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起“N4A”標誌(2 / 3)

在突襲珍珠港的翌日——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軍坦克、軍車在上海外灘沿黃浦江一字排開,炮口對準黃浦江上的美國和英國軍艦。美國炮艦威基(Weilkiek)號掛起白旗,向日軍投降。英國軍艦波得烈爾(Peterial)號拒絕投降,準備沿黃浦江東撤。日軍猛烈開炮,前後隻有五分鍾光景,波得烈爾號中彈沉沒於黃浦江。

日軍士氣大振。上午10時,日軍從蘇州河北岸通過蘇州河上的橋梁,分路開進南岸的公共租界,亦即英、美租界。英、美租界裏的中國人驚呼“東洋人來了”!日軍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就占領了英、美租界。

上海的法租界這時顯得很微妙。由於此時的法國維希政府已經是日本的盟友,所以日軍沒有宣布廢除法租界,但實際上控製了法租界(1943年2月23日,法國維希政府發表聲明,“決定撤銷在華治外法權,並交還北京使館區、上海等地的法國專管租界行政權”。至此,上海法租界才正式取消)。

就這樣,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占領了上海的法、英、美租界。從此,孤島淹沒了!

也就在1941年12月8日這一天,日軍一舉攻占英國殖民地香港。從此,重慶與上海之間的交通被切斷。倘若不是汪精衛那顆子彈催促虞洽卿快點走,恐怕在日軍闖進上海法租界的時候,虞洽卿就已無處可遁,更談不上在香港買那麼多載重卡車了。

留在上海的朱瑾瑜,親眼見到了太陽旗下上海的種種慘象,從孤島時期的畸形繁華跌到另一個極端,即畸形慘淡:

在上海街頭巷尾,張貼著以“大日本陸海軍最高司令部”名義以及上海日軍憲兵司令部名義發布的布告。

開始調查戶口,準備按人口限購糧食及物品。每人每周限購平價米2升。

頒布《法租界保甲章程》《法租界民警團章程》《法租界身份證居留證章程》。法租界成立中央保甲籌備委員會,各捕房區組織保甲籌備分會。法租界設264個聯保、1038個保、4499個甲。

實行“疏散人口”措施。1942年1月初至中旬的20天內,疏散上海人口達60萬人。

希望市民在戰時實行“共膳製”,即一家烹煮兩三家食物,以節約水、電、煤。

因缺油,公共汽車實行三班行駛製。各班分別為上午7時半至9時半,下午12時半至1時半,4時半至6時3刻。其餘時間沒有公共汽車。

由於公交車限駛,上海全市自行車驟增至42389輛,平均每日申請領照者千人以上。

宣布統製物資共計17類,即鋼鐵、非鐵金屬、棉花及石棉製品、羊毛及羊毛製品、麻及麻製品、皮革、橡膠及橡膠製品、木材、礦油及煤炭、工業藥品、顏料及油漆、油脂、醫藥及其附屬品、機器及附屬品、米及食糧、鐵桶、紙類。

派員到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開明書店等檢查,凡涉嫌宣傳抗日和共產的圖書一律銷毀。

實行音樂節目、文藝節目審查。

凡敵性國留滬僑民(指英、美僑民),除兒童外,外出均須在左臂佩帶一條10厘米寬的紅色臂章。

上海地區凡有無線電收音機者,不論國籍,限於1942年7月1日至8月30日向當局申請登記,違者沒收。

汪偽政府成立“清鄉委員會上海分會”,陳公博任主席。上海地區開展“清鄉”。汪精衛到上海視察清鄉,稱“上海是20餘年來共產思想的策源地,須從思想清鄉著手”。

美海軍陸戰隊1200名戰俘由日本橫濱押解抵上海,拘入上海市郊集中營,從事勞役,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

在太陽旗下,霞飛路再也不是時尚之路。連米都按照人頭分配,而且常常是配給碎米、玉米,揚州飯店跟許許多多餐館一樣,走上了倒閉之路。

中風之後臥榻多年的朱老板,得知含辛茹苦經營的揚州酒家關門,一氣之下離開了人世。

當日軍占領全上海之後,位於極斯菲爾路76號的汪偽特工總部對原本隱藏在租界裏的國民黨特務組織與中共地下組織進行大清除。有著“混世魔王”之稱的76號汪偽特工總部的主任丁默邨和副主任李士群策反了國民黨軍統上海站站長王天木,一下子把埋伏在原租界裏的國民黨軍統來個“一窩端”,全部清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