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CN N對華報道與中國的國家形象建構(3 / 3)

第三,CNN的報道手法更加靈活。CNN的報道手法較為靈活,在社會領域、文化領域多采用故事性的敘述手法,趣味性強,對讀者更具有吸引力。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多采取通訊、簡報和評論相結合的方式。通訊、簡報多引自中國國內的權威媒體,但在CNN看來,這些媒體的可信度並不高,CNN多以“stated views”、“the state-run news agency”描述這些媒體,認為它們作為中國政府的喉舌,受意識形態的驅使,隻代表政府的聲音。

第四,CNN的報道傾向更加隱晦。尤其在報道一些負麵新聞時,CNN的記者很少融入自己的觀點,而是選取政府對立麵的人物和組織作為訪談對象,例如采訪社會騷亂中對政府不滿的民眾、人權事件中的艾未未及親屬、西藏和新疆問題的反動人士及相關組織大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世界維烏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等。CNN認為對這些人物和組織的訪談相比中國政府的官方聲明更具有說服力,更能夠吸引眼球。另外,一些新聞的報道傾向逐漸模糊,往往是正麵、中性和負麵情緒混雜在一起。

二、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新聞理念和媒體性質對CNN的影響。大眾服務理念和新聞價值是西方新聞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眾服務理念中,新聞記者以“一切為了公眾”為標準。“注釋◆◆◆29”因此,西方媒體更喜歡以一種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一切新聞,體現在選材傾向上,對華負麵報道約占報道總數的51%。從媒體屬性來看,作為私營性質的新聞媒體,商業利潤仍是左右媒體的重要因素。在新聞媒介中,公眾的注意力是一種稀缺資源。因此受眾的愛好和興趣是影響美國媒體選材的重要依據。在實踐中,考慮到多數受眾的獵奇心理,CNN傾向於報道一些能夠吸引觀眾眼球的爆炸性新聞,如自然災害、礦難、民族衝突等。

第二,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直接影響對華報道。社會學家赫伯特·甘斯認為,“新聞本身不局限於對真實的判斷,它也包含了價值觀,或者說,關於傾向性的聲明。”“注釋◆◆◆30”反映在對華報道中,價值觀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政治領域中,個人主義的傳統使美國公眾把所謂的“持不同政見者”視為己類,後者被認為是與“高壓政權”作鬥爭而付出極大代價的人,這也解釋了美國記者為什麼熱衷於報道“持不同政見者”的狀況。“注釋◆◆◆31”這些被西方媒體所建構起來的“人權鬥士”,被視為“渴求西方民主自由”的代表。意識形態對媒體報道也有一定影響,在描述中國政權時,CNN多次使用“共產黨政權”、“一黨專政”等詞語,這些帶有強烈冷戰色彩的詞彙也反映了西方媒體的對華偏見。

第三,國家利益仍然是影響CNN對華報道的根本因素。表麵上看,西方媒體獨立於政府,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受政府和相關利益團體的影響。從報道內容上看,CNN對華報道的重心仍集中在中美兩國利益的重大交彙處,如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尤其關注中美兩國的核心議題,如人權、貿易爭端、台灣問題等。在報道手法上,CNN直接轉引國會、五角大樓、國防部等政府部門和軍方的報告,始終與政府論調保持一致。在對華報道中,CNN成為各種利益集團對華博弈的平台,“中國威脅論”、“中國機遇論”、“中國責任論”是CNN對中國崛起所持的三種看法,無論哪種看法,其報道背後的利益動機極其複雜,這從本質上凸顯了中國崛起後中美利益關係的複雜性。

第四節 中國提升國家形象的策略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非西方世界的民眾正在接觸一個由西方價值觀所塑造的主流文化,這種價值觀所設定的固定的政治、文化和經濟潮流不可避免地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這些國家通過塑造自身形象來取得國際認知和尊重。國家間的競爭開始擁有新的內涵,以一種新的形式表現出來。“注釋◆◆◆32”作為軟實力重要表現形式的國家形象之爭,成為全球競爭的新內容。

西方媒體在構建中國形象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對中國的認知。通過對近5年報道的整理分析,可以掌握CNN對華報道的總體規律,在此基礎上,需要我們有效應對外媒的話語霸權,並不斷完善捍衛國家利益的對外傳播政策。

