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了“B”瓶,還有一個運輸和使用是否得當的問題。按正常運輸要求,啤酒出廠和酒瓶回收都要用托盤包裝,以免碰撞,但我省則不少是用麻袋裝,有的甚至是用纖維繩一捆了事。有些消費者開啟瓶蓋時不使用開啟工具,而用牙齒、桌邊、筷子等外力強行打開,也有可能使瓶子出問題。據省經貿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各大酒店、賓館由於運輸、開蓋規範,便很少發生啤酒瓶爆炸傷人事故。省消協負責人認為,不讓啤酒瓶成為手榴彈,必須做好運輸、使用文章,隻要運輸中按要求包裝,避免野蠻,消費者使用開啟器開啟瓶蓋,就能有效防止啤酒瓶爆炸事故發生。
津市米粉火爆長沙城
到燕山街去吃一碗正宗的津市牛肉米粉,這幾乎成了家住長沙市迎賓路吳女士一家3口每天的“必修課”,盡管步行得半個小時,但他們卻總是樂此不疲。
在長沙,像吳女士一家這麼“鍾情”於津市米粉的人還不少。阿波羅商業城附近一家津市粉館老板告訴記者,每天來這裏吃粉的“老主顧”就有1000人次以上,即使現在是淡季,日銷量也不少於100公斤。津市米粉以其特有的風味俏銷長沙,成為了省城飲食界一道亮麗的風景。
搶灘省城全賴下崗人
兩年前,長沙人對津市米粉還一無所知。是津市一群下崗職工將它推向長沙市場,贏得了長沙市民的青睞。現在已在長沙開了3家津市米粉館的陳平,可算得上是第一個來省城“吃螃蟹”的津市人。他從津市螺釘廠下崗後,做過生意,開過出租車,結果都不如意。1996年底幾位長沙朋友到津市出差,他們偶爾吃到津市米粉,讚不絕口,在一旁的陳平從讚賞中受到啟發:既然長沙人愛吃這“玩意”,何不將其“搬”去?幾番調查後,1996年12月,他的第一家津市牛肉粉館在長沙的北正街開張。開業第一天,生意出乎意料的火爆:銷粉100多公斤,以後幾天銷量直線上升,以至吃粉的人排成了長隊。這給陳平以很大鼓舞,他下定決心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不久,他的另外兩家粉店也在省城相繼開張了。
粉店生意的紅火使陳平意識到津市米粉在長沙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他所開的3家小店是遠遠不能滿足長沙市民需求的。這時他想到了家鄉那些下崗的兄弟姐妹們,何不動員他們也來長沙闖一闖?在他的帶動下,一批批下崗職工從津市陸續來到長沙,津市米粉店便如雨後春筍般在省城的大街小巷“冒”出來了。到1998年7月份,長沙的津市粉店已發展到290多家。就業人員已突破2000人,其中80%是來自津市的下崗職工。
獨特魅力迷倒長沙人
記者在燕山街一家津市粉館采訪時,正好碰到了從上海到長沙出差的陳蓓莉女士在吃粉。她笑眯眯地告訴記者,到長沙的第一天,朋友請她吃津市牛肉米粉,吃過之後,不禁為其獨特的味道連聲叫好,以至後來在長沙的幾天裏,她忍不住又獨自一人光顧了津市粉館好幾次。
津市米粉為何具有這麼大的魅力?津市粉店老板倪建桕告訴記者,津市米粉叫得響,最主要的是製作工藝獨特考究。如配料牛肉的烹製,調味品就達30多種,而且這種米粉製作還有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鮮”,不管牛肉還是粉條,如果超過24小時就必須倒掉。
在繼承傳統手藝的同時,津市人還不斷推陳出新,讓津市米粉能適應現代人的口味。在津市人張榮輝開的粉店前,記者看到說明牌上米粉的花色品種就有十幾種之多:紅燒牛肉粉、紅燒牛雜粉、紅燒牛筋粉……甚至還有豬排粉、豬肉粉等。“不是說津市米粉隻賣牛肉粉嗎?”見記者不解。老張介紹,以前津市米粉隻有牛肉一種,但“入鄉隨俗”,因為一些長沙人也愛吃豬肉米粉,他們就推出了一些新品種。
津市米粉能夠在長沙一炮打響,除了其獨特的工藝外,還與開店人熱情周到的服務分不開。在蔡鍔北路開店的龔靈英母子,其粉店24小時都向顧客開放,他們認定一條:多一位顧客就多一份收益。從津市螺釘廠下崗來長沙開粉店的張曉華夫婦告訴記者,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現在的這份“事業”,每天早晨4點多就起床了,往往要到街上一片靜寂後才打烊。
“縱橫天下”還需有心人
不要以為這些在長沙“淘金”的津市米粉店老板已很滿足了,他們深知競爭對手會逐日增多,外麵的市場還大得很。剛剛從外地調查市場情況歸來的陳平告訴記者,他們要讓津市米粉香飄三湘甚至全國。他向記者透露,下一個目標是武漢。記者還從他那兒得知,株洲今年已經冒出了十幾家津市粉店,而最初同他一道“闖蕩”長沙的甘圓金,已帶了一班子人去南方發展,50多家米粉店已讓深圳人聞香止步。
