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劍與火的碰撞(16)(3 / 3)

別斯蘭事件發生後,普京的民眾支持率大幅度下降。據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尤裏—列瓦達分析中心”研究資料顯示,對普京總統的民眾支持率已經跌至4年來的最低點,僅高於2000年“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發生事故時的支持率。當時,普京總統的民眾支持率為60%,而現在為66%,而此前(2004年3月大選時),其民眾支持率為80%。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9·11”之後,布什的支持率卻明顯上升。

事實上,普京總統在別斯蘭中學恐怖事件中已經“盡心焉耳矣”,據國外媒體透露,別斯蘭事件發生後,普京總統曾經委托北奧塞梯共和國總統紮索霍夫與一直流亡在倫敦的馬斯哈多夫的代表紮卡耶夫取得聯係,希望他能在解救人質過程中發揮作用。有消息證實,9月2日晚和9月3日上午,紮索霍夫曾兩次與紮卡耶夫通話,但從而後事件的發展來看,這條途徑未能發揮作用。但重要的是,如果此事屬實,則可證明在反恐問題上一貫持強硬態度的普京,在上千名兒童、婦女生死攸關的緊急時刻,他首先考慮到的不是自己的聲譽,而是人民的生命安危,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還有一條類似的消息可作旁證,2004年9月17日,俄羅斯新聞網發布了一條消息,稱俄羅斯總統助理亞曆山大·阿斯拉漢諾夫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時透露,為了使別斯蘭市第一中學的人質不受傷害,普京總統曾準備向恐怖分子妥協,答應他們的某些條件。阿斯拉漢諾夫說,普京總統首先答應釋放在6月份進攻印古什時被俘的非法武裝分子。隨後,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說:9月8日,“兒童與青年反對恐怖及極端主義”慈善基金會主席尼古拉·莫辛采夫曾向媒體透露,普京總統在別斯蘭事件危機時刻,甚至準備答應恐怖分子的要求,把聯邦軍隊撤出車臣。尼古拉·莫辛采夫說,在紮索霍夫與紮卡耶夫通電話時,他也在場,而且,他直接聽到了普京在這個問題上肯定的答複。他說,普京當時的原話是:“隻要能夠把孩子們救出來,可以接受他們提出的任何條件。”這是非常人性化的描述,但是,卻未必是明智的選擇。

如果普京真的對恐怖分子作了上述讓步,別斯蘭中學的孩子、孩子們的母親或許不會有如此大的傷亡,民眾對普京總統的支持率或許不會下降到如此之低,但是,這就像當年葉利欽總統在布瓊諾夫斯克所作的讓步一樣,接受恐怖分子的敲詐,向恐怖分子低頭屈服,其付出的代價將是國家的混亂和分裂。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更多人的生命能得到安全和保障,普京總統作了痛苦的、冷靜的,因而也是明智的選擇。這就是:對恐怖主義決不能妥協,更不能姑息,而且,最重要的是:決不能信任!

試問,如果一個民族的獨立要以殘殺其他民族為必要手段,尤其是以殘殺普通民眾,殘殺婦女和兒童為前提,那麼,這種獨立還有什麼意義?雨果在《九三年》中沉重而嚴肅地表示過:如果革命是最高的原則,那麼,在革命的原則上,還有一個更高的原則,那就是人道主義。

恐怖主義從本質上是反人道主義的。車臣恐怖分子甚至違背了他們自己的伊斯蘭信仰,沒有信仰,談何道義?沒有道義,談何信義?沒有信義,談有何用?

普京總統應當明白這個道理,因而,在莫斯科,在別斯蘭,他對恐怖分子的強硬態度,他對恐怖活動的認真處理,最終會得到民眾的理解,贏得民眾的信任。

盡管這次恐怖事件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不僅是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在總結、反思,這說明,俄羅斯反恐已經深入人心。

據俄羅斯《新消息報》9月6日報道,就在一連串恐怖事件發生不久前,“輿論”基金會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表明,63%的俄羅斯國民害怕成為恐怖分子手中的犧牲品。58%的人確信,恐怖事件可能在他們的城市上演。隻有35%的人認為,當局確實采取了防範措施。而持相反觀點的人占受訪者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