一、社會領域策略

第一,加強與媒體的互動,做到公開和透明。大眾傳媒既是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同時,對政府而言,它又是一種相對特殊的公眾群體。“注釋◆◆◆33”由於冷戰的原因,中西方之間彼此隔絕達數十年,西方民眾缺乏足夠的信息來了解中國,外部世界對中國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神秘化狀態,國外民眾隻能依靠外媒來了解中國。一些記者因為采訪受限而無法獲得相關的資料,而是憑借自己的已有知識和二手資料,進行間接報道,難免發生報道失誤的現象。“注釋◆◆◆34”因此,中國應當利用網絡傳媒係統,積極加強與外媒的互動,建立良好的溝通平台。另外,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應整合民間力量,充分發揮其作用,使中國國家形象的外宣途徑實現多元化、立體性,從而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

第二,走出負麵新聞的認知誤區,努力改善自身形象。在社會領域,CNN報道多關注於一些負麵新聞,尤其是一些突發性危機事件,如重大災難事件、重大事故。這類題材在中國國內被列為“新聞禁區”,媒體不敢輕易涉足這類敏感話題。“注釋◆◆◆35”政府也缺乏應對此類公共危機的經驗,危機發生時多采取沉默和回避的態度。這種消極態度不僅對優化中國形象是巨大的損失,而且等於拱手相讓其議程設置權。對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這些負麵新聞。這些負麵新聞對中國來說是把雙刃劍,既能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也為中國形象的優化提供了機遇。對任何國家而言,負麵事件的發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政府可以選擇如何應對這些事件。在汶川地震中,中國政府的做法就得到了西方媒體的讚譽。同時,CNN的負麵報道也揭示了中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棘手或深層次問題,對政府察覺以及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改善民生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二、政治領域策略

第一,正確認識CNN對華報道,借鑒優秀做法。在政治領域中,無論是“中國威脅論”,還是“中國責任論”,都從側麵反映出中國崛起的事實。這些都是西方媒體的正常反映,曆史上任何大國的崛起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英國到美國,他們在崛起時都麵臨著“不和諧”的噪音。因此,中國要理性看待這些西方媒體的反映,既不能過度恐慌,也不能置若罔聞。如前文所述,CNN對華報道主要受到意識形態、國家利益等諸要素的影響,這是導致其對中國存有偏見的重要原因,屬於不可逆轉的因素。對中國而言,隻有搶占國際輿論的製高點,使議程設置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勢。因此,要積極學習西方媒體的話語設置意識和能力,借鑒國際社會的優秀做法。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曾建議北京,在和西方惡意媒體爭鋒相對時,可以學習新加坡的做法,給予西方記者準入渠道;對負麵報道不必過激反應,要向商業競爭那樣“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按它們的遊戲規則加以應對,以此作為利益保護的底線。

第二,改變外宣方式,積極利用各種有利因素。長期以來,中國在外宣方式上過於單一,在麵對西方媒體的惡意攻擊,尤其在處理一些外交糾紛時,僅僅依靠專門的官方機構進行解釋或譴責,這些官方化的辭令在國外民眾看來,不僅缺乏說服力,而且容易引起外界對中國的深度誤解。因此,政府應當革新理念,學習西方媒體的報道方式,充分利用好評論、敘述、講故事、動感情等報道方式,建構適合西方民眾思維模式的話語體係,通過網絡等新媒體技術,建立立體化的外宣方式。在政治領域,對華報道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評論構成,這些評論多出自一些對中國有一定研究的學者和專家手中,他們如能理性地看待中國崛起,對促進中美關係意義重大。因此,政府要重視和加強同這些學者的交流來往,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聯合進行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中西方思想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第三,正確處理政治領域的矛盾,深化政治體製改革。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確在政治領域積累了一些問題,貪汙腐敗、群體性抗議等事件頻發。如何正確處理和解決這些矛盾,對中國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在國內,中國要切實加強監管和治理,以民眾利益為出發點,改進公共政策,加強法製建設。在國際上,在確保國家核心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妥善處理分歧與矛盾。中國政治領域的“透明度”問題,曆來是外媒關注的焦點。在十八大召開之際,中國對互聯網實行管製、限製外媒被認為是中國政治“不透明”的表現。在軍事領域,中國的軍事實力近年來上升很快,但是軍費使用狀況“不透明”被外媒批評。需要強調的是,當今世界是開放和依存度不斷加深的世界,任何封閉的做法都注定被曆史所拋棄,因此,中國要逐漸擴大政治領域的改革力度,向外部世界展現一個真實自信的中國。

三、經濟領域策略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妥善處理與他國的經濟摩擦。CNN對中國經濟的報道基本以正麵和中性傾向為主。然而,中國經濟也麵臨一係列困境:在國際上,中國仍處於全球經濟鏈中的底層,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低中端加工。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市場開始萎縮,中國經濟受到衝擊;在國內,產業結構失衡,重工業過度發展導致汙染嚴重。因此,中國應積極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改善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麵,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的今天,中國與其他國家必然會出現經濟摩擦。對此,中國要有清醒的認識,對症下藥:在涉及到中外雙邊經濟利益的核心問題上,要與他國磋商解決;對中國自身存在的問題,如知識產權問題、中國產品質量問題等,中國應當完善自身,加強立法,打擊不法行為。唯此,才能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進行正麵報道。

