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馬克思社會合作思想的人學意蘊1(3 / 3)

馬克思正是從實踐的角度出發,闡明了實踐是人的生存生活的本質。他認為,現實的人的存在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人的生命生產。“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曆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曆史’,必須能夠生活。”(馬克思,1995:78:79)人是活的有機體,他需要吃、穿、住、行等,為此不得不尋求與生產自己需要的物品,因而物質生產勞動就成為人的首要活動。簡單地說,現實的人的生存發展的基本要件是人的生命生產的實現。需要是“現實的人”發展的內在動力,他處在自然、社會等條件的製約下,能夠利用自己的實踐能力,建設和改變著社會,並推動自身與曆史的向前發展。

馬克思認為,從人的現實狀態、現實關係、現實活動出發研究人的生存發展的演變及前景,才能真正和真實地揭示出人的生存發展史。“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生一定的社會關係和政治關係。經驗的觀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根據經驗來揭示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同生產的聯係,而不應當帶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但是,這裏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馬克思,1995:71:72)。

“現實中的人”不僅是物質生產活動的主體,而且在生產活動中形成了一定的社會關係,並構成了社會關係的基礎。“這種考察方法不是沒有前提的。它從現實的前提出發,它一刻也離不開這種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得到、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馬克思,1995:73)人的本質不是靜止孤立的,而是具體曆史的,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的統一。馬克思正是從現實的個體邏輯主體的角度出發,進而闡發了社會合作思想。

對於馬克思而言,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實現了“政治解放”和“人的獨立”,然而,“政治解放本身並不就是人的解放”(馬克思,2002:180),“人的獨立性”之實現仍然是以對“物的依賴性為基礎”(馬克思,1979:104)。隻有“推翻那些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一切關係”(馬克思,1995:10),才能使現實的人獲得徹底的解放和真正的自由,這就是馬克思社會合作思想的終極關懷目標。總之,馬克思始終從“現實的人”出發,來分析人的生存的現實境遇,提出人類生存發展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