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3 / 3)

星剌族,是北之古族。相傳是共工氏撞倒不周山時,隨星墜地而生,其族生而神秘,不為外人所知,直至此次會盟星剌表現出僅次於天炎和冥羅的實力,其主稱為“釋天”。

三部在百川會盟,因拜服於炎君重離的心炎之火,各族共推重離為炎帝,尊其號令,盟內分出九大門支對抗以昆侖為首的煉氣修士。九門中,一幹散族占一,星剌占二,幽冥占三,天炎占三與直屬炎帝的一隊甲衛。

後世稱這次會盟為“百川之盟”,設立的九門雖然各有名號,但卻被昆侖一派的人士統稱為“魔門”。昆侖以世間仙家正統自居,稱魔門一眾為亂象邪道。

水火不相融,正邪不兩立!

魔門成立之後,便著力於與昆侖對抗,兩方展開一段曠日持久的對峙仇殺。其間更是爆發了兩次仙魔大戰。一千八百年後,魔門中洛鶯臥底昆侖,意欲盜取昆侖仙術之源的“昆侖玨”,卻導致掌門繼承人葉長青慘死,而“昆侖玨”也隨之失蹤,此事後世稱作“長鶯之變”。“長鶯之變”使雙方矛盾全麵爆發,終於引起長達二十餘年第三次仙魔大戰。

此時,距離昆侖立派已經兩千餘年,實力早已不及其全盛時期,而長達二十年的仙魔大戰終於燃盡昆侖最後一絲元氣。

見昆侖一蹶不振,魔門策動大舉偷襲淩天峰。麵對魔門滅亡之舉,昆侖掌門玉陽抱玉碎之心,率門下弟子拚死一戰,他本人與魔君太朱鏖戰一天一夜,最後兩敗俱傷。太朱遁走,玉陽眼見昆侖弟子死傷十有八九,門派早已被破壞得一片狼藉,為使昆侖不致盡數覆亡,便命幸存弟子退出淩天峰,以最後靈力施以昆侖禁術“混元輪”,塵化了淩天峰所有生靈。

此一戰,昆侖既毀,魔門也元氣大傷。太朱傷重留根,修為大減,不到兩年便傷重複發死去。

淩天峰一役,昆侖亡,正道大損,魔門元氣損傷也甚巨,天下竟出現少有數十年太平景象。一些小門派趁時鵲起,發展極為迅速。而上天似乎十分眷顧魔門,太朱之後魔門連出幾位驚才絕豔的魔君,百年之後魔門便恢複元氣。而正道之中,自昆侖毀於第三次仙魔大戰,殘剩弟子對於重建昆侖有心無力,一些門派想取昆侖地位,引得內鬥四起,魔門趁機勢頭急壓正道。

昆侖亡後一百二十年,劍南道大劍山突然出現了十二名各持一把仙劍的道人。這十二名道人來曆不詳,卻有一身驚神的術法,行事與昆侖多有相似,時人猜測可能為昆侖後裔。但與昆侖不同的是,這十二人的術法均以手中仙劍為引。

這十二位仙人後來就居於大劍山,引得無數正道世家子弟上山拜師,十二人挑選其中資質、品性皆上乘之人教授劍術,門庭之盛,一時無二。

其後五十年,大劍山上已有門派之象,卻無門派之名,十二人的弟子,及再傳弟子,也已百餘人。

因為其門人皆是手持一把天下無二之仙劍,世人常常稱大劍山上的仙人為劍仙。仙劍不能傳承,其主亡後,仙劍無法被他人使用,但劍仙一生之名皆在於他的配劍,重新熔煉或者毀壞都是他的大不敬,後來便在大劍山中尋了一處劍狀山峰,插埋其主已亡的仙劍。而這埋劍之峰,後來便稱之為“劍塚”。大劍山上門派無名,時人以“劍塚”代稱,後來覺得覺得以“塚”為名不吉利,便將“塚”改為“閣”,稱之“劍閣”。

而十二道人在居於大劍山一百三十年後,正式立派,便以熟口的“劍閣”為名。

此時距離的昆侖覆亡正好三百年的光景。

而以昆侖覆亡而開始的一個新紀元,稱之為昆侖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