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反此法當破死。

四獸各有本然之體段,反此則不吉矣。

故虎蹲謂之銜屍,

右山勢蹲昂頭視穴,如欲銜噬,塚中之屍也。

龍踞謂之嫉主,

左山形踞不肯降伏,回頭斜視,如有嫉妒之情,世俗多言龍昂虎伏,蓋亦傳習之誤,昂當作降,大概龍虎俱以馴ぽ俯伏為吉。

玄武不垂者拒屍,

主山高昂頭不垂伏,如不肯受人之葬而拒之也。

朱雀不舞者騰去,

前山反背無情,上正下斜,順水擺竄,不肯盤旋朝穴,若欲飛騰而去也。

夫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

此言平洋大地,左右無山以為龍虎,止有高田勾夾,故當求岡阜之來蹤、土跡於隱隱隆隆之中,最要寬展,如人之肘臂腕肉有情,明堂(缺)夷自為局垣,一龍一虎,如規之圓,言其形如步武,旋轉自然,團簇環抱而恬軟也。

以水為朱雀者,衰旺係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

水在明堂,以其位乎前,故亦名朱雀,若池湖淵潭,則以澄清瑩淨為可喜,江河溪澗則以屈曲之玄為有情,倘廉劫箭割湍激悲泣,則為凶矣。由是觀之,雖水之取用不同,關係乎形勢之美惡則一也。蓋有是形則有是應,故子孫之衰旺亦隨之相感之理也。別有一般咚咚如擂鼓聲者,得之反吉,又非湍激悲泣之比。

朱雀源於生氣。

氣為水母,有氣斯有水,原其所始,水之流行,實生氣之所為也,生氣升而為雲降而為雨,山川妙用,流行變化,勢若循環,無有窮已,是故山之與水,當相體用,不可須臾離也。

派於未盛,朝於大旺。

派者水之分也,朝者水之合也,夫水之行,初分懸溜,始於一線之微,此水之未盛也。小流合大流,乃漸遠而漸多,而至於會流總瀦者,此水之大旺也。蓋水之會由山之止,山之始乃水之起,能知水之大會,則知山之大盡,推其所始,究其所終,離其所分,合其所聚,置之心目之間,胸臆之內,總而思之,則大小無從而逃,地理可貫而盡矣。若夫禹貢之載九州,其大要則係於隨山浴川之四字,如導氵允水導河導漾之類,皆水之未盛也,如入於江入於河入於海者,皆水之大旺也,以其大勢言之,則山川之起於西北,自一而生萬也;水之聚於東南,合萬而歸一也。禹貢舉天下之大者而言之,則始於近而終於遠,自一裏而至十裏,由十裏而至於足跡之所能及。推其山之起止,究其水之分合,是成小禹貢也。

澤其相衰流於囚謝。

澤謂陂,澤詩彼澤之陂,注雲:水所鍾聚也,水既溺蓄,停則止水勢已煞故曰:衰流。於囚謝者,水盈科而進則其這者已為修波故曰謝。

以返不絕。

山之氣運隨水而行,凡遇吉凶形勢若遠、若近,無不隨感而應。然水之行也,不欲斜飛,直攛反背無情,要得眾砂節節欄截之,玄屈曲有情而成不絕之運化也。

法每一折瀦而後瀉。

此言水之去勢,每於屈折處要有瀦蓄。然亦不必盡泥。穴前但得一水,則亦可謂之瀦矣。善於作用者,穴前元辰直長,法以穴中溝頭水論瀦瀉,每折中作鬥既瀦而後瀉去可救。初年無患,此亦是奪神功之妙也。

洋洋悠悠,顧我欲留。

此言水之去勢悠洋眷戀,有不忍遽去之情,顧我而欲留也。

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源深流長,不知其來。砂攔局密,不見其去。

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而財。”

山來者,眾山攢集。水回者,群流環會,此富貴壽考之穴也。

山囚水流,虜王滅侯。

山囚明堂,逼塞不寬舒也。水流元辰直溜,不縈紆也。生旺係乎形,應地理之法,不過山水向背為緊,向則為吉,背則為凶。故向坐有法,當取之於應照。水路有法,當求之於曲折,他無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