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像的邊沿位置不嚴格確定,即位錯像兩測襯度是模糊的。
二、在研究衍襯動力學時,注意到上述情況,巧妙地提出大s成像,極大地提高了晶體缺陷衍襯像的襯度。這是因為,第一、整個晶體完整部分因大s偏離布拉格條件甚遠,不能形成強衍射條件,在照片上形成暗的襯度;第二、畸變中心處小範圍內的晶麵旋轉,有可能正好補償衍射條件設置的s值,即在此範圍內得到強衍射帶。
三、弱束成像的條件參數及其確定
這樣,晶麵偏轉的補償作用使此處滿足布拉格條件,而相應於大麵積的無缺陷處(完整晶體部分、是不滿足布拉格條件的,結果便造成了缺陷處相對於完整區(背景)的強烈襯度對比。可知弱束成像的主要條件參考數,s是偏離參數,g是衍射麵倒易矢量。由衍襯理論可知,大條件正是運動學理論所要求的,故弱束像襯可以用運動學理論進行解釋。
此外,還要求得到相對比較高的強度,即具有強的布洛赫激發,這不僅與、(消光距離)也即與有關,而且與試樣厚度和位錯在試樣中的深度有關,一般控製偏離參數⑴在下述範圍:
注意並非s值越大越好,因s過大,強度極弱,使曝光時間過長,這對保證成像質量不利。
明場下進行觀察,初步找到感興趣的研究視場,由於s既經確定,給出的不同弱束成像類型所能達到的s值,確定成像類型。再按照上麵介紹的類型設置操作的兩個步驟,在設置條件後即可用光欄圍住已移至中心的弱斑點拍弱束像。但此時由於設置操作的第一步驟一一傾動試樣,故原來感興趣的視場可能不見了,甚至視場中毫無試驗者感興趣的內容,這隻有通過反複觀察和嚐試設置操作條件,才能達到既有感興趣的研究內容又滿足設置條件的目的。
注意,弱束下暗場亮度極差,不能觀察圖像,更無法聚焦,故必須事先使明暗場對中良好,在明場下聚焦好,轉至暗場,毋須再聚焦,立即照相。曝光時間一般在15—40秒之間。
重疊層錯與位錯的交互作用也遠比明場和中心暗場清楚。以上僅從不同成像方式的襯度效果進行比較,以說明弱束像的優越性。至於分析這兩組照片所獲得的關於位錯、層錯精細結構與反映的效果,作者將另文報導。
正常胚胎胸腺超微結構研究
胸腺是胚胎發育最早的中樞性淋巴組織器官,其主要成分為小淋巴細胞,它是丁淋巴細胞發育的中樞器官。通過鼠胸腺見淋巴細胞亞群及超微研究,證明胸腺是參與免疫的重要器官。本文結合光鏡所見結果觀察其超微結構,了解人胚胎胸腺發育規律及細胞形態超微結構變化。
結果與討論
―、胸腺細胞即淋巴細胞
在胎齡3—7個月胸腺中,隨胎齡的增長淋巴細胞逐漸增多。3—4個月胎兒胸腺中,光鏡下淋巴細胞占80,後逐漸增長到95以上,其中幼稚型與成熟型各半。
在電鏡下,3個月胎兒胸腺皮質所見小淋巴細胞已基本定型,胞體內線粒體已明顯可見。5個月胎兒胸腺皮質部分細胞線粒體含量明顯豐富,並可見明顯糖元顆粒。
胸腺內的淋巴細胞主要聚焦於皮質部分,多為小淋巴細胞,也存有較大的散在的淋巴細胞,大淋巴細胞總體上量少。在細胞形態上,核呈圓形,有鋸齒狀切跡,核仁均多可見,異染色質在核內或核膜附近聚集成團塊。胞質僅為一薄層,雖不同月份單核糖體含量逐漸增多。線粒體為圓形或橢圓形聚於核的一極,粗麵內質網少,無高爾基複合體。
二、上皮網狀細胞
