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是全國首批用天然氣替代煤炭做工業和生活燃料的城市之一。2005年,投資近億元的市汙水處理廠投入使用,市區90%的汙水得到淨化處理。關閉拆除了24條機立窯生產線和所有的小水泥、小石灰、小電石、小造紙廠等汙染企業,新建的大型水泥熟料生產線達到了節能環保指標。

從1997年開始全麵規劃開發新區,如今新區建成區麵積達15平方公裏,綠地占有率達38%。一個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初步完備,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新城市基本形成,為銅川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2003年以來,投資5億多元全麵改造提升老市區,實施了漆水河河濱景觀綜合治理和城市綠化、美化亮麗工程,先後完成了23條背街小巷治理工程,新增城市水麵10萬平方米,建成區增加綠地220萬平方米,修建了十多個街頭廣場,建成了210國道50公裏的綠色長廊。

2006年7月,銅川市拉開了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的序幕,全市先後投資14億元,使城市基礎設施得到突破性發展。今日銅川,天藍水清,綠樹成蔭,城市綠地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麵積分別達標,全市空氣質量好於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296天,跨入了全國環境保護先進市的行列。

2003年開始,銅川市在全國率先實施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居民整體搬遷工程。到2007年底,累計已建成廉價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102萬平方米,使3.6萬居住在沉陷區、滑塌區和棚戶區的困難群眾搬進新居,銅川人均住房麵積由過去的5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

銅川自古是“南接關中之襟喉、北連延寧之要塞”的交通咽喉,如今西延高速、210國道穿境而過,305省道和縣鄉村道縱橫成網,成為全省唯一縣縣通高速公路的城市,鄉村公路建設質量和通達率均處全省前列。

在50年的發展曆史中,在這塊熱土上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和時代典範。

聳立在人民公園的“鐵民鬆”,記載著張鐵民在“文革”期間頂著壓力冒著風險抓城市建設的功績。

曾任史家河煤礦掘進隊長的全國勞動模範張金聚是煤礦戰線的一麵紅旗,先後13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印台區紅土鎮惠家溝村原黨支部書記郭秀明,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用生命播灑黨的陽光,中央五部委發出在全國開展向郭秀明同誌學習的決定。

陝西煤炭建設公司一處子弟學校教師馬均有,在山體滑坡時用自己的肩膀頂住將要塌下的門框,使48名學生安然脫險,他卻獻出了21歲的年輕生命。

50年的奮進曆程,記錄著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辛勤奉獻,蘊含著曆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艱苦創業的心血與汗水。銅川以其艱辛的曆程和輝煌的成就向人們昭示,改革創新是銅川發展的關鍵抉擇,奮力進取、勇於探索、頑強拚搏、克難攻堅的銅川精神,已經成為未來銅川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思想動力。

50歲,是成熟的中年,而新銅川則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青年。

銅川的地火仍然在燃燒,在社會文明的城市化進程中,世界在走向她熾熱的情懷,她也在走向世界的遼闊天地。

站在50年的新起點上,86萬銅川人民將凝聚智慧和力量,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銅川的偉大實踐中,唱響奮進之歌,迎來更加富裕文明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