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功能不全(3 / 3)

3.食欲不好也可能是心髒的問題嗎

大夫:我最近經常感覺食欲缺乏,看見了以前喜歡吃的東西不僅沒有食欲,有時還會覺得惡心想吐,老朋友們見了我還說我眼睛、皮膚有些發黃,我也很緊張,生怕自己得了肝炎,可是找消化內科大夫看了,他說不是肝髒問題,讓我到心內科看看,您說心髒病也會引起消化道症狀嗎?

作為一名心內科醫生,有時是會遇到和上述情況類似的,從消化內科轉來的病人。當病人出現消化道症狀時,醫生和患者都會首先考慮胃腸、肝膽、胰腺等髒器的問題,而忽略了右心衰竭時病人也會有消化道症狀。

前麵我們說到過,右心衰竭時會影響周圍組織的血液回流到心髒,造成血液在靜脈淤積,導致相應部位淤血水腫。消化道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右心衰竭時胃腸道會發生淤血、水腫,影響其蠕動功能,病人會覺得腹脹、沒有食欲;此外肝髒、胰腺也會發生淤血、水腫,病人會出現肝大,消化液分泌障礙,造成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

另外,長期肝髒淤血,還會引起心源性肝硬化,病人可以有皮膚、鞏膜黃染,臨床上稱之為黃疸。所以,有慢性肺髒疾病的患者,或者有多年左心衰竭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的消化道症狀,除了要想到消化係統自身疾病,還要考慮右心衰竭的可能。

4.右心衰加心律失常,危險嗎

右心衰竭常見於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動脈瓣的疾病,也可以繼發於左心衰竭,通常體內都會有缺氧,同時長期右心衰竭會造成右心房、右心室結構的改變(右心增大),為心律失常的發生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另外前麵講過,右心衰竭的患者容易出現胃腸道淤血,影響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引發電解質紊亂;右心衰竭病人治療時經常使用到利尿藥,也會影響病人的電解質代謝。此外,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還容易發生感染、貧血等合並症,在這些誘因作用下,會產生房性早搏、心房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心率較快的心律失常。

這些心律失常也可使心室充盈減少和心排血量減低,誘發或加重心衰。此外,慢性心功能不全也影響心髒自身的供血,使指揮心髒跳動的通路發生功能障礙,出現心動過緩、重度房室傳導阻滯等緩慢心律失常,也會因心排血量減低而加重心衰。

所以右心衰竭和心律失常二者相互影響,經常“共生”。如果能夠盡快糾正心律失常發生的誘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心律失常通常為一過性的。但是有些心律失常,如持續性室速、嚴重的傳導係統功能障礙,對病人的危害極大,如反複發生,或持續存在,即使經過最佳的藥物治療也不能改善,則需要植入心髒起搏器治療。

5.右心衰竭為什麼容易合並感染

右心衰竭患者很多繼發於慢性呼吸係統疾病,容易反複發生肺部感染;另外一些病人繼發於左心功能不全,病人經常存在肺淤血,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還有就是重症心衰病人臥床時間長,容易造成肺底部痰液淤滯,引發肺部感染;此外右心衰竭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高,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縮,分泌功能減退,纖毛運動不規則、中斷,咳嗽反射減弱,不能及時排出痰液,同時老年病人經常存在多器官疾病,全身免疫功能降低,易發生支氣管、肺感染、呼吸衰竭等;右心衰竭病人會有胃腸淤血,使腸道的屏障功能減低,而腸道內有大量細菌存在,它們可以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引發感染。

右心衰竭患者容易合並感染,感染反過來會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狀,是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誘因。感染可增加機體的代謝率,從而提高心肌耗氧量而加重心髒的負擔。同時由於炎症所致的支氣管黏膜分泌增多、支氣管痙攣及支氣管壁炎性改變都能影響氣體交換,造成低氧血症,增加肺動脈壓,使右心負荷加重。因此,應積極預防肺感染,右心衰竭患者一旦發生感染應及時就醫。

6.下肢水腫是“右心衰竭”的信號嗎

關於右心衰竭,要反複強調的就是右心衰竭患者會因為血液回流到心髒受阻,出現身體多處水腫。那麼哪些部位最早發生水腫呢?