胸腺在光鏡下可見網狀細胞,約占胸腺細胞懸液塗法2—3。電鏡下觀察結果表明,胎兒胸腺主要是上皮網狀細胞與結締組織構成的胸腺網架。上皮網狀細胞主要存在於髓質部分,形態多樣,多數上皮網狀細胞體積大,胞突多,呈星狀。胞核較大呈圓形或卵圓形,常染色質均勻細密,異染色質集中於周邊,核仁明顯。但3個月與5個月以上胎兒胸腺網狀細胞相比,前者細胞較單一,胞突相對少,其發育不夠成熟,在胞質內隻可見核糖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粗麵內質網不夠發達,未見發育良好的高爾基複合體。但5個月以上胎兒胸腺內可見發育良好的上皮網狀細胞,胞突多,相鄰細胞借助橋粒相互連接,胞質內含豐富的張力元纖維,核糖體和發育良好的高爾基體,線粒體,粗麵內質網發達,滑麵內質網很多,還可見到不同形態的包涵體,粘液顆粒等。
結合形態結構觀察時對不同月份的胎兒胸腺內的上皮網狀細胞,進行了X射線微區分析,其結果表明5個月以上胎兒胸腺內上皮網狀細胞中含量明顯高於3個月胎兒胸腺內的上皮網狀細胞。
三、巨噬細胞
光鏡下5個月胎兒胸腺特有組織結構較清楚,少量巨噬細胞散存於小葉結締組織中。電鏡下觀察到3—7個月胎兒胸腺中大量巨噬細胞散存於皮質和髓質部分的淋巴細胞和網狀細胞之間。不同月齡的巨噬細胞,在形態上看不到明顯差異,細胞為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細胞核呈橢圓形,有凹痕,染色質顆粒細密。但胞質內細胞器確隨月份有顯著差異,3個月胎兒胸腺內的巨噬細胞遊離核糖體和粗麵內質網均勻不發達,隻可見卵圓形線粒體和泡狀高爾基氏體。但5個月胎兒胸腺中的巨噬細胞其線粒體,溶酶體及核糖體發育良好,具有大量的管狀內質網,高爾基氏體發育良好,附近有許多小泡或有衣小泡。
四、胸腺小體即哈塞爾小體
位於髓質部分,光鏡下5個月胎兒多見,淋巴細胞較少,切片著色淡而透亮。電鏡下6個月胎兒胸腺小體呈圓形,由數層呈圓形排列的扁平網狀上皮細胞組成,細胞借助橋粒相互連接,外層的扁平上皮細胞與胸腺實質的上皮網狀細胞近似,胞質中充滿張力細絲和角質顆粒,中層細胞有微絨毛,中央的細胞呈束狀,中層細胞與小體中央的細胞間有一間隙,微絨毛突向間隙。
通過對不同月份胎兒胸腺的超微結構係統觀察,說明了胸腺主要發育形態特征,對不同細胞超微特點進行了描述,並觀察了3—7個月胎兒胸腺細胞發育過程,使之了解胸腺中各種細胞器的發育狀況。光鏡下所見到的幼稚細胞與成熟淋巴細胞,在電鏡下均是不同大小的細胞,它們的結構一致,隨月份逐漸發育。在胸腺3—7個月不同月份中存在大小不同的淋巴細胞,係結構不同,不是成熟與否的標誌。但從皮質中,大中淋巴細胞隨孕周增加而減少,這種現象支持大中淋巴細胞是胸腺中較幼稚細胞的理論。
從觀察上皮網狀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各種細胞器的發育,可明顯看出在胎兒5個月的胸腺中是成熟的,並且隨月份的增加小淋巴細胞逐漸增多。
胸腺上皮網狀細胞內含胸腺素和血清胸腺因子,因此可認為上皮網狀細胞在胸腺的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方麵都起著關鍵性作用,即在調整丁淋巴細胞發育及抑製淋巴細胞本身發育方麵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