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從深夜脫口秀看美國社會進程的娛樂力量(2 / 3)

(五)調侃宗教

美國深夜脫口秀主持人祖輩的宗教信仰:司徒為猶太教,史蒂芬·科拜爾、柯南·奧布萊恩、“彪馬叔”為天主教,大衛·萊特曼為基督教的一個分支。他們經常調侃宗教,很多教義他們根本不信,“彪馬叔”更是激進的無神論者。看看他們如何調侃宗教。

Yes,reason has been a part of organized religion,ever since two nudists took dietary advice from a talking snake。

翻譯:沒錯,自從兩個裸體主義者聽了一條會說話的蛇的飲食建議後,理性一直是有組織的宗教的一部分。

相關注解:意思是理性和宗教信仰是衝突的。這裏調侃亞當、夏娃的故事。司徒、史蒂芬·科拜爾經常肆無忌憚地調侃宗教,主教、牧師、修女也上他們的節目闡述自己的觀點,氣氛還算融洽。

Religion's given people hope in a world torn apart by religion。

翻譯:宗教在一個被宗教分裂的世界給予人們希望。

相關注解: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爭鬥在很多教徒的心中是件嚴肅重大的事情,很多恐怖主義行為都有宗教根源。其中,中東衝突是穆斯林和猶太教徒解不開的死結,美國的基督徒堅定地支持猶太教發源地——以色列。

Most world religions denounced war as a barbaric waste of human life。We treasured the teachings of these religions so dearly that we frequently had to wage war in order to impose them on other people。

翻譯:大多數世界宗教譴責戰爭野蠻地浪費人類生命。我們如此珍視這些宗教教義,以至於為了把它們強加於他人,我們常常不得不發動戰爭。

According to a new poll,atheism is be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Americans。God only knows why。

翻譯:根據最新民調,無神論在美國人中越來越受歡迎,隻有上帝知道為什麼。

相關注解:小布什、老布什、裏根、吉米·卡特都很虔誠。小布什說上帝告訴他要入侵伊拉克,老布什曾說:“無神論者不配當美國人。”奧巴馬和克林頓名義上信仰基督教,但和很多美國人一樣,他們的觀點已經和傳統教義差別很大。

一個穆斯林極端分子把炸彈放進內褲裏,上了飛機,想在飛機上引爆,但沒有成功,司徒如此調侃:

Even if the bomb works,there's going to be 72 very disappointed virgins。

翻譯:即使炸彈爆炸了,也隻是會有72個非常失望的處女。

相關注解:穆斯林極端分子為吸引恐怖分子,說如果為真主犧牲了自己,天堂裏將得到72個處女的服侍。不同宗教的人們往往認為其它宗教的很多教義無聊荒謬。例如,很多人認為72個處女的故事荒謬,同樣很多人認為諾亞方舟的故事不可信。

The U。S。Cardinals said they are going to develop a code of ethics to help them deal with the sexual scandal。Wait a minute,I thought there already was a code of ethics,it's called the Bible。

翻譯:美國的紅衣主教說,他們將發展一套道德準則,幫助他們應對性醜聞。我還以為已經有道德準則了,叫做《聖經》。

相關注解:天主教會經常爆出性侵兒童的醜聞。

(六)調侃石油泄漏

英國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灣的鑽井平台上發生了石油泄漏事故後,脫口秀主持人天天批評BP,順便開奧巴馬的玩笑,調侃古巴移民等。

The BP president said yesterday that the pany would survive。That's like someone running over your dog and saying,“Don't worry,my car is fine”。

翻譯:BP董事長昨天說,公司會生存下去。就像有人輾過你的狗後說:“別擔心,我的汽車還好。”

Now,I know Obama was trying to take the long view,but talking about solar energy in the middle of the oil spill is like watching your house engulfed in flames and saying,“We really should change the curtains”。

翻譯:現在,奧巴馬設法著眼於長遠,但是在石油泄漏時談論太陽能,就像是看著你家的房子被火焰吞沒,你說:“我們真的應該換窗簾了。”

The oil spill is getting bad。There is so much oil and tar now in the Gulf of Mexico,Cubans can now walk to Miami。

翻譯:石油泄漏越來越嚴重,現在墨西哥灣的石油和焦油太多了,以至於古巴人現在能走到邁阿密了。

(七)調侃槍支管控

美國3億人口,有2.7億隻槍,屢次發生校園槍擊事件,但是禁槍行動幾乎沒有進展。美國步槍協會(NRA)勢力太大,他們極力反對槍支管控,促進槍支銷售,下麵是自由派主持人對他們的一些調侃:

NRA logic:Gun-free schools attract killers。So by the same“sound”reasoning……we should post speed limit signs in front of schools,they just attract maniacal speeders。

