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興市是全省縣城中最先趟這趟水的,300多名下崗職工,把一條僅180米長的共惠街已鬧得人氣足足的。
如今,這些步行街也許都算不得什麼了。隻要你到塵土飛揚的長沙市黃興南路步行街建設工地看一看,你的胃口就會被吊得高高的:起於南門口,止於司門口,長830米,占地麵積達10.18公頃,總投資達6個億,整條街建有3個廣場,並輔以雕塑、噴泉。工地負責人和記者打趣:“不久你們一家老小就可在自己的家門口逛‘王府井’和‘南京路’啦!”
據省政府市場建設處處長彭爭介紹,省裏將在近兩三年內在各市州扶持興建14到16條步行街。
步行街是舶來品。最早產生於1970年代末的歐美發達國家。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形形色色的“鐵蝸牛”爬進了大街小巷,人們渴望逃避車輪的喧囂,找回行走的自我,步行街便應運而生。人車分離後,人們可以在沒有車來車往的街頭怡然踱步,由此也派生出了許許多多有特色的店鋪。
對在喧囂的鬧城中修建步行街不少人是極為讚成的。湘潭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院長劉長庚認為,繁華的步行街的確已成為一個城市的“亮點”,可謂是城市商業的縮影,已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核心區域,它的出現有利於提升城市的品味和檔次。他說:“對於身心疲憊了一天的市民和一路風塵仆仆的遊人來說,能有一個賞心悅目的購物、旅遊、休閑的好去處,不亦快哉!”
冷眼旁觀步行街
但就在人們豪情滿懷地描繪步行街藍圖時,有些專家學者卻開始了“熱”中的冷思考,他們以一雙雙慧眼打量著炒得沸沸揚揚的步行街:
建步行街必須按商業規律辦事——湖南商學院柳思維教授認為,建步行街的目的不是為了擺看,而是要用於商業經營,步行街建設首先應考慮的問題就是人氣,要有人來。人氣決定了步行街的市氣與財氣。從成功的步行街來看,其產生都有著深厚的商業曆史淵源。一般而言,步行街都建立在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城市一級商業區。
然而目前不少步行街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往往是看到人家上了,便盲目攀比,有的甚至將一些根本沒有商業淵源的街道兩頭一截斷,禁止車輛通行,搖身一變就貼上了“步行街”的標簽。柳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頭腦發熱建步行街,為了政績和麵子一哄而上,步行街怕會成“不行街”。他舉例說,被譽為“湖南第一街”的常德市步行街之所以能紅火,與這裏深厚的商業曆史淵源是不可分的。從常德市人民中路上南門到下南門地段,多年就是商賈繁榮之地,不到600米的街道,集中了常德百貨大樓、武陵百貨大樓、常德商場和南門商廈等幾大購物場所,也就是說,在這一段建步行街是水到渠成的事。
“道路通則生意興”,交通應是步行街建設中考慮的另一重要因素。長沙市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譚春華指出,目前,步行街建設中忽視交通問題的並不少。他認為,步行街應充分考慮顧客往來的交通便利,不但要人家來得了,還要走得了。人們在步行街裏逛累了,出步行街就希望立即乘上便利的交通工具盡早回家。對日益增多的有車族來說,方便停車也是不可忽視的。
交通不便而影響步行街興旺的,不是沒有前車之鑒。北京隆福寺步行街的衰落,就是因為交通問題所致。常德市步行街起初就因交通“瓶頸”而夭折。1997年10月,常德市政府宣布這段路為步行街,但因交通沒有配套,對車輛通行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到半個月後隻得暫取消步行街。直到1999年初與人民路平行的沅安大道通車後,該市才恢複在此段路設步行街。譚春華認為,真正從交通、人氣等因素考慮,位於長沙市黃興南路和沿江大道之間的坡子街,應是設步行街的最佳路段。
如何讓顧客願意掏腰包,這是步行街建設中應考慮的又一個重要問題。隨著大批商業網點的建設,購買力將不可避免地會分流,人們買牙膏等日常用品不會舍近求遠,通常會就地解決;買家電等大件商品,也主要會衝著大商場而去,因此,要讓進入步行街的顧客掏腰包,還得打出自己的特色。步行街隻有“特色立街”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人氣,有人氣才有財氣。
但目前步行街最缺乏的便是特色。專家們認為,步行街要打出自己的特色,應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綜合性。事實上,步行街已不僅僅是購物的場所,而是購物、娛樂、休閑旅遊三者兼顧。據王府井和南京路最新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來步行街的顧客隻有不到四成是為購物而來,六成以上是為娛樂和旅遊。因此步行街僅有超市、商場、專賣店這種零售業態還不夠,還要向購物、娛樂、旅遊等綜合性方向發展。娛樂、旅遊本身不僅僅是一種商業業態,還可拉動購物。
