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禍得福來了上海妹(1 / 2)

對於薑雨果從台灣大學經濟係退學,薑伯倫畢竟是違心點頭。

薑伯倫曾經花費那麼多的精力,把孫子薑雨果培養成人,而且給他精心設計了未來之路。沒有想到,孫子竟然把他設計的藍圖一把撕碎,如同撕碎了他的心。

薑伯倫終日悶悶不樂。“閑茶悶酒無聊煙”,在書房裏,他不斷把一團團雪茄的白色煙霧,從嘴裏吐出。與其說從他嘴裏吐出來的是一團團煙霧,倒不如說是吐出一團團煩惱。煙霧在空中慢慢散去,如同他的希望在逐漸破滅。

當菲傭前來給他倒掉水晶煙灰缸裏滿滿的煙灰時,他又想及:薑雨果走後,偌大的薑府將隻剩下他跟菲傭兩個人。平日,他跟菲傭除了用簡單的英語說幾句指令式的話,叫她做這個做那個,此外便無話可說。

薑伯倫曾經打算請兒子薑鍾書和兒媳呂竹從呂府搬回薑府。遺憾的是,在呂教授故後,呂夫人終日枯坐,漸漸記憶越來越差,口齒越來越含糊,腦子越來越遲鈍,常常丟三落四,前言不搭後語。經過醫生論斷,她患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癡呆症。這麼一來,薑鍾書和呂竹無法離開呂府,薑伯倫也就無法啟齒讓他們回到薑府。

原本生性活潑開朗的呂夫人,變成木頭人一個,令薑伯倫想及自己:孫子走後,他也將與變成呂夫人一樣,孤零零的,向隅而泣,連個說話人也沒有。他不由得不寒而栗。他會不會走呂夫人之路?

在薑伯倫看來,孫子薑雨果是冉冉上升的旭日,而他則是日暮途窮的夕陽。生命無法逆襲。隨著紅木落地座鍾鍾擺的不斷擺動,他一步步走向衰老,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盡管薑伯倫對孫子半路出家深為惋惜,但他還是讓他如願以償,並不阻攔。他是開明的長輩。他深深摯愛孫子,而他的寬容正是這種真誠的愛的體現。

在薑伯倫看來,薑府四代人,每一代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因而生活道路也迥然不同:

第一代老爺子在大張大闔的戰爭歲月過的是戎馬生涯;

第二代的他在海峽兩岸大動蕩的時代過的是鍾擺人生;

第三代薑鍾書在平靜無波的書齋裏過著大學教授生活;

第四代薑雨果則在創業時代跨過海峽投身於商場競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薑府濃縮著時代風雲。薑府的四代人的不同人生,折射著曆史的腳印。

薑府四代人的婚姻也互不相同:

第一代老爺子在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故世之後,以一位小他近二十歲的女人為續弦;

第二代薑伯倫生活在動蕩歲月,婚姻也隨之動蕩,他的婚姻次數最多,卻總是一次次吞食苦果;

第三代薑鍾書的婚姻最“標準”,門當戶對,從一而終;

第四代薑雨果還沒有走上婚姻的殿堂,但是已經有了因誌向不同而與初戀女友分手的經曆。

薑府四代人就連嗜好也各不相同:老爺子的左手總是持煙鬥,薑伯倫則用右手食指彈雪茄灰,薑鍾書煙酒不沾,而薑雨果則用小銀匙攪動著咖啡。

薑府四代人的共同愛好,那就是一卷在手,愛不釋手。薑府書房從不虛設。在紅木落地座鍾的嘀嗒聲中,書房的主人雖然在世代更換,但是每一位主人都聚精會神在讀書:

第一代老爺子愛讀孔孟之書及兵書;

第二代薑伯倫讀書甚雜,尤愛哲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