翻譯:美國步槍協會的邏輯:沒有槍支的學校吸引殺手。根據同樣“合理的”推理,我們在學校前設置限速標識,隻會吸引瘋狂的超速駕駛者。

在美國,“感謝槍支日”的組織者說這個日子是紀念馬丁·路德金的,史蒂芬·科拜爾這樣評論:

Yes,Dr。King is pro-gun just as surely as Jesus would be pro-nails。

翻譯:沒錯,金博士肯定會像耶穌讚成擁有釘子一樣讚成擁有槍支。

相關注解:愛槍人士的理由五花八門,竟然抬出馬丁·路德金,認為他也會反對槍支管控。馬丁·路德金被槍殺,耶穌則被釘子釘死。

共和黨反對墮胎,讚成擁有槍支,史蒂芬·科拜爾這樣調侃:

If women took up arms to defend their reproductive rights,the GOP would ban assault rifles yesterday。

翻譯:如果女性拿起武器保衛她們的生育權,共和黨昨天就會禁止衝鋒槍。

共和黨總統初選候選人佩裏(Rick Perry)說:“祈禱,而不是槍支管控,會保護學校兒童的安全。”脫口秀主持人如此調侃:

Oh,keeping God in schools would have prevented the recent shooting?Please tell me how many cases of child molestation he's prevented in churches。

翻譯:讓上帝在學校,會防止最近的槍擊事件嗎?請告訴我在教會裏上帝阻止了多少起兒童性騷擾事件。

(八)調侃稅收和醫改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首都華盛頓多次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示威者聚集在國會山前抗議奧巴馬政府的稅收政策以及醫療改革政策。示威者說:“我們來這裏是想讓政府知道,我們不需要新的醫療改革,我們也不希望增加稅收。”作為在經濟危機背景下上台的擁有很高人氣的新總統,奧巴馬打著“改變”的大旗開啟了一係列改革,但是奧巴馬在推進新政的過程中也遭遇各種反對聲音,可謂困難重重。其經濟刺激計劃、稅收政策,特別是醫療改革方案,朝野兩派爭鋒相對,輿論認為,稅收及醫改政策搞不好很可能成為奧巴馬“新政”的“滑鐵盧”。

It's that time of year again,April 15,taxes。I know it's depressing,but just remember,you're paying for roads,bridges,hospitals,and an army to keep the nation free。Unfortunately that nation is Afghanistan。

翻譯:又到了1年中的這個時間,4月15日,我知道,人們的情緒都不高,但是請大家記住,你們在支付道路、橋梁、醫院以及確保國家自由的軍隊的費用。不幸的是,那個國家是阿富汗。

Tax day is the day that ordinary Americans send their money to Washington,D。C。,and wealthy Americans send their money to the Cayman Islands。

翻譯:稅收日是普通美國人把他們的錢送到華盛頓,富裕的美國人把他們的錢送到開曼群島(在開曼群島逃稅)。

Of course,a lot of right wingers are very upset about thi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is health care bill will cost a lot of money。You know what I think?Just pretend it's another unnecessary war。You'll feel better about it already。

翻譯:當然,很多右翼對醫改非常生氣,因為他們認為醫療保健議案會花掉很多錢。你們知道我想什麼嗎?就假裝是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好了,你們會感覺好一些。

相關注解:美國右翼認為軍費開支絕對不能減少,因此強烈反對把錢投在醫療保健領域。

Republican Congressman Joe Wilson apologized for calling President Obama a liar during his speech on health care。Obama accepted Wilson's apology,and then invited him to appear before a death panel。

翻譯:奧巴馬總統就醫療保健講話時,共和黨議員喬·威爾森(Joe Wilson)大聲說奧巴馬是個騙子,現在他道歉。奧巴馬接受了喬·威爾森的道歉,然後邀請他出現在“死亡委員會”麵前。

相關注解:有些共和黨人士說奧巴馬醫改後,會由“死亡委員會”決定誰生誰死,以在老年人群中製造恐慌。

第三節 深夜脫口秀的效用評估

本來政治爭鬥刀光劍影,社會問題嚴肅枯燥,深夜脫口秀給這些事件蒙上了一層娛樂色彩,老百姓可以在笑聲中了解政治事件和社會問題,雖然對很多問題無能為力,但是至少可以舒緩情緒。

共和黨、民主黨各自表達著自己的觀點,深夜脫口秀每天把各種不合情理的觀點誇張、幽默、辛辣地暴露給觀眾,讓不同觀點的人們在笑聲中思考。當然這些自由派主持人在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娛樂大眾的同時,也幫助了民主黨大選,傳播了自由派在社會核心問題上的觀點。相比之下,脫口秀主持人似乎更喜歡拿共和黨開涮。美國媒體和公共事務中心於2013年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共和黨人被深夜脫口秀吐槽的次數是民主黨人的3倍。最受脫口秀主持人“青睞”的10人中,共和黨候選人占據5席——當然這也和他們的候選隊伍龐大有關。