第二,客觀看待各種對華論調,積極承擔大國責任。在經濟領域,“中國機遇論”、“中國威脅論”反映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看法和態度。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難免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對一些無中生有、歪曲中國的報道,中國要嚴厲予以反擊;同時中國要以這些言論為警鍾,反思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對中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與亞非拉國家的合作,是中國改善全球形象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的具體體現。這些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方麵長期落後於其他地區,需要中國的援助,但中國的對外援助缺乏專業的機構,對外援助項目難以協調,並可能產生反作用。“注釋◆◆◆36”因此,中國要不斷優化援助方式,建立培訓機構,幫助當地培育專業技術人才,提升受援國自身能力建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四、文化和體育領域策略

第一,充分整合文化資源,提高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文化是國家的靈魂,中國媒介要想在國際上立足,就必須牢牢把握住以文化塑造國家形象這一核心。“注釋◆◆◆37”中國盡管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文化資源尚未實現產業化,文化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仍然較少,在資金實力、科技水平、市場運作能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等方麵與英美等國家之間差距較大。“注釋◆◆◆38”對此,中國需要充分整合文化資源,不僅要整合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要素,更要整合全球有競爭力的文化要素,學習西方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提高中國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以教育和體育為平台,加強人文交流。如今,中國正麵臨著一個更加開放和多元的外部世界,曆史和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走出國門,加強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明對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教育和體育交流是國家間交流的重要方式,不同於政治和經濟往來,教育和體育交流更容易被其他國家的民眾所接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些年來,中國加強留學生項目、加強海外文化平台建設、與他國舉辦各種文化交流年,這可以幫助國際社會客觀認知中國。

毋庸置疑,中國當前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國內,經濟結構亟待調整,貧富分化導致的社會矛盾開始激化;在國際上,作為崛起中的大國,在應對危機和處理與他國關係時,中國缺乏相關的經驗。這些凸顯的問題都成為製約中國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礙,對中國優化國家形象極為不利。因此,對中國而言,在轉型時期,要正視外媒在優化中國國家形象中的作用,掌握其對華報道的規律,CNN對華報道既存在防範和遏製中國的一麵,也有借重中國的一麵,中國要理性看待外媒報道,利用其相關報道為中國形象加分。

此外,隨著中國的不斷壯大和積極融入國際社會,西方媒體對中國的認知也會有所改觀,但本質上存在的質疑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因此,中國要主動與外媒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並利用好這個平台,通過國外傳媒渠道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傳播中國的正能量。

“注釋★★★1”中央電視台總編室研究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管理與運作特色》,載《中國電視》,2005年第6期,第72頁。

“注釋★★★2”唐穎:《論CNN國際新聞報道的策略》,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4年,第3頁。

“注釋★★★3”Molly Gray,“Thousands of crocodiles rescued from smugglers in China”,http://www。cnn。/2012/07/09/world/asia/china-crocodile-bust/index。html。

“注釋★★★4”“China:Tainted milk suppliers charged”,http://www。cnn。/2008/WORLD/asiapcf/09/16/china。formula/index。html。

“注釋★★★5”趙雪波:《外國媒體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影響和作用》,載周明偉:《國家形象傳播研究論叢》,外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399頁。

“注釋★★★6”傳播研究室:《“中國威脅論”的輿論走向與對策研究》,載《“中國威脅論”研究》,對外傳播研究中心2005年版,第86頁。

“注釋★★★7”Joseph S。Nye,“Don't fear the rise of China”,http://www。cnn。/2010/OPINION/10/31/nye。rise。china。fears/index。html。

“注釋★★★8”李麗穎、王維佳、陳穎:《西方主流媒體言論中的中國形象及對策研究》,載周明偉:《國家形象傳播研究論叢》,外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438頁。

“注釋★★★9”Douglas Paal,“America's clumsy South China Seastatement”,http://globalpublicsquare。blogs。cnn。/2012/08/14/americas-clumsy-south-chi。

“注釋★★★10”CNN's Elise Labott,“Clinton calls on China to embrace responsibilities of its rise”,http://news。blogs。cnn。/2011/01/14/clinton-calls-on-china-to-embrace-responsibilities-of-its-rise/?iref=allsearc。

“注釋★★★11”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項目組:《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外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頁。

“注釋★★★12”CNN's Fareed Zakaria,“China could play a key role in EU rescue”,http://globalpublicsquare。blogs。cnn。/2011/10/28/zakaria-china-could-play-a-key-role-in-eu-rescue/。