湖南商界如何應對“海外軍團”
洋諸侯紛紛來湘跑馬圈地
美國的“沃爾瑪”來了!法國的“家樂福”來了!德國的“麥德龍”來了!新世紀第一春,世界3大零售商巨頭不約而同地“搶灘”長沙。
長沙,又一輪商戰的硝煙即將騰空而起。比起1980年代的“五虎相爭”,比起1990年代幾家大型百貨商場的較勁拚殺和“平和堂”、“麥當勞”少數外企的進入,此次,作為一種超市連鎖新業態競爭,我們將聞到一股更加濃厚的火藥味。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從過去的“狼來了”到“與狼共舞”,我省商家準備得怎樣啦?“這場搏殺遲早是要來的!”麵對記者的發問,“友誼阿波羅”、“家潤多”的“掌門人”胡子敬如是說。
“和世界商界巨頭交鋒,我們不能像唐·吉訶德一樣在想像中戰鬥,必須知己知彼,否則,會碰得頭破血流。”胡子敬出言不凡,不愧在長沙商界摸爬滾打了27個春秋。
全球零售企業之王“沃爾瑪”的發達,簡直就是一個商界神話。山姆·沃爾頓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家鄉的鄉村起家,40年間便把一片日雜店繁衍成了遍及10個國家、擁有4200家連鎖店、員工逾百萬的商品零售王國,2000年營業額逾1700億美元,名列世界500強第二位,相當於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是我省2000年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倍以上。
世界第二大零售連鎖集團“家樂福”及“麥德龍”,勢力同樣不可小覷。
力量對比懸殊是顯而易見的。全省最大的零售企業友誼阿波羅公司,2000年營業額也就是20來億元,我省目前最大的步步高連鎖超市公司,作為全國連鎖業百強企業,2000年營業額僅4個多億。
最讓我省商界惶恐不安的是,超市連鎖作為一種新的經營業態,其“遊戲規則”我們並不太熟悉。盡管這些年我省冒出了“步步高”、“家潤多”、“新一佳”、“家裏福”等一批連鎖超市,但和“洋諸侯”比,在經營理念、物流配送、成本控製等方麵,我們還實實在在隻是“小學生”。
“狼”來了不一定是壞事
“財大氣粗的‘洋諸侯’要打垮我省幾家大型的零售商,還不像大象踩死幾隻螞蟻一樣簡單。”有人這樣預言。早幾年這幾大零售巨頭將銳利的觸角伸進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時,也有人存在這樣的擔心,有些人甚至要求政府對民族商業采取偏袒性的保護政策。但幾年的較勁,像“華聯”、“聯華”、“人人樂”、“萬佳”等大型百貨和超市連鎖企業,不但沒有被“踩死”,“螞蟻”反而長成了健壯的“小象”。這種態勢向我們發出信號:“洋諸侯”的進入,並非是一件壞事,關鍵是我們怎樣舞好這柄“雙刃劍”。
外商搶灘湖南市場,看好湖南市場,說明這塊零售市場不但沒有飽和,反而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有資料表明,長沙市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同類型其他城市高得多。長沙和南昌人口差不多,但2000年長沙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南昌多了200來億元。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湖南市場相對比較封閉,開拓的潛力較大。這麼大的市場幾家外商是吃不完的。
再則,零售企業越多,這塊土地的吸引力便越大,可引來更多國內外著名廠商來此辦廠或設立辦事處,這便於零售企業就近采購,節約運輸成本,最終受益的還是零售企業和消費者。這幾年,我省一些零售商便對此有切膚之痛。可口可樂公司在武漢設有生產企業,產品就地銷售,該地的罐裝可口可樂市場價僅有1.65元;而我省須到海南可口可樂生產基地進貨,進價便到了1.8元。
與“狼”共舞自己變成“狼”
外商是競爭對手,也是仿效的榜樣。我省零售企業可在家門口學到全新的營銷理念與科學的管理方法,我們可在“與狼共舞”中得到迅速成長。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零售商是難以有所作為的。沒有對手,便沒有危機感,當然難有發展。
可以預見,隨著國外零售商巨頭的進入,連鎖超市經營取代傳統百貨商場成為我省商界一種主要經營業態,應是勢不可擋。2001年5月29目,全省超市連鎖經營者200多人聚會長沙,商討應戰“海外軍團”對策。