主持人邀請不同觀點的嘉賓進行辯論,有時候爭論得麵紅耳赤,但都能夠相互接受調侃。自由派、保守派主持人也願意爭論,觀點越尖銳,爭論得激烈,吸引的觀眾就越多。辯論時雖然很多時候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判斷。

脫口秀的影響之所以大,在於幽默是美國人非常看重的一種優秀品質。具有幽默感的政治家能夠與選民進行更好的交流。通過這些節目,選民也能夠從側麵了解到政治人物的個性,看到他們與自己相同、相似的一麵,並且幫助他們決定將選票投給誰。雖是說笑,喜劇脫口秀對新聞事件的解釋卻往往一針見血,將政治事件中具有諷刺性的一麵毫不留情地抖出來,不像嚴肅媒體那樣總是試圖不偏不倚,因此深夜脫口秀很容易在觀眾中間引起共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表明,18至29歲的美國人中,有近一半從這類脫口秀中獲取與選舉有關的信息,有超過1/4成年人的投票態度受脫口秀影響。許多人也許並不清楚兩黨候選人的政策有何區別,卻能夠輕鬆列舉他們鬧過的笑話。密歇根大學研究發現,這些娛樂精英在影響年輕人投票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脫口秀也對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例如,20世紀50、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剛剛促使聯邦政府從法律上廢除了種族隔離製;短短50年後,奧巴馬就成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脫口秀的作用絕對功不可沒。

總之,在美國,總統政要每天被調侃,還麵帶微笑地上脫口秀節目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持人互動交流,展示自己的親和力,從而吸引選民。同時,幽默搞笑的風格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政治進步和社會進程中來,美國的“娛樂力量”的確展現了這一國家的自信。

§§附錄一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人文基礎——基於中美人文交流問卷的數據分析

本項研究旨在以中央黨校在校學習的廳局級幹部學員為對象,通過問卷方式考察他們對人文交流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基礎性作用的理解。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對美國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非常關注。他們認為,美國實力並沒有衰落,關鍵在於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做支撐,它既是對中國和平發展有幫助的主要國家,更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主要威脅,將中美關係作為中國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是適宜的,然後是周邊地區。盡管中美關係麵臨著美國霸權意識和中美意識形態差異的痼疾,但通過人文交流可以不斷夯實兩國的民意基礎,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完全可以實現。關於中美人文交流,受訪者認為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是一種單向度的交流,即美國文化單向輸向中國,中國存在嚴重的對美文化輸出不足的問題。近期中美人文交流最重要的目標為擴大交流的參與麵。重點人群為智庫、財團。受訪者認為人文交流有利於國際社會更加客觀地認識和了解中國,有助於中國的文化傳播,建立文化話語權。基於中美人文交流現狀,我們認為推進中美人交流要有大局意識、完善交流格局、突出交流重點,同時要重視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

研究緣起與研究設計:

2012年5月,中美兩國政府成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U。S。-China Consulation o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CPE),該機製旨在從國家的層麵推進兩國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婦女和青年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增強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友誼,夯實中美友好的民意和社會基礎。人文交流機製的建立開辟了中美關係的新領域,成為中美關係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迄今為止,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已舉辦四屆,取得了一係列的重要成果,人文交流、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一道成為中美關係的3大支柱。

中美人文交流是一項係統的工程,需要多領域的成員與機構參與進來,豐富交流的層次,拓展交流的領域,完善交流的架構。為更好地保障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健康、持續的發展,中央黨校於2013年5月成立“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以此作為磋商機製的有益補充,為機製的發展和中美人文交流提供學術和智力支持。

構建中美新興大國關係已成為當前中美兩國共同麵臨的最大課題,特別是在亞太安全局勢尤為嚴峻的今天更顯迫切。人文交流對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作用和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其理論層麵的研究已經深入展開,但是,這一論述亟待實證層麵的研究來提供充分支撐。基於此,我們在劉延東副總理赴美參加中美第四屆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前夕,設計了這次問卷調查,以此嚐試彌補既有研究中的缺漏。概而言之,本項研究旨在以中央黨校在校學習的廳局級幹部學員為對象,通過問卷方式考察他們對人文交流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基礎性作用的理解,從而為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提供決策參考。

以此目的,我們的研究設計包括兩個層麵的內容:研究對象的選取和問卷內容的設計。關於研究對象,客觀而言,在黨校學習的領導幹部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多數來自各個領域實踐的第一線,他們有著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知識儲備,問題意識突出,現實關懷強烈,尤為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極強的責任意識和理性思維能力,他們的選擇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可以避免一般問卷調查中出現的因為答案隨意選取而造成的結果分析的盲目性,因而將他們作為研究對象是一個適宜的選擇。關於問卷內容設計,問卷共計有21個問題,圍繞著大國關係、美國意象、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外人文交流、中美人文交流、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的人文基礎6個相互關聯的核心環節展開。考慮到有國際政治背景的學員所占比例很低,我們力圖通過21個問題最大限度地向受訪者展現出一副完整的中外人文交流與中國外交整體布局的畫卷,並通過分析他們選取的答案找到一個係統而清晰的位於中美人文交流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構建兩點之間的因果邏輯鏈條。