水往低處流,身體內的水分也是這樣。回流障礙的這部分血液最容易在身體低垂的部分淤滯,因此右心衰竭病人的足踝部、小腿處最先發生水腫。其水腫的特點是:雙側對稱的,早晨起來水腫較輕,下午或者晚上睡覺前水腫較重。

當然下肢水腫的原因很多,除了右心衰竭,還可見於下肢血管通透性較高的患者,這類病人以女性為多見,年齡較輕,沒有心髒病史和易患因素;此外,有些高血壓患者,如果服用某些鈣離子拮抗藥,也可以出現足踝部、小腿處水腫。

還有,下肢靜脈血栓,也會引起下肢水腫,但是由於血栓通常隻發生於一側下肢,所以水腫也多為單側性的,見於發生血栓的患肢。

右心衰竭患者,若長期臥床,下肢水腫可能不明顯,但腰骶部會有明顯水腫,或出現晨輕暮重的雙下肢水腫,應速到心內科就醫。

7.右心衰竭如何使用利尿藥

前麵反複強調右心衰竭會引起血液周圍組織回流受阻,多髒器水腫,所以利尿治療理應成為右心衰竭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利尿藥也應該是右心衰竭治療的基石,醫生和患者都應學會應用利尿藥。用藥的原則是:間斷用藥、小劑量起步,監測體重。

一般如果每周體重增加大於0.5kg或出現水腫時即應加用利尿藥,並且劑量不宜過大,使每周體重下降小於1.0kg。利尿藥的主要不良反應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表現為低鎂血症和低鉀血症,尤其以雙氫克尿塞、速尿等排鉀利尿藥為甚。

因此,用利尿藥應定期抽血查血液電解質,避免發生電解質紊亂。右心衰竭為主的心功能不全,一般經過氧療、控製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糾正低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後,心力衰竭症狀可減輕或消失,不需要常規使用利尿藥和強心藥,較重者或經上述治療無效者可選用利尿藥和強心藥。

合理應用利尿藥,適當限鈉鹽,減少液體瀦留。藥物劑量的調節涉及很多方麵的問題,如果心力衰竭症狀加重,在醫生告知的範圍內調整利尿藥劑量,症狀沒有改善,應及時就醫,請醫生決定進一步的診療措施,萬不可自行一味增加藥物劑量,以免帶來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加重病情,貽誤治療。

8.β受體阻滯藥治右心衰效果好嗎

而在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過程中,體內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的物質明顯增多,它可以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並且對心髒產生一種“毒性”,使衰竭的心髒更加惡化,而這種物質就是通過刺激β受體起作用的,因此β受體阻滯藥可以阻止以上情況的發生,而對心力衰竭起到改善作用。此外,β受體阻滯藥還可以通過抑製心肌重構(心髒大小、形態及結構的改變)、改善心肌的收縮和舒張、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這類藥物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

常用的藥物有美托洛爾(倍他樂克)、比索洛爾(康忻)和卡維地洛(達力全)等。此類藥物的適應證為:心功能Ⅱ~Ⅲ級的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心髒超聲顯示射血分數低於30%~40%,經常規的強心、利尿等藥物治療後病情穩定的病人,無應用β受體阻滯藥的禁忌證並且能夠耐受。

9.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治右心衰起什麼作用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主要的作用是減少我們體內的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1983年該藥最先用於慢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並證實可以降低死亡率。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總死亡率35%,顯著改善心肌梗死後心功能不全病人的預後,緩解臨床症狀,如減輕呼吸困難、提高運動耐受性、減少因心功能惡化而需急診住院的次數。

減少利尿藥用量,減輕利尿藥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如低鈉血症、低鉀血症。適應證為所有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病人,包括心力衰竭B、C、D各個階段的人群和NYHA心功能Ⅰ~Ⅳ級(左心室射血分數<40%)的病人都必須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除非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

10.是否右心衰患者都需服用地高辛

心衰病人出現水腫、呼吸困難時,合理服用利尿藥可使體液瀦留得到緩解,並迅速控製症狀。此外,心衰病人應長期用血管緊張轉換酶抑製藥、β受體阻滯藥,以維持症狀穩定,使已經發生結構變化的心室趨於好轉。心衰病人不必長期使用地高辛。地高辛可以縮短心衰病人的住院時間和減少再住院風險,但並不能降低死亡率。

11.右心衰病人日常生活應注意什麼

盡管心力衰竭是各種心髒病發展的終末階段病症,但隻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正規藥物治療,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預防感冒、避免暴飲暴食、精神刺激等不良誘因,心力衰竭是可以得到緩解和長期控製的,同樣可以保證生活質量,延長壽命。