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原本是台風多發的季節,廈門一帶風急浪高。1949年10月24日卻並無台風,是一個順風順水的日子,葉飛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這時,離葉飛兵團攻取廈門島——10月17日,隻有一星期的時間。
葉飛兵團進攻金門的第一梯隊,亦即先頭部隊,總共約9000人(其中船工約350人),包括二十八軍八十二師的二四四團、二十八軍八十四師的二五一團、二十九軍八十五師的二五三團和二十八軍八十二師的二四六團三營,在10月23日分別在澳頭、大嶝、蓮河集結。這9000人分乘200多艘帆船,每船約40多名戰士。
薑伯倫所率的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六團三營,如願進入進攻金門島的第一梯隊。朱輝營長因病住院,很遺憾未能參加金門戰役。三營在代營長薑伯倫帶領下,於10月23日奉命乘坐帆船到達離金門島不遠的大嶝島。
大嶝島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位於廈門市東南海麵上,麵積約13平方公裏。由於島上國民黨守軍不多,葉飛兵團在攻取廈門島之前,於10月10日攻下大嶝島。
10月24日下午,薑伯倫便接到兵團司令員葉飛命令,當天晚上9時從大嶝島出發,渡江登陸金門。命令要求第一梯隊渡海之後,在蝴蝶形的金門本島中央最狹窄的部位海灘登陸,這樣可以從中間突破,把金門一分為二。另外,那裏的海灘與海岸高度相差不大,便於登陸。
第一梯隊到達金門指定的登陸地點之後,200多艘帆船返回,運送第二梯隊繼續登陸金門,接著再返回,運送第三梯隊。每次運送9000多人,預計當第三梯隊登上金門島後,便可奪取全島,穩操勝券。
葉飛命令下達之後,全軍振奮,個個以為攻占金門如同取囊中之物,易如反掌。戰士們奔走相傳:“明天中午在金門城裏吃中飯!”
當晚,戰士們飽餐一頓之後,坐等夜幕降臨。海麵上是陷於大戰前的平靜,沒有一聲槍響。
好不容易等到天空與海水一樣墨黑。9時整,第一梯隊200多艘帆船在漆黑中出發。薑伯倫站在船艏,緊盯著前方海麵。他的身上和所有的戰士一樣,套著用粗竹筒紮成三角形救生圈。福建多毛竹,於是戰士們發明了這種土製的救生圈。
出發之後,海麵上除了浪濤之聲,別無異常。金門島上也一片寂靜,看來國民黨守軍正在酣睡之中。
從澳頭、大嶝、蓮河分別出發的船隊,在大海中逐漸靠攏,成為一支龐大的船隊。
葉飛在兵團司令部坐鎮。朱瑾瑜監聽著對方的動向。對方的收發報機似乎都在休息。我方船隊裏也配備了無線電報機,隻是為了隱蔽,也一律在“休息”。
船隊與金門島的距離在一點點縮短。渡海過半,島上仍無動靜。隻是由於潮流的影響,船隊向西漂流。原定在蝴蝶形的金門本島中央海灘登陸,船隊卻被潮流推往金門本島西北角海灘。那裏岸高灘低,守軍可以居高臨下射擊,不利於登陸。等到發覺登陸地點不對,想改往金門本島中央海灘已經不行了。好在金門島上一聲不吭,船隊便在25日淩晨1時半,抵達金門本島西北角的古寧頭、壟口、後沙一帶海灘。
當薑伯倫的三營帆船到達古寧頭海灘,他跳進齊腰的海水,和戰士們一起登上海灘。這時,上百艘帆船也都到達古寧頭海灘。敵軍到了這時候,還是沒有發現解放軍,看來這次偷襲金門島,非常成功。
就在薑伯倫暗暗慶幸的時候,突然前方傳來一聲劇烈的爆炸聲,緊接著,響起“共軍來了”的一片呼喊聲。
麵對這一突發事件,登陸部隊仍沉住氣,不聲不響。
沉寂了幾分鍾,從岸上發射了一顆照明彈,一下子照亮了海灘,登陸部隊的目標暴露了。
岸上響起密集的槍聲。
既然目標已經暴露,登陸的第一梯隊便一邊衝鋒,一邊還擊。頓時,古寧頭海灘火光衝天,槍聲、炮聲響成一片。
其實,在葉飛兵團準備渡海之際,國民黨軍隊正在金門島上挖壕溝、埋地雷,準備迎戰。截獲軍事情報是相互的。在葉飛兵團,有朱瑾瑜所領導的參謀部情報組時刻監聽著對岸的往返電報,而對岸也在時刻監視葉飛兵團的一舉一動。當國民黨守軍獲悉葉飛兵團調兵遣將,準備渡海時,也就加緊修建工事,在海邊建造暗堡,挖掘壕溝,加強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