問卷調查的時間為2013年10月28日和11月4日,分兩批次進行。為避免時間的倉促,我們在學員們集體上課前10分鍾將問卷發放給每個成員手中,在兩個半小時課堂學習結束之後回收。此次問卷共發放146份,回收146份,有效問卷140份,無效問卷6份(包括問卷出現兩處以上空缺和單選題多選兩種情況)。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調查結果一:大國關係

大國關係是中國外交布局的首要課題。此次問卷調查發現,領導幹部對於中國所麵臨的大國關係有著複雜微妙的理解。

(一)中國外交關係的重中之重

在受訪者回答“目前中國處理外交關係的重中之重是什麼”的問題時,79.29%的人選擇中美關係,17.86%的答案認為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2.84%的問卷選擇中俄關係,0.71%的受訪者選擇其他,無人選擇中歐關係。人們對中國外交關係的重中之重的回答,表現出受訪者對中國外交布局的整體理解,中美關係和與周邊關係作為問題答案的前兩位選擇,表現出中國領導幹部與中央決策者對中國外交重點的認知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您認為目前中國處理外交關係的重中之重是什麼?()

A。中美關係

B。中俄關係

C。中歐關係

D。與周邊地區的關係

E。其他

對於“在今後10年內,對中國和平發展最有幫助的國家或地區”問題的回答則體現出受訪者對中國外交現狀和大國關係理解的複雜心理。31.43%的受訪者選擇俄羅斯,排在第一位。30.00%的人選擇美國,17.86%的受訪者選擇東盟,13.57%的答案是歐盟,6.43%的人選擇非洲,還有0.71%的答案是其他。俄美作為前兩項選擇的出現(61.43%,如果加上歐盟則為75.00%),意味著受訪者認為大國關係的狀況將從根本上決定著中國和平發展的前景。但對日本無一選擇。耐人尋味的是,比較前一個問題我們會發現,2.84%的問卷認為中俄關係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但卻有近1/3認為俄羅斯對中國和平發展最有幫助。這種反差反映出兩種理解:一是中俄關係已經足夠健康,不需要我們再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經營。二是俄羅斯對於我們而言是如此之重要,但我們卻又如此漠視與之的關係,需要我們改變既有認知,重新上路,大力加強與俄的雙邊關係。這種看似矛盾的邏輯其實反映出在中國快速崛起過程中,國人對超強者的模仿與提防、對次強者的借重和忽視的心理。這一結論在下麵的問題回答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您認為在今後10年內,對中國和平發展最有幫助的國家或地區是()

A。美國

B。歐盟

C。日本

D。俄羅斯

E。非洲

F。東盟

G。其他

對於問題“從長期看,美國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主要威脅的觀點,您怎麼看?”44.29%的人基本同意,21.43%的問卷完全同意,兩者相加高達2/3.25.71%的答案基本不同意,2.14%的受訪者對此完全不同意,兩項之和約占1/4.6.43%的人不能肯定這種觀點的確定性。也許正是如此多的人認為美國將成為中國和平發展的主要威脅,因此發展對美關係將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而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一個有力量來製衡美國,同樣麵臨美國製衡的俄羅斯無疑是最為適當的合作對象。

對“從長期看,美國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主要威脅”的觀點,您怎麼看?()

A。完全同意

B。基本同意

C。基本不同意

D。完全不同意

E。不確定

(二)美國意象

1、美國文化

當受訪者回答“談及美國文化時,您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問題時,43.57%的人選擇美國大片(影視文化),37.14%的人選擇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教育),7.14%的受訪者選擇麥當勞、肯德基(飲食文化),4.29%的人選擇喬丹等體育明星(體育),7.14%的問卷選擇其他,0.71%的人選擇傑克遜等演藝明星(流行音樂)。就答案而言,影視文化排在第1位,反映出一個國家文化輸出最為適宜的載體應該至少具備兩個特征:易於融於普通人的生活休閑之中和集多種感官體驗為一體。教育作為第二位的選擇,表明共享性優質教育資源,能夠為提升國家的文化實力和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提供經久的動力支撐。

當談及美國文化時,您首先想到的是()

A。美國大片(影視文化)B。麥當勞、肯德基(飲食文化)

C。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教育)D。喬丹等體育明星(體育)

E。邁克爾傑克遜等演藝明星(流行音樂)

