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由人聯合體”體現了新的自由觀。
人類的追求目標是獲取更多的自由,人類的存在與自由自始至終都是不可分割的。大多數思想家認為,古希臘的城邦理論和實踐孕育了自由觀,世界本原必然中的自由、理念中的自由、德性自由等理論成為後世自由主義的源頭,特別是伊壁鳩魯的個體自由更是深刻地影響了包括馬克思在內的近代思想家。近代意義上的自由主義概念起源於霍布斯和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霍布斯主張毫不妥協的個人主義,斯賓諾莎推崇實現個人自由的民主政體。首次係統闡述自由主義學說的學者是洛克,他強調了個人自然權利與有限政府的關係。17、18世紀的自由觀主要的理論基礎主要是自然狀態、自然權利、自然法和社會契約等理論假說,是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合法性進行論證。到了19世紀,為了適應資產階級全球擴張的需求,自由主義重點闡述了自由資本主義製度的普世性,於是產生了功利自由主義。約翰·密爾是功利自由主義的傑出代表,他把功利原則與自由主義融為一體,提出了個人享有發展個性的自由,認為“有多少自由的個性就有多少獨立的進步”(約翰·密爾,1982:76)。從霍布斯到約翰·密爾這一階段的自由主義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約翰·密爾成為古典自由主義的集大成者。盡管各家學說在社會合作方麵有所不同,但歸納起來,古典自由主義有一個共同特點:個人自由的自然權利與抽象性。
馬克思批判了古典自由主義的自然權利與抽象性。他首先從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層麵角度,提出社會關係是人完整實現社會存在物的基礎。個人自由不是自然天生的,而是在社會關係中產生的。個人自由是受階級屬性製約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根本上代表著資產者的特殊利益,無產者就沒有個人自由。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試圖立足於全人類的社會,消除異化勞動和私有製,從而打破個人私利與公共利益的尖銳分裂與衝突狀態。這個共同體是自主個人的聯合體。馬克思設定了他對個人真正自由與社會政治製度的理想構建,要打破不平等的奴役的社會結構,克服個人與共同體的分裂。馬克思指出:“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並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馬克思,1995:119)新的共同體就是自由人聯合體,即共產主義,“它是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馬克思,2002:297)。
馬克思進一步提出,古典自由主義是基於自由的可能性角度進行的一種預定意義上的解讀,因而其自由觀是抽象的。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論述中,他強調勞動和實踐才是實現自由的必備條件。因為無論是從人獲得自由的能力,還是實現自由的能力,都是勞動、實踐的結果。所以,個人自由的來源不是天賦而是自賦,個人自由的實現途徑不是給予而是爭得的。從人的自由自覺的類特性看,它並不全是自然進化的產物,是勞動催生了語言和意識,獲得了自由自覺的類特性,從而使自由成了人的本質。個人自由包括三個方麵:人與自身關係中的自由,人與社會關係中的自由,人與自然關係中的自由。人在自身關係中的自由既包括人對自身的本能與情感等自發性因素的自我控製,也包括對原有的觀念、思想、知識的解放。人在社會關係中的自由指人對一定階段社會曆史條件的限製與束縛的突破。人與自然關係的自由主要表現為對自然對象的認識與改造。無論在哪個關係中,個人自由的獲得都不是自然贈予,而需要努力爭取。在馬克思的自由觀中,自由不是恒定不變的,它是一個曆史的概念。伴隨人類實踐活動空間的拓展,個人自由也在發生變化。人類在“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馬克思,1972:154)。
依照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觀點,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與自由在馬克思的理論中是相互闡釋的。自由既是實踐所具有的特征,也是實踐可能導致的結果。實踐是人打破與擺脫外部世界與自身束縛的前提與方式。“自由就在於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馬克思,1972:154)當人以實踐的方式存在時,即意味著個體存在是自定的,而非他定。也就是說,人是一種能進行自我選擇、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解放的存在物。
在“自由人聯合體”中,自由的表現形式是個人的全麵發展。個人能夠適應不同的勞動需求,並使自己先天的和後天的能力得到自由發展,即人在實踐活動中盡其所能地發揮才能和力量。在“自由人聯合體”中,個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必然成為他們共同的關係,並受他們自己共同體的控製,具有與異化完全不同的性質。這種異化就是對立,正如馬克思所說:“當人同自身相異化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馬克思,1995:47)隻要存在私有製和分工,社會關係隻能是作為一種外在的異己力量與個人對立,人們不得不從屬這種關係。而“自由人聯合體”廢除了私有製,消滅了社會分工,個人積極參與社會生產,同其他個人進行了普遍交換,形成了豐富而全麵的社會關係,個人全麵地占有和控製了這種關係,從而實現真正的自由。
因此,與古典自由主義不同,馬克思所闡述的自由不是一個天賦的形而上學的抽象概念,而是在實踐主動爭取來的人的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