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76號汪偽特工總部把目光盯住原租界裏的共產黨地下組織。內中,尤其是76號汪偽特工總部副主任李士群,對中共地下黨組織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麵對76號汪偽特工總部咄咄逼人的“清掃”,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通過李白的無線電台向延安請示,決定暫避其鋒芒,從上海撤出部分骨幹,以避免無謂的犧牲。在撤出的名單之中,便有朱瑾瑜。
朱瑾瑜決定帶著妻子朱曾氏、兒子朱輝一起離開上海。朱輝已經二十出頭,從震旦大學附中畢業之後,進入上海震旦大學。子如其父,他選擇了機電係,念完四年,剛畢業。
在日本占領上海之後,複旦大學、交通大學都內遷到中國西南。汪偽在原複旦大學校址,辦起了一所“國立上海大學”,因招不到研究生,就通知朱輝到那裏讀研究生。朱輝不願到汪偽的大學裏學習。於是,朱瑾瑜讓他到上海之外去讀“研究生”。
朱瑾瑜把母親交給女兒朱穎照顧。
在1942年的夏日夜晚,朱瑾瑜、妻子朱曾氏和兒子朱輝悄然離開了上海。他們事先以回鄉的名義向尚賢坊的“甲長”報備,以免因他們的離去使家屬受到牽連。
朱瑾瑜、妻子朱曾氏和兒子朱輝在離開上海之後,真的踏上了回鄉之路。他們乘坐輪船,沿著長江溯江而上,到達故鄉揚州。
朱瑾瑜按照中共黨組織的指示,從揚州來到鹽城。這裏麵對黃海,自古以產鹽著稱,“環城皆鹽場”,故曰“鹽城”。兩千多年來,鹽城盛產銀白色的淮鹽,享譽華夏。對於朱瑾瑜來說,來到鹽城格外親切,因為鹽城是淮菜的發源地。他當年經營的揚州酒家,主打的淮揚菜,就是“揚州菜+鹽城淮菜”。鹽城雖然盛產食鹽,但這裏的淮菜卻是口味清淡。最有趣的是每餐的主食有三:一是餃子,叫作“彎彎順”;二是菜粥,象征粗菜淡飯;三是麵條,意味著“長來長往”(常來常往)。
朱瑾瑜、妻子朱曾氏和兒子朱輝來到鹽城泰山廟。在那裏,到處能看見衣袖上別著“N4A”標誌、一身灰色軍裝的軍人。“N4A”是“新四軍”的英文縮寫。泰山廟是新四軍軍部所在地。在那裏,新四軍軍長陳毅、政治委員劉少奇見到朱瑾瑜,看了上海地下黨的介紹信,第一句話就是說:“哦,來了及時雨!”
朱瑾瑜怎麼變成“及時雨”了呢?這是因為在皖南事變之中,新四軍遭到重大損失,多部電台在戰鬥中損壞,報務員在戰鬥中犧牲。朱瑾瑜當年跟李強一起工作時,不僅學會了收發報,更重要的是,他會用電子元件組建無線收發報機。
依據當時的習慣,加入新四軍通常要改換姓名,以免牽涉在白區的親屬。朱瑾瑜在加入新四軍時改名洪峰,而朱輝則改名洪輝。
正因為這樣,當朱瑾瑜衣袖上也別著“N4A”標誌。在新四軍軍部工作,變得非常忙碌。他夜以繼日地修理軍部的電台,培養新的報務員,而且還派人從上海采購無線電元件,以便組建一批新的無線收發報機。兒子朱輝是震旦大學機電係的高材生,很快就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機技術。他同樣別起“N4A”標誌,成了朱瑾瑜的得力助手。
朱瑾瑜到了新四軍軍部之後,馬上便用無線電給上海李白發報,告知平安到達“娘家”。李白在回電“祝賀”兩字之後,再也聯係不上。
李白出了什麼事?
原來,中共地下組織獲知日軍憲兵隊從日本本土請來了無線電台偵測專家,加強了對上海秘密電台的偵測,李白的電台不得不從工作多年的貝勒路148號三樓,轉移到福履裏路(今上海建國西路)384弄福祿村10號。李白還特地把電台功率從75瓦降低到隻有15瓦。即便這樣,還是被日軍的無線電台偵測專家查出了無線電方位。
1942年9月15日,中秋節的前夜,李白正在閣樓裏發報,幾十個日本憲兵和便衣特務翻越圍牆,衝了進來。李白太太裘慧英急忙告知李白。李白趕緊把最後一段電文發完,然後連發了三遍“再見”,暗示對方這邊電台出事了。
李白夫婦被捕之後,押送極斯菲爾路76號的汪偽特工總部。他們受盡酷刑,始終堅持自己是“私人商業電台”。汪偽特工查不到把柄,1943年5月,經中共地下組織營救,李白終於獲釋(李白在上海重新秘密從事電台工作之後,於1948年12月30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1949年5月7日犧牲。為了紀念他,後來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以他為原型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