F。其他

2、美國實力

美國實力的變化是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在回答“您認為現在美國衰落了嗎?”的問題時,74.29%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沒有衰落,認為美國處在衰落過程中的答案占16.43%,不能確定的為9.29%,但是沒有人選擇美國已經衰落。這種一邊倒的答案從一個側麵反映出為什麼近八成的受訪者將中美關係作為中國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

您認為現在美國衰落了嗎?()

A。已經衰落

B。在衰落過程中

C。沒有衰落

D。不確定

為了更加準確理解受訪者對美國實力變化的認知,在上麵的問題之下我們又設計了兩個相關的子問題:“如果您認為美國沒有衰落,那麼您認為維係美國綜合國力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和“如果您認為美國正在衰落或已經衰落,那麼您認為造成這一狀況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什麼?”104份問卷回答了第1個問題,答案依次如下:科技實力37.50%,經濟實力25.00%,政治體製18.27%,文化軟實力9.62%,軍事實力7.69%,1.92%的答案為不確定。36份問卷回答了第2個問題,答案依次為:經濟實力69.44%,不確定22.22%,科技實力5.56%,軍事實力2.78%。第一個分問題的答案表明,人們認為支撐美國實力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尤以科技、經濟實力為著,而且兩者所占比重非常接近。對於第2個分問題的回答表明,受訪者感知到了世界財富版圖的變化,尤其是在新興國家崛起的背景下,美國與其他行為體之間經濟實力差距在縮小。

(1)如果您認為美國沒有衰落,那麼您認為維係美國綜合國力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單選”

A。軍事實力

B。經濟實力

C。政治體製

D。科技實力

E。文化軟實力

F。不確定

(2)如果您認為美國正在衰落或已經衰落,那麼您認為造成這一狀況最為關鍵的因素是()

A。軍事實力

B。經濟實力

C。政治體製

D。科技實力

E。文化軟實力

F。不確定

綜合上述3個問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判斷:世界財富格局確實發生了變化,但是,世界權力格局的變化並不顯著。而支撐國家權力最為核心的要素包括3個:科技、經濟和政治體製,在這3個層麵美國並沒有呈現出明顯的衰落趨勢。

(三)中美關係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1、中美關係類型

關於中美關係,我們設計了3個問題:對目前中美關係的總體評價、中美關係的性質判斷以及影響中美關係發展的關鍵因素。

就“目前中美關係的總體評價”而言,調查結果依次為:一般50.71%,總體滿意35.71%,不滿意12.14%,非常不滿意1.43%,非常滿意0.可見,受訪者總體上認可目前中美關係的發展狀況,但是滿意度並不高。

您對目前中美關係的總體評價是()

A。非常滿意

B。總體滿意

C。一般

D。不滿意

E。非常不滿意

關於中美關係性質的判斷,33.57%的受訪者選擇非敵非友,選擇競爭對手的為30.71%,視美國為戰略威脅的占17.86%,選擇戰略夥伴的為15.00%,現實敵人為2.14%。其他占0.71%。選擇非敵非友、競爭對手和戰略夥伴3個選項占到近八成,表明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中美之間存在尖銳矛盾,但不是對抗性和敵對性的矛盾。換言之,中美之間的合作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特別是有一成半的受訪者選擇戰略夥伴,更是對提升中美關係寄予厚望。但仍有近兩成的人選擇戰略威脅和現實敵人,如果加上三成選擇競爭對手的人群,則意味著近半數受訪者對美國存在提防心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近2/3的人認為長期看美國會成為中國和平發展的主要威脅。

您認為目前中美關係的性質是()

A。戰略夥伴

B。競爭對手

C。非敵非友

D。戰略威脅

E。現實敵人

F。其他

在“影響中美關係發展最關鍵的因素”一題的回答中,調查結果依次為:美國的霸權意識占37.14%,意識形態分歧為30.00%,經濟利益衝突為29.29%,兩國民眾的陌生為2.86%,其他為0.71%。這一結果顯示,受訪者對美國最為核心的利益即護持美國的全球霸權有著清醒的認識。由於霸權意識和意識形態具有長期穩定的特征,因此推動中美人文交流有“潤物細無聲”的“粘合劑”作用。

您認為影響中美關係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

A。美國的霸權意識

B。意識形態的分歧

C。經濟利益的衝突

D。兩國民眾的陌生

E。其他

2、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這一單元有兩個問題:您認為中美之間新型大國關係能否建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人文交流是重要依托,您的看法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有55%的受訪者選擇“可以”,近43%的答案為“不確定”,超過2%的人認為“不可以”。可見,受訪者對中美新型大國的前景總體持樂觀的態度。

您認為中美之間新型大國關係能否建立()