“注釋★★★13”Jamie Metzl,“China must meet its global responsibilities”,http://www。cnn。/2011/OPINION/01/18/metzl。china。hu/index。html。

“注釋★★★14”Nkepile Mabuse,“South African workers pay the price for cheap Chinese imports”,http://edition。cnn。/2011/BUSINESS/05/25/china。imports。south。africa/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15”“Chinese charged over fake bags”,http://www。cnn。/2008/CRIME/01/17/counterfeit。handbags/index。html。

“注釋★★★16”Mark Milian,“WikiLeaks cables detail Apple's battle with counterfeits in China”,http://www。cnn。/2011/TECH/gaming。gadgets/08/29/apple。wikileaks/index。html。

“注釋★★★17”Wire staff,“Japan wants pensation over ship damage”,http://edition。cnn。/2010/WORLD/asiapcf/09/27/china。japan。fishing。captain/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18”“China and Vietnam:a timeline of conflict”,http://edition。cnn。/2011/WORLD/asiapcf/06/27/china。vietnam。timeline/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19”Tetsuo Kotani,“why China wants the South China sea”,http://globalpublicsquare。blogs。cnn。/2011/07/19/why-china-wants-the-south-china-sea/?iref=allsearch。

“注釋★★★20”Tetsuo Kotani,“why China wants the South China sea”,http://globalpublicsquare。blogs。cnn。/2011/07/19/why-china-wants-the-south-china-sea/?iref=allsearch。

“注釋★★★21”John D。Ciorciari,“Chinese dilemmas in the South China Sea”,http://edition。cnn。/2011/OPINION/06/23/china。tensions/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2”Kevin Voigt and Natalie Robehmed,“Explainer:South China Sea-Asia's most dangerous waters”,http://edition。cnn。/2011/WORLD/asiapcf/06/27/south。china。sea。conflict/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3”Steven Jiang,“Anti-Japan protests erupt in China over dispute island”,http://edition。cnn。/2012/09/15/world/asia/china-japan-islands/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4”Steven Jiang,“Anti-Japan protests erupt in China over dispute island”,http://edition。cnn。/2012/09/15/world/asia/china-japan-islands/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5”Frida Ghitis,“Politics by mob in China and Mideast”,http://edition。cnn。/2012/09/18/opinion/ghitis-china-protests/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6”Jeff Kingston,“Dangerous Rocks:Can both sides back off peacefully?”,http://edition。cnn。/2012/09/20/opinion/china-japan-dispute-kingston/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7”“China blasts U。S。for sending‘wrong message’on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http://edition。cnn。/2012/08/05/world/asia/china-us-sea-dispute/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8”Stephanie Kleine-Ahlbrandt,“Why China won’t turn the other cheek over foreign policy”,http://edition。cnn。/2012/11/13/opinion/china-naval-disputes/index。html?iref=allsearch。

“注釋★★★29”Mark Denze,“What is Journalism?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deology of Journalists reconsidered”,Journalism,Vol。6,No。4,2005,p。447.

“注釋★★★30”[美]賽佛爾、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郭鎮之、趙麗芳等譯,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頁。

“注釋★★★31”翟崢:《中美兩國在對方主要媒體中的寫照——對<人民日報>和<紐約時報>1998年報道的對比分析》,載《美國研究》,2002年第3期,第105-106頁。

“注釋★★★32”Morris Mottale,“national images,Soft Power and Mass Media”,http://www。diplomatist。/dipo6th2012/story_016.htm。

“注釋★★★33”劉小燕:《全球化背景下媒體與國家形象傳播》,載周明偉:《國家形象傳播研究論叢》,外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48頁。

“注釋★★★34”何輝、劉明:《新傳媒環境中國家形象的建構與傳播》,外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頁。

“注釋★★★35”何淑群:《“負麵新聞”(負麵報道)問題研究》,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年,第9頁。

“注釋★★★36”“Nixon then,China now”,http://globalpublicsquare。blogs。cnn。/2012/02/13/pei-nixon-then-china-now/。

“注釋★★★37”趙雙閣、張波:《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傳播的文化策略》,載薑加林、於運全主編:《構建現代國際傳播體係“全國第一屆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論文選》,外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28頁。

“注釋★★★38”陳泰鋒:《後WTO過渡期我國文化產業化的內涵及其戰略選擇》,載《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5年第2期,第34頁。

§§下篇 大國崛起與世界軟實力競爭

第一節 革命與改良之爭

第二節 理念國家:理解現代國家建構的新視角

第三節 理念國家的類型與案例

第四節 立憲之後:理念國家成敗取決於理念共識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