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戒嚴之夜(1 / 3)

為了與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密談“311”計劃,薑傳賢從南京返回上海。他無法去看望妻子孫麗媚和兒子薑仲理,因為不僅“311”計劃屬於絕密,而且他的行蹤也必須保密。

跟俞鴻鈞密談,吳嵩慶、薑傳賢為何要從南京去上海呢?原來,中央銀行的總行並不在首都南京,卻在上海外灘——在南京隻有中央銀行分行。

上海外灘,矗立著23幢巍峨的西式大樓,是中資、外資銀行密集之處,號稱“東方華爾街”,掌控著中國以至亞洲的金融命脈。不光是中央銀行的總行設在上海外灘,就連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的總行也在那裏。

吳嵩慶、薑傳賢驅車來到外灘的黃浦江路15號(今南京中山北路212號)。那是一幢三層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複古風格的大樓。這幢大樓原本是華俄道勝銀行總部所在地,於1902年建成。在北伐軍攻占上海之後,這裏成為中央銀行總行的所在地。

上午,位於三樓的中央銀行總裁辦公室裏灑滿陽光。透過寬大的玻璃窗,可以看見黃浦江上千帆競發,萬輪齊駛。俞鴻鈞事先知道吳嵩慶、薑傳賢是“311”成員,沒有在寬敞明亮的總裁辦公室裏接待他們,而是在總裁辦公室後麵一個密不透風的小房間裏跟他倆密談。一個總裁,一個中將,一個少將,三顆腦袋碰在一起,擬訂了周密的計劃……

此後,國共戰場的形勢陡然劇變。

薑傳賢的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另一位同學,曾經遭到薑傳賢嘲笑“你的名字怎麼像女生”的林育蓉,改名林彪,成為毛澤東麾下猛將,1948年在東北發動遼沈戰役,全殲國民黨部隊47萬人。

緊接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淮海戰役,至1949年1月10結束,全殲國民黨部隊55萬人。

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又發動平津戰役,殲滅國民黨部隊52萬人。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入北平城。

遼沈戰役(國民黨方麵稱之為東北決戰)、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麵稱之為徐蚌戰役)、平津戰役(國民黨方麵稱之為華北戰役)這三大戰役,曆時142天,消滅了國民黨部隊的主力。

蔣介石大勢已去,敗局已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推進到長江北岸,百萬雄師準備橫渡長江,直逼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大上海也眼看著要插上紅旗。

蔣總統要求吳嵩慶、薑傳賢加快“311”計劃的步伐……

在上海外灘南京路口,矗立著一座綠色尖頂的米黃色大樓,那便是猶太大亨沙遜投資建造的沙遜大廈(今上海和平飯店)。在沙遜大廈北麵,緊挨著的是一幢高達15層的方柱形米黃色大樓,那便是中國銀行大廈,中國銀行總行所在地。

外人莫知的是,在中國銀行大廈地下,卻有著中央銀行的“殖民地”。中國銀行大廈是在1936年開始興建的,除了地上15層之外,還精心建造了地下兩層,作為金庫。上海外灘所有的銀行大樓地下,都建有金庫,以存放黃金、白銀以及現鈔。中央銀行所在地,原是華俄道勝銀行總部,是在1902年建造的,它的地下金庫顯得小。中國銀行大廈是在此後三十多年建造的,中國銀行董事長宋子文在建造中國銀行大廈時,指示要設計巨大的地下金庫,用作國家金庫。這樣,中國銀行大廈底下建造了足有三個籃球場那麼大的地下金庫,號稱“遠東第一”。這個金庫除了一小部分供中國銀行使用之外,大部分屬於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持有的大量國家儲備黃金,就存放在那裏。

俞鴻鈞帶著吳嵩慶和薑傳賢,視察中國銀行地下金庫。當厚厚的不鏽鋼金庫大門打開之後,他們走了進去。在一個個房間裏,薑傳賢看到金燦燦的金磚像建築工地裏的磚頭一樣碼成一堆又一堆。對於有著“蔣介石總賬房”之稱的吳嵩慶,經手過千金萬銀,見多了,看慣了,隻忙著數金磚。而薑傳賢則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黃金,黃黃的,發光的,有一種心靈的震撼感。

薑傳賢不由得記起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的一段話:“金子,黃黃的,發光的,隻要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他明白,對於蔣總統而言,黃金也是至關重要的。眼下,國民黨節節敗退,要從大陸退往台灣,而台灣是太平洋裏的孤舟,黃金便是這艘孤舟的壓艙石。台灣有了黃金,才能穩定,才能繁榮,才能養活從大陸退往台灣的百萬軍政人員。薑傳賢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經過實地踏勘,吳嵩慶和薑傳賢作出了周密的計劃,上報蔣經國。“311”計劃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1948年12月1日,朔風怒吼的子夜,外灘一帶不知何故,突然實行戒嚴,斷絕交通。好在那時候車輛和行人都不多,所以沒有多少人知道外灘深夜戒嚴。

隸屬上海江海關的“海星”號緝私船,悄然停靠在外灘中國銀行專用碼頭。薑傳賢帶著一批荷槍實彈的士兵,警惕地守衛著從中國銀行地下金庫到專用碼頭這條幾百米長的小路。

一隊挑夫出現了。他們所挑的箱子不大,卻異常沉重,往往是大箱兩人扛,小箱一人挑。如此來回往返,直至把幾百個木箱全部裝進“海星”號緝私船。薑傳賢隨即上船。當年,薑傳賢護送的是金主虞洽卿;眼下,他護送的是金光閃閃的黃金。

“海星”號緝私船沿黃浦江東行,從長江口進入東海,據稱是駛往浙江舟山。在這艘船上,隻有船長鍾福林和薑傳賢知道真正的目的地。

此時此刻,俞鴻鈞正躺在外灘中央銀行三樓總裁辦公室的行軍床上和衣而睡。他的心,在那艘“海星”號緝私船上。如果電話鈴聲響起,或者秘書送來電報,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會從行軍床上躍起。他處於提心吊膽之中,因為200萬兩黃金在“海星”號上,萬一有什麼閃失,他要拎著腦袋去見蔣總統。

“海星”號緝私船並不大,速度也不快,隻有前艏安裝了兩架機槍,平時隻是用來對付走私船而已。起用“海星”號緝私船擔當重任,是經過周密考慮的。本來,最妥當的辦法當然是用軍艦運送黃金,但軍艦是共產黨地下組織緊盯的目標,艦上很可能有中共地下黨員。一旦消息走漏,在海上起義,這200萬兩黃金就成了他們獻給共產黨的“見麵禮”。海關的緝私船不受人注意。越是差的,越是安全。於是,吳嵩慶和薑傳賢從上海江海關的四艘大型緝私船中,挑選了新一點的“海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