A。可以

B。不可以

C。不確定

如果我們將前麵的問題綜合起來,可以比較清楚地找到其中的邏輯(見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受訪者普遍認為美國沒有衰落,美國有助於中國的和平發展,但也是最主要的威脅。中美關係應該作為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但中美關係也麵臨著一些痼疾,如美國的霸權意識、中美意識形態差異等。總體而言,受訪者對中美關係持較為正麵的評價,認為中美關係的合作麵大於對抗麵,期待中美關係能夠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個問題的結果依次為:基本同意57.14%,完全同意25.00%,基本不同意為12.86%,不確定3.57%,完全不同意1.43%。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者(82.14%)認可將人文交流作為中美建立新型大國的重要依托,可見推動人文交流在中國有相當的民意基礎。

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人文交流是重要依托,您的看法是()

A。完全同意

B。基本同意

C。基本不同意

D。完全不同意

E。不確定

調查結果二:人文交流

中外人文交流作為促進中外人民之間的互信互通,厚植人民之間的友誼的一種新的交往方式,在中國外交布局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受訪者如何看待和評價這一新型外交方式呢?對它又有什麼樣的期待呢?

(一)中外人文交流

“對目前的中外人文交流機製,您最熟悉的是什麼?”,答案依次為:都不熟悉45.71%,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為33.57%,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為9.29%,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製占5.71%,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製為3.57%,其他為2.14%。從結果上看,有近半的受訪者(都是中國的中高級領導幹部)對中外人文交流機製並不熟悉,這需要我們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強宣傳力度,擴展人文交流的社會參與麵,豐富參與主體,最終形成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格局。在熟悉的交流機製中,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所占比重最高。

對目前的中外人文交流機製,您最熟悉的是()

A。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製

B。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製

C。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

D。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

E。其他

F。都不熟悉

“一提到中外人文交流,您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有41.43%的受訪者選擇互派留學生,這顯然與國人重視教育有關(如前述,當問及美國文化時近四成的人選擇美國高校)。選擇孔子學院的占37.86%,文化年為10.71%,旅遊年占7.14%,其他為2.86%。從結果上可以看出,受訪者對人文交流的印象和自身的傳統有很大的關聯性。重視教育是中華民族的經久傳統。孔子學院為第二多的選項,說明這一平台與渠道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價值。

一提到中外人文交流,您首先想到的是()

A。孔子學院

B。互派留學生

C。文化年

D。旅遊年

E。其他

“您認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對中國的意義是什麼?”(多選題),140位受訪者共計選了396個答案,這也印證了人文交流具有複合性的功能,具體結果如下:“有助於世界更加客觀地認識和了解中國”為30.05%;“有助於中國的文化傳播,建立話語權”占23.74%;“有助於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世界”為23.23%;“有助於國人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不崇洋媚外也不夜郎自大”占20.96%;其他占2.02%。值得思考的是,“有助於世界認識和了解中國”的選項遠高於其他選項,這折射出中國在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力大為增強之後國人的自信已經建立起來;因此,在中國與世界互動過程中,受訪者普遍認為國際社會很多對中國的誤解和擔心來自於對中國的不了解。

您認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對中國的意義是什麼?()“可多選”

A。有助於世界更加客觀地認識和了解中國

B。有助於中國的文化傳播,建立文化話語權

C。有助於國人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不崇洋媚外也不夜郎自大

D。有助於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世界

E。其他

(二)中美人文交流

1、中美人文交流的意象

盡管有32.86%的受訪者(見上文中外人文交流部分)在問卷中表示,在目前的中外人文交流機製中最熟悉的是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但他們對這一機製的具體了解程度如何呢?

調查結果顯示,61.43%的受訪者基本不了解,13.57%的人完全不了解,基本了解的為24.29%,而非常了解隻占0.71%。因此,中美人文交流機製在大多數受訪者眼中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模糊印象。

您對“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的了解程度是()

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基本不了解

D。完全不了解

E。不知道

中美人文交流是雙向的互動過程,在問及“您認為目前中國對美國的文化輸出是否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時,91.43%的受訪者選擇“是”,選擇“不是”的為2.86%,不確定的為5.71%。這就意味著,中美文化交流事實上在現階段是一種不對稱的單向度的交流模式,即主要是美國文化單向輸入中國。中國文化真正走進美國任重道遠。

您認為目前中國對美國的文化輸出是否存在嚴重不足?()

A。是

B。不是

C。不確定

2、中美人文交流平台評價

問卷選擇了“孔子學院”和“文化年”作為中美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來評估其在促進中美人文交流中的作用和效用,調查結果如下:

在回答“您對目前孔子學院在中美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怎麼看?”問題時,62.86%的受訪者選擇“作用一般”,選擇“阻礙作用”為0.71%,認為是“重點平台”的為30.71%,選擇發揮“支柱作用”的為0.71%,“不確定”為5.00%。從“作用一般”比例超過“重點平台”比例一倍的結果來看,目前孔子學院依然有提升的巨大空間。

您對目前孔子學院在中美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怎麼看?()

