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馬克思社會合作思想的人學意蘊3(2 / 3)

人民群眾是社會中的大多數,是曆史發展的推動者,是實踐的主體。在改變世界的具體勞動中,他們煥發出自己的自由本性。但是,“以往的理論從來忽視居民群眾的活動,隻有曆史唯物主義才第一次使我們能以自然科學的精神去研究群眾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條件的變更”(列寧,1995:425)。黑格爾從唯心主義角度得出英雄創造曆史的結論,他說:“居於一切行動包括世界曆史性行動在內的頂點的是個別人……這種權利就是英雄創建國家的權利。”(黑格爾,1982:354:355)馬克思在吸收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徹底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本質。人民群眾不但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推動者。馬克思以感性活動或物質生產勞動這一唯物主義基礎顛倒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係,得出了勞動人民創造曆史的偉大結論。

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是物質生產活動的前提和目的。人民群眾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實踐者和受益者,社會應該給予其創造者現實的關照和回饋,人民群眾也應該是社會財富的享有者,也要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能動性與創造性,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因而,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就必須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二、人的生存發展依賴社會合作。

“合作”是指人與人之間不是彼此替代、相互衝突,而是相互補充、互為依賴。人作為社會群體是相互依賴的。隨著人類走出自然狀態,個人的獨立生存與個人所在群體的整體生存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個人的生存以整體生存為前提。人類越是遠離自然狀態,對所在群體的依賴性就越強,就越會把個人的生存寄托於群體的整體優化之上。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合作能夠促進人類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並成為衡量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

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就已經找到了更好地解決生存問題的辦法,這就是通過理性合作、共同勞動的方式來創造他們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采集和狩獵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了以群體合作的方式來謀求生存的方法。其後,當人類數量增長到自然資源已無法滿足其采集、狩獵的生活方式時,在社會集體勞動的基礎上從事農耕種植和畜牧業的生活方式自然就應運而生。而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人口進一步增加,人類又學會了通過社會分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資源與人類需求的矛盾。為了生存,人類個體都必須結成群體,依賴和利用群體合作的力量來提高生存能力。

人與社會密不可分,人是社會的動物,人不能離群索居,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環境。但同時,社會也製約和決定著人的存在。人與社會的關係是複雜而辯證的,一方麵,人與社會之間又是一種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關係;另一方麵,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關係。社會是由無數個人組成的,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所有的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整體運動及其發展。但個人的活動既是一個生命的自然過程,又是社會實踐的曆史過程。在這個曆史過程中,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動都麵臨著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

在西方傳統的德性倫理學中,個人幸福與城邦幸福是統一的。古典政治哲學建立在人性向善的目的論基礎上,它強調人的價值和意義隻有進入城邦過政治生活才能完全體現出來。亞裏士多德始終強調:“所有城邦都是某種共同體,所有共同體都是為著某種善而建立的(因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著他們所認為的善)。”(亞裏士多德,2003:1)黑格爾在論述個別人與眾人時說:“單獨的個別的人,從其本義來說,隻在他是體現著[一切]個別性的普遍的眾多時才是真實的,離開這個眾多,則孤獨的自我事實上是一個非現實的無力量的自我。”(黑格爾,1979:36)孟德斯鳩將社會看成是人的結合,並從人性的維度分析了人對於社會性的依賴。費爾巴哈也承認個人對他人、社會的依賴,他說:“我所不能做到的,我所不知道的,別人可以做到。我不是聽命於自然力的偶然性的孤獨的人;別人會保護我,我處於共同的本質之中,我是整體的一員。”(費爾巴哈,1984:98)在馬克思看來,“我們越往前追溯曆史,個人,從而也是進行生產的個人,就越表現為不獨立,從屬於一個較大的整體”(馬克思,1995:2)。

人總是社會的人。馬克思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隻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孤立的一個人在社會之外進行生產——這是罕見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經內在地具有社會力量的文明人或許能做到——就像許多個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談而竟有語言發展一樣,是不可思議的。”(馬克思,1995:87)人類社會是每個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母體,它規定著個人現實的存在和本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離開人類社會就無法理解現實的活動著的人。因而,人類社會不是抽象的單個人的機械相加,而是由處於現實活動中、現實關係中的社會的人形成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的有機係統。人和社會的有機統一,是從總體上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的一個基本觀點。離開這一基本觀點既無法理解人,也無法理解人類社會。人是“隻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馬克思,1995:2)。個體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人的一切活動中,個體經常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離開了社會,個體無法生存;有了良好的社會合作體係,個人才能提升生存的質量,並爭取更大更自由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