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先天性心髒病(1 / 2)

先天性心髒病是指一出生就有的,心血管結構或功能的異常,其發病原因是因為胚胎發育時期心血管發育異常或發育障礙所致。其發病率在0.5%~1%,也就是說在每1000個存活的嬰兒中,大約有5~10個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大部分未經治療的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在嬰兒期或兒童期就死亡了,隻有5%~15%的患兒可以存活至成年期。由於現代外科手術技術和經導管介入治療技術的迅速發展,如能早期發現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及時進行相應治療,患兒的預後已顯著改善,能存活至成年期的比例也已大幅度提高。另外有些種類的先天性心髒病,臨床表現不明顯,可能到了成年期才有一些症狀,如能掌握一些先天性心髒病臨床表現的特點,對及早發現這類疾病會有一定幫助。

1.跑跑停停的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2~3歲了,您發現他在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總是走一段就要蹲下來休息片刻,然後再站起來繼續活動。您會覺得他有問題嗎?還是僅僅認為他的體力比別的小朋友差一些?我們要提醒家長朋友,這種行走一段就要蹲下來休息片刻,然後再站起來繼續活動的現象,臨床上叫“蹲踞”,主要見於一些紫紺型先天性心髒病的患兒。

正常的心髒分左右兩部分,彼此互不相通。右心負責收集身體靜脈係統回流的血液,把它運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左心與動脈相連,負責把進行完氣體交換,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

紫紺型先天性心髒病的患兒,左心的血液在向外周輸送之前與右心的血液混合了,血中的氧氣含量下降,安靜時還能滿足患兒身體需要。

一旦運動時間較長,動脈血中的氧含量明顯下降,患兒被迫蹲下來,一方麵通過壓迫下肢的靜脈血管,減少含氧低的血液回流到心髒;另一方麵也壓迫下肢的動脈,提高動脈的阻力,減少右心的血液與左心血液的混合,提高動脈血液的氧氣含量,緩解運動引起的缺氧症狀。

這類患兒除了蹲踞症狀以外,還常有:口唇、皮膚發紺,稍事活動即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現,一定要及時帶他到醫院找心髒科大夫就診,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孩子缺乏運動,體能稍差,不要因此貽誤了孩子診治的最佳時期。

2.充滿咳嗽的童年

常聽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又感冒了,咳嗽、咳痰總也不好。”對於兒童,呼吸道黏膜嬌嫩,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等多種微生物侵襲,引起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咳痰症狀;另外,孩子進餐或玩耍時不小心,容易把米飯粒、花生米、糖丸、玻璃球等異物吸入氣管,引起劇烈咳嗽。但是有多少家長能想到,孩子反複感冒、咳嗽,可能是先天性心髒病引發的?

一些常見的先天性心髒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等,會造成血液從左心向右心分流,引起與右心相連的肺動脈充血明顯、壓力升高,從而使血液中的水分向肺泡間質和肺泡內滲出。這些滲出的水分會刺激肺組織,引起咳嗽、咳痰症狀。

另外,肺泡內滲出的這些水分,含有很多和血液成分相同的營養物質,是細菌、病毒等多種微生物良好的培養基,病原微生物在這種環境下能迅速生長、繁殖,引發呼吸道的感染,也會出現咳嗽、咳痰的症狀。所以,經常感冒,三天兩頭咳嗽、咳痰的孩子,家長除了要想到帶孩子看呼吸科醫生,必要時也應該請心髒科醫生檢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