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變得炙手可熱(1 / 2)

就在薑伯倫住院的那些日子裏,就在薑伯倫出院之後在家養傷的那些日子裏,已經退學、準備赴滬的薑雨果,有機會跟爺爺攀談。直到這時,薑伯倫才發現,他跟孫子之間有了明顯的代溝。他在薑府做寓公,眼界隻局限抽雪茄吐出的煙霧,而孫子的思想活躍,眼界開闊,跟他有著不同的思維。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薑雨果看來,台灣大學→哈佛商學院→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並非唯一的成功之路。他要另辟蹊徑,特立獨行,闖蕩出與眾不同的人生之路。

薑伯倫發覺,孫子薑雨果作出那樣異乎尋常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孫子說,在台灣大學經濟係的圖書館裏,他除了仔細研究了“康師傅”魏應州在大陸的傳奇經曆外,還仔細研究了台商在上海的種種創業經曆。

在薑雨果看來,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搶先一步進入的是外國資本。台灣當局被“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自縛手腳,坐失良機。

薑雨果以為,這幾年隨著海峽兩岸堅冰的融化,“大陸投資熱”正在台灣商界掀起,因為台灣與大陸同宗同文,台商對大陸市場的觀察力、親和力遠遠勝過老外。台商尤其對上海情有獨鍾,一波又一波湧向上海。上海變得炙手可熱。台灣商界的“上海熱”,那熱度之高,可謂空前。上海吸引台商的原因有三:其一,上海是一座中西交融、百業興旺的國際大都市,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老大,投資環境極佳。其二,上海人的消費能力強。上海人追求新鮮,追求高品質,即便是高價格也在所不惜,這正是台商最希望見到的消費群體。其三,上海是離台灣最近的大陸大城市。

薑雨果告訴薑伯倫,諸多台灣商界大佬把大錢撒到上海,一投就是多少個億。在上海的電腦業、金融業、地產業、保險業、旅遊業、運輸業……都可以見到台灣大財團的身影。

薑雨果更為關注的是台灣商界的小企業,如何在上海做大做強。

薑雨果發覺,台商在上海亮出形形色色的台灣名片,是獲得成功的關鍵:

上海不乏照相館。台商李峻卿把台灣的婚紗攝影搬到上海,開設了維納斯婚紗影樓,在上海照相業異軍突起,受到上海年輕人的歡迎,獲得成功。

上海美容院林立。台商蔡燕萍把台灣的化妝技術和化妝品打進上海,她的“自然美”別具一格,受到上海愛美一族的追捧,連鎖店越開越多。

豆漿、油條、大餅、粢飯,原本是上海市民早餐的“四大金剛”。台灣永和豆漿老板把店開到上海,那豆漿濃濃的,那油條酥酥的,一下子就在上海火爆起來……

雖說薑伯倫在上海生活了那麼多年,但是薑雨果所講的台商進軍上海的“盛況”,卻是他聞所未聞。他明顯感到,自己已經是落伍的上海人,滿腦子的舊資訊,沒有呼吸新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