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則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典故,小孩子都知道,但是這裏麵展示的境界,好多人反而熟視無睹。如果我們細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或者說細讀了這個公案,就可以給我們敲個警鍾。我們其實往往都處於這個狀態,《齊物論》裏麵講“朝三暮四”,世人都知道這個成語,但是理解得很淺薄,而且淺薄得實在不堪。這裏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們的理解也是淺薄不堪。我們要好好來感覺這裏麵的深意。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莊子》裏麵的密宗,密法就在此中。
“莊周遊於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栗林。”莊子一個人經常優哉遊哉地要去采點地氣,看看山水,這一天就走到了“雕陵之樊”這個地方。“樊”就是草木的圍牆,看到一隻很怪的鳥從南方飛過來。這隻鳥不得了啊,翅膀有七尺寬,眼睛比人眼還要大。說它眼睛大,眼神卻不好,一下子撞到莊子腦門上掉了下來,撞著了也不管,飛到板栗樹上不動了。
“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莊子說:“這個怪物,有那麼大的翅膀卻飛不走,有那麼大的眼睛卻還要撞到人,這真是麻煩啊。”我們想一下自己是不是經常這樣的?“翼殷不逝,目大不睹”,我們經常看到那些犯了事的,偷稅漏稅的,還有那些被雙規的貪官,其實犯的都是低級錯誤。平時如果稍加留意,也不會犯事。你說他沒有眼睛,他又耳目眾多,八方都是他的耳目,心腹遍天下。為什麼還會“目大不睹”,要犯錯誤呢?
“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莊子決定留下來觀察,這隻鳥到底是有什麼名堂。這種鳥,那麼大的翅膀,那麼大的眼睛,居然沒看到我,還把我撞到了。於是把外套脫下來,輕手輕腳地靠過去,手裏還拿了個彈弓悄悄在一邊觀察,決定觀察好了後,就把這隻鳥打下來煲湯,或者拿來燉了烤了,中午飯就有著落了。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這個時候,就看見一隻肥蟬為了躲避強烈的日光,跑到板栗樹的樹葉下歇息,扯起喉嚨在那裏拚命叫,覺得很舒服。
“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蟬正叫得歡,莊子看見在蟬的下方,突然就來了一隻螳螂,伸出長臂一下就把它夾住了。螳螂夾住蟬,就像人弄到了一頭牛,對它來說是很大一頓夥食了,就像我們炒股的人股票豐收了一樣,發了大財,得意忘形了。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這個時候,那隻“翼廣七尺,目大運寸”的怪鳥突然出擊,一下就把螳螂和蟬都叼在嘴裏了,這個利對它來說太大了,簡直都不曉得自己該幹什麼了,也忘了自己剛才撞到了一個人的腦袋上,而那個人正準備高舉彈弓要把它打下來。
“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莊子看到後,覺得觸目驚心:這些畜生道的動物簡直不懂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啊,見到一點點好處,就放鬆了警惕,給自己帶來了性命之憂。它們都是貪圖好事,給自己帶來了禍患和麻煩。
“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莊子本來也是想捕鳥得利的,看到這種情況後,覺得利不可妄圖,就把彈弓丟了,趕快就走。但在他還沒有走出板栗林的時候,守板栗的保安看見了他,認為他是來偷板栗的,馬上喊他站住,要來檢查一下他的挎包,看他是否偷了板栗。幸好莊子跑得快,不然還要被人家搜身,落得被羞辱一番。所以說,莊子雖然有彈弓,但是他身後還有守林子的人,幸好他抽身得早,沒有被拘留三天,否則就要被判個盜竊公共財物罪,說不定還會給自己惹上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