A。支柱作用

B。重點平台

C。作用一般

D。阻礙作用

E。不確定

回答“互辦‘文化年’對促進中美人文交流作用”的問題時,統計結果如下:57.86%的受訪者選擇“作用一般”,“支柱作用”的為0.71%,認為是“重點平台”的為35.00%,選擇“阻礙作用”為0.71%,“不確定”為5.71%。這個結果顯示“作用一般”的比例比“孔子學院”低了5個百分點,同時認為發揮“重點平台”高了5個百分點。兩者相較,我們發現受訪者盡管對“文化年”的效用評價總體不佳,但相比之“孔子學院”,“文化年”得到了較多的認可。

您對互辦“文化年”對促進中美人文交流作用的看法()

A。支柱作用

B。重點平台

C。作用一般

D。阻礙作用

E。不確定

3、中美人文交流的重點對象、目標、措施和保障

人文交流既要麵向政府,更要麵向社會。美國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人文交流的重點人群亦是多元的。基於此考慮,我們將問題“您認為在中美人文交流中,中方應針對美方哪些重點人群開展工作”設計為“可多選”,調查結果顯示:“智庫學術團體”最高,為23.45%;“企業財團”次之,為18.81%;“非政府組織”第三,15.98%;“政府工作人員”第四,15.72%;“青年領袖”第五,13.92%;“普通民眾”第六,11.86%;“其他”0.26%。基於受訪者的工作背景,答案更多地傾向於美國的精英階層,而非普通民眾,即便是“青年領袖”也排在比較靠後的第五位。而在精英階層又以“智庫”和“財團”為最高,說明受訪者認為學術界和經濟界精英在美國社會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應該作為人文交流的重中之中。

您認為在中美人文交流中,中方應針對美方哪些重點人群開展工作()“可多選”

A。政府工作人員

B。普通民眾

C。非政府組織

D。青年領袖

E。智庫等學術團體

F。企業財團

G。其他

受訪者在選擇“近期中美人文交流最重要的階段性目標”時,35.71%的受訪者選擇“擴大中美人文交流的參與麵”,30.71%的人選擇“優化中美人文交流的結構”,22.14%的答案選擇“擴大中美人文交流的規模”,10.00%的受訪者選擇“提升中美人文交流的層次”,選擇“其他”的隻有1.43%。可見,擴大參與麵是中美人文交流的基礎性工作,讓更多的人群參與進來無疑是受訪者的主要期待。

您認為近期中美人文交流最重要的階段性目標應該是什麼?()

A。擴大中美人文交流的規模

B。優化中美人文交流的結構

C。提高中美人文交流的層次

D。擴大中美人文交流的參與麵

F。其他

“保障中美人文交流的優先措施”(可多選)的調查結果顯示,“政府始終發揮帶頭和主導作用”和“重視和發揮非政府組織在人文交流中的特殊優勢”並列首位(21.93%),其後為“雙方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要加強往來”(20.72%),再次為“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拓寬交流渠道”(20.48%),第四位為“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要增強交流”(13.98%),最後是“其他”(0.87%),共計415項答案。通過問卷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優先舉措呈現出3個等級分布:首先是人們對於有組織力的措施,如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更為看好。然後是社會層麵的交流,如注重青年學生之間的交往、突出新聞媒體作用。反倒是受訪者對經濟領域的人文交流並不十分看重。

您認為保障中美人文交流的優先措施是()“可多選”

A。政府始終發揮帶頭和主導作用

B。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要增強交流

C。雙方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要加強往來

D。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拓寬交流渠道

E。重視和發揮非政府組織在人文交流中的特殊優勢

F。其他

“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保障人文交流以實現其目標”,受訪者在這個多選題中依次給出這樣的答案:“重視和發揮非政府組織在人文交流中的特殊優勢”(22.05%),“政府始終發揮帶頭和主導作用”(21.79%),“雙方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要加強往來”(20.51%),再次為“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拓寬交流渠道”(20.00%),第四位為“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要增強交流”(15.38%),最後是“其他”(0.27%),共計390項答案。對比前一個問題,有一項變化:重視和發揮非政府組織在人文交流中的特殊優勢排在了首位。除此之外,答案的結構和排序並沒有明顯變化。這表明,受訪者認為中美人文交流無論是優先措施還是保障措施都應首先注重有組織力的舉措,注重交流的組織效應。

您認為應該采取什麼措施保障中美人文交流目標的實現()“可多選”

A。政府始終發揮帶頭作用和主導作用

B。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要增加交流

C。雙方國家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要加強往來

D。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拓寬交流渠道。

E。重視和發揮非政府組織在人文交流中的特殊優勢

F。其他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綜合上述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點互有關聯的結論。

1.關於大國關係

隨著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崛起,世界財富格局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國際權力格局並沒有隨之出現大的變遷,換言之,兩者的變化是曆時性的而非共時性的。在此背景下,處理好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大國的關係成為中國外交的一個關鍵環節。但是,在處理大國關係中,我們出現了這樣的一種心態:對超強者的模仿和提防,對次強者的借重和忽視,這不利於中國同美國之外的其他大國發展健康穩定的雙邊關係。

