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章老板對薑雨果說,自己跟兩個女兒還有話談,不去雁蕩路總店裏了。這樣,當李莉的桑塔納來的時候,隻有薑雨果上車。
雨後放晴。上海冬日的陽光雖然是淡淡的,但是道路兩側的法國梧桐的葉子十有七八都已掉落,使陽光得以照射路麵,倒顯得明亮。
李莉與薑雨果坐在桑塔納前排左右。李莉這天穿了一件薑黃色的外套,露出猩紅色的高領毛線衣,顯得很精神。
在薑雨果的眼中,從來沒有把李莉隻是當成司機,而是當成助手。在擴張連鎖店的那些日子裏,他倆天天同坐一輛車,已經從無話不談到推心置腹。在薑雨果看來,李莉除了善良能幹、孝順父母之外,最大的優點是吃苦耐勞。正因為這樣,薑雨果一上車,就向李莉講述了昨天晚上上海寶島咖啡公司“高層會議”的情況。李莉這才明白,怪不得章老板突然從台北趕往上海,而且上車之後那張臉繃得緊緊的。
“你打算怎麼辦?”李莉問。
“你以為應該怎麼辦?”薑雨果反問。
“你知道,寶島咖啡館的生意為什麼下滑?”李莉沒有正麵回答薑雨果的問題。
“是因為很多咖啡大佬打進上海,擠占了上海的咖啡市場。”薑雨果說。
“不,不是的。照我看……”李莉在不開車的時候,就在店裏當服務員,她聽到各種各樣的顧客意見,用心進行分析。她告訴薑雨果,顧客對寶島咖啡館的最大意見,就是“上不上,下不下”。這是造成寶島咖啡館生意下滑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上不上,下不下’?”薑雨果還是第一次聽到這話。他覺得與其到11家分店跑一圈,倒不如聽聽李莉的意見。她讓李莉在上海中山公園旁邊找了個安靜的可以停車的地方,把車子停在一棵高大的法國梧桐樹下,在車內細聽李莉的看法。雖然他跟李莉相處那麼久,但還沒有就上海寶島咖啡公司的經營交換過意見。
李莉說,所謂“上不上,下不下”,就是寶島咖啡館的顧客定位“上不上,下不下”。上海有著各種各樣的咖啡館。所謂“上”,就是高檔次的。上海眾多的五星級酒店都自設咖啡廳,這些咖啡廳安靜、高雅,適合會談,雖說一杯咖啡的價格需要60元人民幣或者更高,遠遠高於一般的咖啡館,卻因適應了相當一部分高端“咖啡客”的消費市場,生意不錯。所謂“下”,就是大眾化的咖啡館,價格便宜,吸引著大批普通消費者。寶島咖啡館在高端咖啡客人眼中,不夠高雅,不去;而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價格偏貴,所以來了一兩次也就不來了。這樣,造成咖啡客減少,生意也就清淡、下滑。
李莉還說,歐洲人平均每天至少要喝一杯咖啡,一年就是365杯,上海人平均每年喝咖啡隻有10杯,所以上海咖啡市場的潛力大得很。再說,喝茶很方便,一撮茶葉,一杯開水,家家戶戶都可以泡茶。要想喝咖啡,喝品味好的咖啡,喝手工現磨現煮的咖啡,就得上咖啡館,所以上海咖啡館的顧客潛力很大,要抓住咖啡客中的大多數。
聽李莉這麼一說,薑雨果覺得很有道理。他很誠懇地說:“作為總經理,我把主要精力用在拓展連鎖店上,並沒有多少時間考慮咖啡館經營業務,以為那裏有章靜坐鎮,照搬台灣寶島咖啡館的經營模式就行了。用台灣人的話來說,咖啡不能成為有錢人專屬的日常、魯蛇(英文loser的音譯,台灣人對“屌絲”的雅稱)隻能偶一為之的奢侈。咖啡館要走大眾化之路。”
李莉說:“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照搬台灣寶島咖啡館的經營模式。章老板那套咖啡館的經營模式,適合台灣市場,不見得適合上海市場。上海咖啡客的口味、消費習慣,跟台灣咖啡客不同。造成‘上不上,下不下’的原因,就在於照搬台灣經營模式。”
薑雨果以為,李莉的意見,說到了點子上,說到了症結所在。往日,他跟章老板一樣,都把上海寶島咖啡館的虧損,看成是眾多海外咖啡集團進軍上海,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麵,奪走了上海寶島咖啡館的顧客。
薑雨果篤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有著記筆記的習慣。他當即從衣袋裏掏出小筆記本,記下了“上不上,下不下”這句話。
薑雨果翻出筆記上記錄的章靜對他說過的話,據章老板統計,台北擁有三千多家咖啡館,上海才一千多家咖啡館。可是,上海的人口是台北的五倍。所以即使上海的咖啡館增加到五千家,還是有很大的發展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