我省超市連鎖經營的“領頭羊”步步高公司董事長王填,以公司6載的酸甜苦辣向同行真經相傳:降低成本須做大規模,獲取規模效益。在目前超市連鎖企業規模有限的情況下,眾多商家也建議,采用股份製的形式,成立一個獨立於各企業之外的物流配送中心,資源共享,可大大降低商品運輸成本。
特色化經營也是超市連鎖企業發展壯大的又一支柱,湖南商學院教授柳思維如是說。如今走進不少超市,難以發現經營特色,千店一麵,更談不上定位與風格,這種企業很難長久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他勸誡我省超市經營者,不可盲目“克隆”人家,必須有自己的“賣點”。這位多年研究商業的專家開出了3劑藥方:一是要大力開發湖湘本土供應商,引進帶有湘土氣息的商品,如湖南美食、土特產品等;二是對不同地區、不同檔次的消費群體,在產品銷售上要區別對待,讓顧客覺得店是為他們而開;三是向專業化發展,大力發展生鮮產品超市、家具超市、建材超市等。
“坐而議,不如起而行。”到會的商家和政府官員認為,湖南商界當務之急是趁國外資本還沒有大舉“入侵”或未完全站穩腳跟之際,把連鎖超市之火點得旺旺的,增加數量,擴大規模,迅速搶占地盤。
健身產業: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
請客吃飯不如請人流汗
小彭是三一客車公司的一名年輕“白領”。“非典”過後,仿佛從冬眠中醒過來的他麻將不打了,煙戒了,懶覺也不睡了,一夜之間變成了一位“狂熱”的健身愛好者,包裏塞滿了“海東青”、“阿波羅”等休閑場所的健身卡。“生命如此脆弱,又是如此寶貴,沒有理由不關照自己啊!”正是由於擁有小彭這般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近幾個月來省城健身產業愈來愈紅火了!
這是2003年7月一個周末記者在省城幾家休閑運動場所走馬觀花看到的一組熱鬧鏡頭。剛過14時30分,位於通程商業廣場樓上的子陽健身俱樂部就已“人滿為患”,50多名男女正在自己喜愛的健身器材上拚命地“流汗”。東風體育館旁的湖南健身健美俱樂部則是清一色的青少年在進行健身培訓,隨著教練的聲聲口令盡情舒展著青春的軀體。省體育局暑假短期培訓班更是門庭若市。在遊泳班報名處記者看到,往年每期隻招收100來人的班,2003年剛打出招生旗號報名者便絡繹不絕,預計要擴大到300人才能打住。負責招生的教練在接受采訪時便不時被前來詢問或報名的學生打斷。記者注意到,短短一刻鍾已有3位孩子報了名,還有5位家長達成了初步意向。
最熱鬧的要屬位於阿波羅商業廣場樓上的康體中心。記者在上萬平方米的場館內看到,網球、壁球、沙狐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保齡球館、健身俱樂部等20多個場所無不處處爆滿,開票的營業員估計人數不下1000。保齡球館無疑是最讓人心情飛揚的場所。一跨入大門,球瓶撞擊聲、掌聲、喝彩聲頓時如浪潮般湧來。某房地產公司王總經理扯著嗓門告訴記者:“以前朋友碰麵,犒勞員工,總習慣到館子裏‘撮’一頓;非典過後我常常請大夥來打打保齡球、網球,流流汗。”據該館工作人員介紹,非典期間,這裏冷清了好一陣子,60多個球道夜裏黃金時段經常隻能開一半;現在人可多了,比非典前增長了20%以上,有時顧客還要等球道呢。
體育健身器材俏銷
健身活動的升溫,也拉動了健身運動器材的俏銷。在本報對麵的體育用品器材一條街記者了解到,盡管街道正在大規模維修,但生意並未受太大的影響。邁達商場每天僅球服就可銷出30來套;網羽商場的綜合體育用品銷售,非典後有了明顯增多;因單位、社區購貨,英派斯的健身器材銷售額在大幅度上升。
記者在長沙平和堂、友誼、阿波羅等幾家大型商場看到,普通老百姓常用的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籃球等戶外體育用品銷售在大幅度增長;網球、跳繩、毽子、呼啦圈、飛碟、足球、排球、啞鈴、拉力器、握力器也賣得很不錯;還有一些休閑性體育用品,如釣具、風箏、棋類、牌類的銷售也呈強勁上升之勢。連跑步機、踏步機等以前隻能在健身房中看到的高檔健身器材,也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據友誼阿波羅集團負責文體商品營銷的彭雲介紹,5、6月份體育運動器材比最熱銷的春節期間還走得好,每個月有400多萬元的營業額,比非典前增長了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