步行街要打出特色,還要向專業化方向找出路,或搞飲食一條街,或搞文物古董一條街,或搞名牌服飾一條街……在商業網點發達的態勢下,專業化的街道的確能吸引大量的消費者。
廣告縮水的背後
廣告縮水了
“不當總統就當廣告人!”近些年,從廣告業界一些頗有能耐的人士口中,動不動就蹦出這句羨煞人的“名言”。也怪不得人家“牛皮哄哄”,這些年廣告業界就是紅火得不得了。
風雲突變,2001年這些豪氣衝天的廣告人卻像開水燙過的蔬菜,打了蔫,“唉”聲一片:廣告收入大幅度下滑了。據悉,省內某著名的傳媒廣告公司,2001年上半年僅有1億多元的進賬,同比減少了近一半;省內某機關報,上半年廣告收入同比也減少了20%。據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的情況,2001年上半年,全省廣告營業額為4.6億元,同比下降了8.4個百分點,其中電視媒體下降幅度尤甚,達10.2%。
全國廣告業界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據達門市場監測公司這家國內權威的媒介監測機構提供的資料,作為全國強勢媒體的南方某周報和某全國性經濟類日報,2001年第一季度廣告營業額同比分別下降了14%和18%。
廣告與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業績應是“血肉相連”的。2001年,全國宏觀經濟形勢可謂“鶯歌燕舞”,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也在日趨好轉,為何廣告經營會出現如此反常的態勢呢?
吃廣告飯的越來越多
記者在采訪一些傳媒、專業廣告公司和企業時,一致認為這與《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出台不無影響。此辦法規定:企業每年稅前廣告費用支出,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2%;超過部分要交納33%的所得稅。基於此,一些企業隻得壓縮廣告費,尤以房地產、藥業、食品、化妝品和家電等大眾消費品生產企業為甚。據了解,我省一些廣告支出大戶2001年也已大大削減廣告費用計劃,如株洲某著名的藥業公司,原計劃今年廣告費用支出3000萬元,《辦法》實施後,2001年隻安排了2000萬元。
但是,2001年廣告縮水,也並非全是《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惹的禍”。2001年全省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規範廣告市場,將一些不良廣告驅逐出去,客觀上也使廣告收入有所降低;我省廣告市場的無序競爭,更直接影響了廣告經營的業績。
2001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係統把規範廣告市場作為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點工作。按照國家“反誤導、打虛假”的要求,下大力氣淨化廣告市場,使得虛假廣告無處藏身。最明顯的就是充斥大小報刊的性病廣告已基本絕跡。2001年上半年全省共查處違法、違章廣告案1905件,比上年同期增長92.8%;其中虛假廣告678件,比上年同期增長114.5%。特別是對醫療、藥品、保健食品廣告的治理力度更大,查處的違法廣告中,藥品廣告為358件、醫療服務廣告177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79%和32%。
廣告市場的無序競爭已給我省廣告經營企業帶來短期難以治愈的嚴重內傷,這對全省廣告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麵影響。
近年,廣告市場利好的形勢,引得不少投資者紛紛涉足廣告業,廣告從業隊伍迅速擴大。1980年代初,我省廣告經營單位還屈指可數,而到2001年上半年,全省廣告經營單位已有2837戶,比上年同期就增加10.6%。
吃飯的人越來越多,而鍋裏的飯並沒有同步增長。這幾年全省廣告投放量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廣告投放平均指數(一定範圍內廣告投放總量與總人口之比)為1,我省僅為0.8,列全國倒數第7位;與滬、蘇、浙、粵、京、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廣告投放量就更無法相比。其中,上海廣告投放指數達3.4,是我省的4倍多。
僧多粥少,自然競爭激烈。為爭奪客戶,一些廣告傳媒不是從開拓省外廣告市場、做大廣告蛋糕和提高服務質量入手,來做優經營業績;而是互相壓價,瘋狂打折,惡性競爭,從9折到6折,再從6折到3折,有的甚至打1折,祭起了“跳樓價”、“出血價”這些不良商戰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