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天之驕子天也保佑(1 / 2)

為什麼諸葛亮會在不確定的前景時會對一尊石像頂禮膜拜,全然失去了往日那個羽扇綸巾,揮斥方遒的灑脫形象?

馬林諾夫斯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他曾經寫過一本經典的著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在這本書裏,馬林諾夫斯基描寫了他對西太平洋上的特羅布裏恩德島島民的觀察。

馬林諾夫斯基注意到,當島民們在礁湖區相對平靜的海麵作業時,特羅布裏恩德島民使用的是普通的捕魚技巧。而當他們進入更為危險的外海時,他們會使用極為複雜的巫術和迷信儀式。馬林諾夫斯基判斷,這是因為,在礁湖區捕魚時,島民們麵對的不確定性較少,他們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掌控局勢,沒有必要通過巫術來求得保佑。而外海就不同了,那裏的局勢難以預料,也難以掌控。所以,島民們會寄希望於各種各樣的巫術,以圖借此掌控外海的局勢,降低捕魚的風險。

不僅僅是這些較為野蠻的島民會如此行事。已經處於文明社會的現代人類也會在麵臨不確定的危險時選擇迷信。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實驗。當時,特拉維夫和拉馬特甘等大城市時刻麵臨著飛毛腿導彈襲擊的危險。而另外一些城市則相對安全一些。研究者們想知道,在更危險地區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會不會讓人們變得更加迷信一些。他們設計了很多奇怪的問題,比如與幸運的人握手會不會給你帶來幸運?走進房間時先邁右腳是不是更安全?等等。最後的實驗結果表明,為了應付不確定性,人們確實變得更為迷信了。

所以,諸葛亮的行為絲毫不令人奇怪。他畢竟不是神,他也有脆弱的時候。而對著神像祈禱,讓他的內心獲得了安寧,也讓他重新有了奮鬥的勇氣。

諸葛亮祈禱完畢,出廟尋找當地土人詢問。心誠則靈,諸葛亮突然遙遙望見對山有一老叟扶杖而來。諸葛亮連忙迎上問訊。

老叟告訴他,軍士所飲之水,乃啞泉之水,飲之難言,數日而死。此泉之外,又有三泉:東南有一柔泉,其水至冷,人若飲之,咽喉無暖氣,身軀軟弱而死;正南有一黑泉,人若濺之在身,手足皆黑而死;西南有一滅泉,沸如熱湯,人若浴之,皮肉盡脫而死。這四泉,毒氣所聚,無藥可治,又煙瘴甚起,惟未、申、酉三個時辰可往來;餘者時辰,皆瘴氣密布,觸之即死。

諸葛亮聽了,頓時心灰意冷,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蠻夷是難以平定的了。蠻夷不平,我又怎麼能夠吞吳破魏呢?吳魏不滅,又怎麼能興複漢室呢?我有負先帝重托,不如死在這裏算了!”說罷,就要投崖自盡。

諸葛亮這一刻真是脆弱到了極點!當然,其實他並不是想死,他隻是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了。一個一貫強大,無所不能,一路順風順水的人的抗打擊能力當然是遠遠比不上那些飽經風霜、屢遭挫折的人的。多年苦心經營的“神”的形象,今天因為這四個惡泉無法破解而到了破產的邊緣。一旦這個名聲破碎,那確實是生不如死。以諸葛亮骨子裏的傲氣,他是沒法接受這個現實的。

老叟見他尋死覓活,不由生了惻隱之心,說:“丞相不可如此。老夫指引你一個去處,可解此難。”

諸葛亮連忙請教。老叟說:“此去正西數裏,有一條‘萬安溪’。那裏有一個隱士,號為‘萬安隱者’。他的草庵後麵有一個‘安樂泉’。中毒之人,飲了安樂泉之水,就可解毒。草庵前麵還有一種藥草,名叫‘薤葉芸香’。取其葉含於嘴中,則瘴氣不侵。丞相可速往求之。”

諸葛亮大喜,連連稱謝,立即按照老叟指引,準備好信香禮物,帶著王平及一眾啞軍連夜去尋“萬安隱者”。

諸葛亮見了萬安隱者,訴說情由。隱者當即讓童子帶王平及一眾啞軍到庵後取泉水飲用。果然神效如斯。啞軍紛紛吐出惡涎,隨即就恢複了說話能力。

萬安隱者又告訴諸葛亮說:“此間蠻洞多毒蛇惡蠍,柳花飄入溪泉之間,水不可飲;但掘地為泉,汲水飲之方可。”

諸葛亮拜謝,又求薤葉芸香,隱者慷慨與之。

諸葛亮請教隱者姓名。隱者嗬嗬一笑說:“我是孟獲之兄孟節是也。”諸葛亮驚愕不已。孟節接著說:“我父母共生三子。我是老大。孟獲是老二,孟優是老三。如今父母皆王,兩個兄弟強橫霸道,我屢次勸誡,都不肯聽從。所以隱名埋姓,隱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