2.關於美國意象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美國的實力並沒有衰落,關鍵在於它有著雄厚的科技實力做支撐,它既是對中國和平發展有幫助的主要國家,更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主要威脅,將中美關係作為中國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是適宜的,然後是周邊地區。總體看,中美關係的合作性大於對抗性,盡管麵臨著美國霸權意識和中美意識形態差異的痼疾,但通過人文交流可以不斷夯實兩國的民意基礎,通過經濟合作弱化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利益分歧,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完全可以實現。

3.關於中外人文交流

在人文交流領域,“互派留學生”和“孔子學院”扮演著中國名片的作用。但是,多數受訪者認為“文化年”在中美人文交流中的作用要優於“孔子學院”,盡管兩者的作用均不被多數受訪者所認可。就既有的人中外文交流機製而言,受訪者整體上對之不熟悉。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但了解程度依然很低,不足四成。盡管人們對人文交流不太熟悉,但受訪者普遍認可教育在人文交流中的支柱作用,不僅在於其已顯現的社會效應,更源自國人深厚的重視教育的傳統。

4.關於中美人文交流

目前,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是一種單向度的交流,即美國文化單向輸向中國,中國存在嚴重的對美文化輸出不足的問題。近期中美人文交流最重要的目標為擴大交流的參與麵,而重點人群為智庫、財團。在此進程中,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應身先士卒,並應注重青年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新聞媒體作用的發揮。人文交流對中國而言是富有戰略意義的,即有利於國際社會更加客觀地認識和了解中國,有助於中國的文化傳播,建立文化話語權。

(二)建議

基於上述問卷分析和結論判斷,我們對進一步推進中美人文交流,做好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1.中美人文交流要有大局意識,樹立目的觀念

中美人文交流要牢牢把握大局意識,即服務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需要,這是一個根本方向。其目的在於為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搭建文明互鑒的橋梁,培育相互信任、相互欣賞和相互尊重的社會基礎,讓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在兩國民眾尤其是青年人心中生根成長。

2.完善中美文化交流格局,注重文化交流次序

盡快形成對稱的中美文化交流格局,在加強對美文化輸出的同時,尤為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載體,其特征有二:易於融於普通人的生活休閑之中和集多種感官體驗為一體。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傳播中國精英文化之前,要做好大眾文化、流行文化的鋪墊。

3.突出中美人文交流重點,優化既有交流機製與平台

中美人文交流要有重點,對美方的工作對象應首先集中在智庫、財團等重點人群,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在重點明確的基礎上,要擴大中美人文交流的參與麵,優化人文交流的結構。要進一步提升“孔子學院”和“文化年”的層次,既要注重麵上的數量,更要加強質量建設,不僅要提升“知曉度”,更要增強“美譽度”。中美人文交流在美方實施和規劃中的各項具體項目至少具備這樣的特質:充分考慮到並反映出美國社會的傳統和美國人的思維習慣,避免出現“鏡像效應”。

4.充分重視媒體作用,加強宣傳工作

目前,政府機構是中美人文交流機製中的核心推動者,但要重視並利用好新聞媒體,特別是新媒體的作用,不斷拓展交流渠道,以實現人文交流的社會放大效應和輻射效應。當前首先要做的是加強中外人文交流及其相關機製的宣傳,使更多的群體認識和了解這一平台。

§§附錄二

公共外交視野下“中國夢”的國際傳播——基於對中外媒體“中國夢”報道的分析

為了促進相互了解與理解,政府、媒體、企業、非政府組織、個人等行為主體越來越注重向外國公眾提供信息,並努力通過對話、合作等多種方式與外國公眾互動,以影響其態度和行為。這就是公共外交。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中國夢”不僅是向國人和世界宣示中國新的奮鬥目標,而且創造了中國各界與世界各界對話與合作,增進了解、理解與信任的新機遇。中外媒體的“中國夢”報道即是一場大規模的、由“中國夢”引發的關於“中國夢與中國發展”、“中國夢與世界關係”等主題的對話與討論。媒體報道議題是這場對話的主要焦點。

本文通過分析中外媒體“中國夢”報道的主要議題、以及中外媒體在國際社交媒體平台上的“中國夢”傳播,進而探討中國媒體提高“中國夢”國際傳播有效性的可能路徑。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問題:中外媒體捕捉到了習主席中國夢闡釋中的哪些信息,並重點報道了“中國夢與中國”、“中國夢與世界”的哪些相關議題?中外媒體在社交媒體平台如何擴散其報道內容並獲得了國際網民怎樣的關注度?中外媒體的“中國夢”報道對中國媒體的新聞內容生產與擴散有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