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建市50年我市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銅川市科技局
建市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隨著科教興市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市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科技成果開發與推廣成效顯著,科技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科技創新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麵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我市不斷加強科技項目的建設力度,僅2001-2007年就申報國家、省級科技項目達400餘項,其中列入國家級計劃項目18項,列入省級計劃近200項,爭取國家、省級資金1302萬元。其中列入省“13115”重大科技創新項目2項,重大創新項目2項。
星火技術密集區是促進科技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根據全市產業發展布局特點,我市已建成耀州區城郊星火技術密集區、印台區周陵星火技術密集區2個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和陝西省耐磨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耐磨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星火技術密集區共含9個鄉鎮,總麵積205平方公裏,人口3.8萬人,密集區現有工業企業1340家,星火計劃項目實施率達85%。耀州區城郊星火技術密集區被列入首批省“13115”科技創新工程重點科技產業化園區項目,獲得資金支持200萬元。該密集區現已形成4個各具特色的星火技術開發區: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的坡頭工業小區;以建材工業、旅遊、中藥材為主導的孫塬工業小區;以小城鎮綜合建設為主導的董家河工業小區;以高效設施生態農業為主導的寺溝、小丘農業小區。2007年,區內實現產值3.28億元,利稅4486萬元。印台區周陵星火技術密集區已形成5個各具特色的星火技術開發區:以陝西華聖果業集團和印台宏大果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印台區現已栽植的17.5萬畝優質蘋果為基地的蘋果生產、貯藏加工區,力爭“十一五”末實現產值2600萬元,帶動全區實現果業總產值4億元;以銅川市種豬場、銅川市祖代雞場、陝西春雨家禽有限責任公司、銅川市畜牧示範場、凱撒集團肉牛育肥場、銅川市布爾山羊場、富強肉牛養殖場、綠色草業公司、印台區冷配站等畜牧生產企業為基礎的畜牧良種生產示範區,總規劃麵積3395畝,輻射帶動全區畜牧產業發展,到2010年,可實現產值2200萬元;以銅川市印台區小麥育種中心、渭北旱作良種改良中心、銅川市印台區種子公司等農業種子培育企業為依托的農作物種業培育區,到2010年可實現年向社會提供優質種子100萬公斤,產值400萬元;以周陵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印台區苗圃為龍頭的高新農業生產區,重點發展日光、智能溫室等高效設施蔬菜、花卉、瓜果、苗木等生產,建成淨菜加工生產線,年可供淨菜3000噸,以名、優、新反季節蔬菜和各類花卉苗木繁育栽培為主,建成集觀光、生產、科研、旅遊為一體的周陵高新農業科技生態園,總規劃麵積346畝,2010年可實現總產值1000萬元;以惠家溝天鷹粉絲廠、渭北啟明果脯加工廠為龍頭,圍繞印台區糧、果、菜、蛋、奶等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以生物技術、真空濃縮、低溫貯存保鮮等關鍵技術為重點的農副產品綜合交易區,各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同時,銅川中星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組建的省級耐磨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進入省級“13115”科技創新重點工程技術中心項目,獲得資金支持300萬元。中星新材料科技園區現已建成500平方米的基礎研究場所、12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以及302畝的產業化基地,現已建成12000平方米的鋼結構規模化示範車間。
科技成果開發與推廣成效顯著。建市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銅川由一個單一生產煤炭的城市逐步發展成為以能源、建材、冶金、機電和陶瓷等為主導,門類較全,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城市。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523”發展思路和大力發展現代建材業的新舉措,為銅川工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來,圍繞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研發、推廣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我市產生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西北耐火材料廠研製成功的新型耐火材料剛玉砂,填補了國內空白,曾獲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陝煤建司完成的“斜井機械化配套作業線及施工新工藝新紀錄”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近年來,我市科技成果開發轉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銅川電瓷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靜電除塵器用高溫瓷套”,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絕緣性能和機械強度,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技術水平,獲得了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銅川鋁業公司完成的“90KA鋁電解槽預焙化技術改造”項目提高了單位產能,極大地降低了能耗和勞動強度,該項目獲得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陝西秦嶺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CLF170輥壓機聯合水泥粉磨係統的工藝設計及應用”項目具有節能,環保,自動化程度高,單位產品占地麵積少,投資小等特點,是國內大型雙閉路聯合粉磨係統的又一種新的配套布置模式。陝西東風昌河車橋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汽油車金屬載體三效催化劑淨化器”,率先將CPS1400金屬載體應用於汽油車排氣淨化裝置,產品各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歐Ⅱ排放標準,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獲得了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銅川公路局完成的“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麵修築技術研究”、“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麵修築技術研究”等10多項技術成果先後獲得了省、市科學技術獎和省交通廳、國家交通部的科技獎勵,這些成果被廣泛地應用到道路修築之中,銅川被譽為水泥混凝土路麵的“博物館”。其他如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控製技術推廣應用、工業窯爐的改造等,將我市工業經濟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