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不要逆天行事(1 / 2)

“何謂無始而非卒?”下麵顏淵又問了:“什麼是沒有起始又沒有終結的呢?”所謂無始無終,即始即終,始終無二。這些很好回答,也很好說。

“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我看到很多有關禪宗的文章,在考證“禪”字最早的出處時,就有人考證是《莊子·山木》篇,有些人說是出自於堯舜的禪讓,還有泰山封禪。但是禪讓和封禪是在司馬遷的《史記》裏麵記錄的,《史記》自然比《莊子》更晚。傳說中的堯舜封禪、泰山封禪,在《尚書》裏麵都是沒有這個說法的,真正有這個說法的還是《史記》。為什麼從南北朝開始翻譯佛經時就要用這個“禪”字?一個是音近,一個是莊子所說的禪,也有造化運行、變動無拘的意思在裏麵。

當年南懷瑾先生的師弟,和他同時開悟的楊光岱先生給我提了一個問題。他說:“學成,禪這個東西很好啊,我們都是學禪的,你說說看這個‘禪’字最早是從哪裏來的呢?是哪個把它發明的?最早又出現在哪本書裏頭呢?”我一想,就說:“這個字應該是出自《莊子》,要不然就是《史記》。”我剛說完,光岱先生哈哈大笑,我這才反應過來,是掉進了他老先生的語言陷阱裏了,也就馬上省悟了。用禪宗的話來說,什麼是禪呢?就是這裏,心裏麵起來的啊。還要傻乎乎地去翻書,不是太笨了麼?這才是真正開了悟,見了道的做派,楊光岱老先生了不起啊!

“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萬物運化,其中的一個機關、一個機竅,在什麼地方,都不知啊。我們看到天地運行,自然界的變化、社會的變化,包括我們心裏這樣那樣的變化,都“不知其禪之者”。這個“禪”,就是萬物變化的機關,就是樞紐。這個東西能夠化生萬物,我們卻不知這個機關,這也的確很妙。白話翻譯說是萬物交替,代謝變化的樞紐,但它是怎麼交替代謝的?不知啊。化其萬物是外象,交替變化是“樞機”,“樞機”到底是什麼,我們也不知。但就是這種“不知”,“焉知其所終?焉知其所始?”你又怎麼知道時間的歸屬點?萬化運行的歸屬點在哪裏呢?我們又怎麼知道這個萬化運行的開始呢?基督教說上帝是第一推動力,有了上帝,天下萬物就都有了。佛教不這麼看,莊子不這麼看,道家學說也不這麼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那麼該怎麼看呢?

“正而待之而已耳。”“正”就是把心擺正,正心誠意,坦然接受。管它時間有沒有開始,有沒有結束,社會怎麼運作,做自己該做的事就是了,不去想“思想”的來去,“正而待之”。心擺正了,就可以坦然地麵對這一切。坦然接受,化其萬物,包括自己的運化在其中,君子坦蕩蕩嘛,要用這種態度來麵對一切。

唐代溈山禪師說過一句名言:“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焰之無窮。”這裏的機關與莊子一樣,也需要我們去參上一參。

“何謂人與天一邪?”顏淵又提問了:“什麼叫天與人和諧?天人合一呢?”天人合一,最早就是莊子提出來的。《莊子》裏麵,反複強調自然性與社會性的差別,《大宗師》裏很詳細地談到了這個事情。這裏又借顏淵提問,讓孔子來回答。

“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這個“有”,有存在和支配兩重意思在裏麵,“人”也有自然人和社會人兩層意思在裏麵。“天”當然是自然,道法自然嘛。“有人”,有人類的存在,有社會的存在,為什麼會有呢?是因為有“天”嘛,是大自然自然而然地把人類及人類社會演化出來的嘛,它在冥冥之中支配著人和社會發展的一切,支配著社會的運行。帝王擁有天下,不僅有,而且有支配權。我有一套房子,我是產權所有者,那我就可以支配這個房子。“有”不僅僅是一個狹義的擁有。我有一個工廠,我有一群職工,他們都屬於我,都要為我辦事,為我創造效益。但不管怎樣擁有,都是老天爺的,並不是說你順天承運,就好得不得了。這就是“有人,天也。”對於人來說,對於社會來說,都是老天爺在支配,在指揮。那麼老天爺又是誰在指揮呢?“有天,天也。”老天爺還是老天爺在指揮啊。自然規律是什麼?就是自然規律嘛。什麼是道?道就是道嘛。有生於無,無生於有。所以支配天的,運行天道的,還是老天爺。還是回到《齊物論》的那句話“夫吹萬不同……鹹其自取也。”這後麵又翻了一層意思,又問“怒者其誰也?”還是自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