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亞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級計生幹部的不懈努力下,經過30多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廣大育齡群眾的生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口增長基本穩定在低生育水平。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我市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堅持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不變、既定的控製人口奮鬥目標不變和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總負責不變;不斷完善一把手負總責、一班人一起上、一票否決的“三個一”領導機製;落實以宣傳教育為主、經常工作為主、避孕節育為主的“三為主”工作方針;大力推行“三結合”即計劃生育與發展經濟相結合,與幫助群眾勤勞致富相結合,與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積極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大力弘揚科學、文明、進步的生育文化。全市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由1978年的17.81‰、12.28‰下降到2007的9.98‰和4.44‰。1998年我市率先成為全省計劃生育“三為主”地市;2002年成為全省第一家全部區(縣)建成計劃生育綜合服務區(縣)的地市,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獎勵。2007年王益區被授予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稱號,2008年印台區被授予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稱號,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曆史性轉變,低生育生平進一步穩定。
回顧30多年來我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確定下來,提倡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到上世紀90年代初開展的“六清兩落實”活動,使我市計劃生育工作擺脫了工作靠突擊、圍著大肚子轉的被動局麵,遏製了人口滑坡的趨勢。二是1995-1997年開展的“三為主”創建工作使我市計劃生育工作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基層基礎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基本控製了多胎生育,人口增長控製在更替水平以下,計劃生育自身管理體係基本健全,並逐步實現了規範化管理。三是目前正在開展的計劃生育綜合服務縣創建活動和自治村創建活動,更是從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考慮和審視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采取綜合措施來解決人口問題,主要體現在為育齡群眾的服務上,強調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結合,把我市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引向了一個更高、更深的層次,以穩定我們來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麵:
一、計劃生育幹部隊伍網絡得到進一步加強
我市鄉以上計劃生育幹部隊伍由90年以前的40多人發展到目前的410人。其中市、縣、鄉三級計劃生育行政幹部102人,技術幹部308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49人,初級職稱130人。計劃生育協會隊伍從無到有,目前有各級計劃生育協會641個,會員9.2萬人。全市108個千人以上的村有專職計劃生育副村長,千人以下的村有專職計劃生育專幹,村以下有中心戶長3500人。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麵的市、縣、鄉、村(社區)和中心戶五級計劃生育幹部隊伍網絡。
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成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一是連續多年與銅川日報社聯合在銅川日報上舉辦“人口杯”有獎征文活動,07年開始在銅川日報上開設了計劃生育專版。與銅川市電視台聯合舉辦人口與計劃生育專題欄目,大力宣傳我市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二是全市各級計生部門緊緊抓住科技之春宣傳月、二月二古廟會、三八婦女節、公開信發表紀念日、六十億人口日等重大節日,組織幹部走上街頭、集市,深入鄉村、農戶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宣傳、義診、谘詢等活動,大力宣傳普及計劃生育法律法規與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識。三是積極開展計劃生育宣傳亮點打造活動。去年以來全市共刷寫各類規範性標語2900餘條;更新國策碑60餘塊;製作2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彩色噴繪40餘塊,20平方米以下彩色噴繪2300塊;新建計劃生育宣傳長廊87個,人口文化大院8個。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全市共組織開展各類宣傳谘詢活動600多場次,發放各類宣傳品、宣傳資料43萬多份(冊),舉辦報刊、電視專題欄目50餘期,編發計生《簡報》30期,受教育群眾達7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