秘的對話。在能源利用上,處在氣候幹燥地帶的該建築也隨著季節而變化。夏時以的出簷、樹蔓、遮陽板擋住陽光,冬季則打開天窗和遮陽板讓陽光照進室內。文化中心建設的一大目的是向來訪者提供正確的知識,因為許多造訪者是受到一些對阿那古人帶有偏見的情報的蠱惑而來。麵對著商業化的衝擊,該中心準備堅守其文化的純潔性。建築物2層高,建築麵積1500平方米。

赫爾內文化中心總容積為71000立方米,其中設有一座多功能大廳,一座小觀眾廳,一所國民高等學校和一所市立圖書館,地下室內還設有汽車庫。

多功能大廳位於建築物的左側,可容800名觀眾,設有一個麵積為150平方米的主舞台,一個後舞台,一個側台以及樂池和台倉。演員化妝室分別設置在3個樓層之中。後台部分設有一個單獨的人口。首層的現眾休息廳內設有售票處、會議廳以及均為100座的小觀眾廳和餐廳。地下層的觀眾休息廳設有供1000人使用的衣帽間。

設計:深圳大學建築設計院

深圳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由香港胡應湘先生捐資興建,於1996年6月建成並投人使用,總建築麵積4117平方米,用地麵積4981平方米。內設展覽、閱覽、歌舞廳、排練廳、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咖啡廳及相關辦公用房等,是一座綜合性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基地位於校內學生宿舍區西南角與教學區分界處,其西北向是教學區,東側是校醫院,南側是已建成的溜冰場、遊泳池等活動場地和保留的現有樹林,基地朝南麵海,景觀優美。設計構思尊重環境、整體布局以動靜分區原則將建築分為東西兩翼,兩翼之間形成一個有頂蓋的全中庭,其中設主人口樓梯和天橋,將兩翼連成一體。北側前來活動的人流可享受到南麵吹來的海風和觀賞優美的荔枝叢景觀。中庭層輕型鋼結構,充分顯示了亞熱帶建築輕盈通透的特點,並帶有重技派的設計傾向。

十二、台南成功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設計:林博容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省台南市成功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占地1.6平方米,建築麵積為3660平方米,總高15.6m,平麵呈l型,設一個音樂廳(1200座位)、3間演講廳以及餐廳、國際會議廳、交誼廳、學生社團辦公室、會議室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根據學生活動多樣、靈活的要求以及台灣省南部濕熱多雨的氣候特點,設計中使用了較大的挑簷,以造成陰涼的效果,可大量開窗又能減少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熱,並造成比較多的不規則回廊式半戶外空間;許多室內活動可以延伸、擴展為半戶外活動:有意安排了一些不便性分隔、不確定用途的開敞空間。

整個建築立麵作水平延伸,顯得較為平和輕鬆,外表作混凝土本色,與校園的淳樸特色相當協調。交誼廳的矮窗和走廊上附加的高度適宜的圓鋼管扶手便於學生們扶遠眺。建築物四周有較多的台階、矮台、坐凳等,為學生的戶外休息、活動提供了方便。但為學生社團使用的室內外展覽麵積太少,也未考慮傷殘學生專用的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